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间接加热型热保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8035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2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间接加热型热保护器,包括外壳、双金属片、固定于外壳底部的底板,外壳与底板之间设置绝缘纸;双金属片未设置动触点的一端设置导电触头,且该端固定于外壳的顶部,底板上设置有与动触点配合的静触点,双金属片、静触点位于外壳内,双金属片包括依次一体设置的第一弯曲部、第二弯曲部和水平连接部,动触点位于第二弯曲部上,导电触头位于水平连接部上;底板靠近外壳的一面固定有热敏电阻,热敏电阻外套有两端开口的散热套,散热套的一侧设置有侧开口,散热套上设置有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第一散热片未与散热套连接的一端靠近第一弯曲部,第二散热片未与散热套连接的一端靠近第二弯曲部。该热保护器提高了的灵敏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间接加热型热保护器
本技术涉及热保护器
,尤其是一种新型间接加热型热保护器。
技术介绍
热保护器是常用的电器元件,其性能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到电路的安全性,为了提高热保护器的灵敏度,人们研制出一种PCT(热敏电阻)热保护器,参见申请号2008100211007的专利公开的PCT陶瓷热保护器,这种热保护器提高了热保护器的动触点和静触点断开的速度,从而提高了热保护器的灵敏度,但是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这种结构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热保护器的灵敏度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间接加热型热保护器,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间接加热型热保护器,包括外壳、一端设置有动触点的双金属片、固定于外壳底部的底板,所述外壳与所述底板之间设置绝缘纸;所述双金属片未设置动触点的一端设置有导电触头,且该端固定于所述外壳的顶部,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动触点配合的静触点,所述双金属片、静触点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双金属片包括依次一体设置的第一弯曲部、第二弯曲部和水平连接部,所述动触点位于所述第一弯曲部上,所述导电触头位于所述水平连接部上;所述底板靠近所述外壳的一面固定有热敏电阻,所述热敏电阻外套有两端开口的散热套,所述散热套的一侧设置有侧开口,所述散热套上设置有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所述第一散热片未与所述散热套连接的一端靠近所述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二散热片未与所述散热套连接的一端靠近所述第二弯曲部。优选的,所述底板靠近所述外壳的一面设置有镀锡层,所述热敏电阻和所述散热套通过所述镀锡层焊接在所述底板上,位置正对所述导电触头;所述外壳内固定有弹簧片,所述弹簧片未与所述外壳连接的一端设置为弧形,且位于所述导电触头和热敏电阻之间,顶部与所述导电触头相抵触,底部与所述热敏电阻相抵。优选的,所述散热套的顶端低于所述热敏电阻的顶端。优选的,所述导电触头为金属钉。优选的,所述金属钉为铁钉。优选的,所述散热套为铝散热套,所述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为铝散热片。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间接加热型热保护器,正常使用时,由于双金属片电阻很小可忽略不计,因此相当于将与其并联的热敏电阻短路;当电路出现过载、短路等故障时,流过双金属片的电流迅速增大使其温度变高而受热变形,使动触点和静触点断开,此时热敏陶瓷接入电路迅速发热,其热量一是经过散热