一种碳化硅二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80507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2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碳化硅二极管,该碳化硅二极管包括一碳化硅衬底(11)、一碳化硅外延层(12)、一图形化的场板介质层(16b)、一图形化的肖特基接触电极(17b)和一欧姆接触电极层(18);碳化硅外延层(12)设置于碳化硅衬底(11)的正面;在碳化硅外延层(12)内且沿着碳化硅外延层(12)的上表面设置有图形化的离子注入区(15);碳化硅外延层(12)的上表面设置有图形化的场板介质层(16b),且碳化硅外延层(12)的上表面未图形化的场板介质层(16b)覆盖的区域设置有图形化的肖特基接触电极(17b);图形化的场板介质层(16b)的上表面的部分区域被图形化的肖特基接触电极(17b)覆盖,其余区域裸露;欧姆接触电极层(18)设置于碳化硅衬底(11)的背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化硅二极管
本技术属于半导体器件
,尤其是涉及一种碳化硅二极管。
技术介绍
碳化硅材料具有宽带隙,高击穿场强,高热导率,高饱和电子迁移速率,以及极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等特性,适于在高温、高频、大功率和极端环境下工作。碳化硅二极管包括单极型器件和双极型器件两大类,单极型器件指的是在工作状态下只有一种载流子导电的器件,如肖特基二极管和结势垒肖特基二极管;双极型器件指的是在工作状态下有两种载流子导电的器件,如PiN二极管。单极型器件开启电压小,但是制备高压器件时,漂移层厚度随之增加,导致通态电阻增大,器件通态损耗较大;双极型器件具有少子的电导调制效应可以降低通态电阻,但是由于碳化硅的PN结自建电势差较大,开启电压高达3V,同样导致了较大的通态损耗。应用中,碳化硅二极管的浪涌电流、雪崩电流耐量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碳化硅二极管。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碳化硅二极管,该碳化硅二极管采用所述的碳化硅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制成,该碳化硅二极管包括一碳化硅衬底、一碳化硅外延层、一图形化的场板介质层、一图形化的肖特基接触电极和一欧姆接触电极层;碳化硅外延层设置于碳化硅衬底的正面;在碳化硅外延层内且沿着碳化硅外延层的上表面设置有图形化的离子注入区;碳化硅外延层的上表面设置有图形化的场板介质层,且碳化硅外延层的上表面未图形化的场板介质层覆盖的区域设置有图形化的肖特基接触电极;图形化的场板介质层的上表面的部分区域被图形化的肖特基接触电极覆盖,其余区域裸露;欧姆接触电极层设置于碳化硅衬底的背面。优选地,所述碳化硅衬底为n型碳化硅或p型碳化硅,其材质为4H-SiC或6H-SiC。优选地,所述碳化硅外延层的厚度为0.1μm至500μm。本技术所记载的任何范围包括端值以及端值之间的任何数值以及端值或者端值之间的任意数值所构成的任意子范围。如无特殊说明,本技术中的各原料均可通过市售购买获得,本技术中所用的设备可采用所属领域中的常规设备或参照所属领域的现有技术进行。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碳化硅二极管的制备方法,通过在离子注入基准区域的边缘设置环形边界区域来增加离子注入区域的面积,从而有利于提高碳化硅二极管的浪涌电流和雪崩电流耐量,且不需增加其他工艺步骤。(2)本技术提供的碳化硅二极管,通过在离子注入基准区域的边缘设置环形边界区域来增加离子注入区域的面积,从而有利于提高碳化硅二极管的浪涌电流和雪崩电流耐量。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碳化硅二极管的制备方法的各步骤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离子注入区的俯视示意图之一;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离子注入区的俯视示意图之二。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离子注入区的俯视示意图之三;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离子注入区的俯视示意图之四。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碳化硅二极管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碳化硅衬底11的正面形成一碳化硅外延层12,如图1所示;该步骤中形成的碳化硅外延层12将成为要制备的碳化硅二极管的漂移区;S2:在碳化硅外延层12的表面形成一离子注入掩膜层13a,如图2所示;S3:对离子注入掩膜层13a进行图形化处理,得到图形化的离子注入掩膜层13b,且碳化硅外延层12表面未被图形化的离子注入掩膜层13b覆盖的区域形成离子注入窗口14,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按照例如图3(b)所示的图形对离子注入掩膜层13a进行图形化处理,且图形化的离子注入掩膜层13b沿着图3(b)所示OO线的剖面如图3(a)所示;S4:采用离子注入法经离子注入窗口14向碳化硅外延层12上表面注入离子,形成离子注入区15,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离子注入结束后的俯视图例如如图3(b)所示(图中的空白区域为图形化的离子注入掩膜层13b,其余区域为离子注入区15);S5:离子注入结束后将图形化的离子注入掩膜层13b剥离,如图5所示,然后进行高温退火处理(图中未示出);S6:高温退火处理后,在碳化硅外延层12表面形成一场板介质层16a,如图6所示;S7:对场板介质层16a进行图形化处理,得到图形化的场板介质层16b,如图7所示;S8:在图形化的场板介质层16b表面形成一肖特基接触电极层17a,且在碳化硅衬底11的背面形成一欧姆接触电极层18,如图8所示;S9:对肖特基接触电极层17a进行图形化处理,使得图形化的场板介质层16b表面的部分区域裸露,得到图形化的肖特基接触电极17b,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上述步骤S4中,离子注入区15内包含至少一个离子注入基准区域20,每一个离子注入基准区域20内包含至少一个离子注入最小单元区21,且每一个离子注入基准区域20的边缘设置有环形边界区域22。本实施例中,离子注入区15内的每一个离子注入基准区域20的形状为矩形(可选择长方形或正方形),且每一个离子注入基准区域20内的每一个离子注入最小单元区21的形状为矩形(可选择长方形或正方形),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离子注入区15内的每一个离子注入基准区域20的形状为正多边形,且每一个离子注入基准区域20内的每一个离子注入最小单元区21的形状为正多边形。本实施例中,当离子注入区15内包含两个以上离子注入基准区域20时,其中任意两个离子注入基准区域20的形状可以相同(例如均为长方形或均为正方形或均为正六边形或均为正五边形),也可以不同(例如一个为长方形,另一个为正方形;或者一个为正六边形,另一个为正五边形)。在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当离子注入区15内包含两个以上离子注入基准区域20时,其中任意两个离子注入基准区域20相同,且所有的离子注入基准区域20均匀排列。本实施例中,两个离子注入基准区域20相同指的是其中一个离子注入基准区域20由另一个离子注入基准区域20复制得到。本实施例中,对于离子注入区15内的任意一个离子注入基准区域20,当该离子注入基准区域20内包含两个以上离子注入最小单元区21时,其中任意两个离子注入最小单元区21的形状可以相同(例如均为长方形或均为正方形或均为正六边形或均为正五边形),也可以不同(例如一个为长方形,另一个为正方形;或一个为正六边形,另一个为正五边形)。在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对于离子注入区15内的任意一个离子注入基准区域20,当该离子注入基准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化硅二极管,其特征在于,该碳化硅二极管包括一碳化硅衬底(11)、一碳化硅外延层(12)、一图形化的场板介质层(16b)、一图形化的肖特基接触电极(17b)和一欧姆接触电极层(18);/n碳化硅外延层(12)设置于碳化硅衬底(11)的正面;/n在碳化硅外延层(12)内且沿着碳化硅外延层(12)的上表面设置有图形化的离子注入区(15);/n碳化硅外延层(12)的上表面设置有图形化的场板介质层(16b),且碳化硅外延层(12)的上表面未图形化的场板介质层(16b)覆盖的区域设置有图形化的肖特基接触电极(17b);/n图形化的场板介质层(16b)的上表面的部分区域被图形化的肖特基接触电极(17b)覆盖,其余区域裸露;/n欧姆接触电极层(18)设置于碳化硅衬底(11)的背面。/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29 CN 2018222514951;20181229 CN 2018222514931.一种碳化硅二极管,其特征在于,该碳化硅二极管包括一碳化硅衬底(11)、一碳化硅外延层(12)、一图形化的场板介质层(16b)、一图形化的肖特基接触电极(17b)和一欧姆接触电极层(18);
碳化硅外延层(12)设置于碳化硅衬底(11)的正面;
在碳化硅外延层(12)内且沿着碳化硅外延层(12)的上表面设置有图形化的离子注入区(15);
碳化硅外延层(12)的上表面设置有图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柳何钧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伟特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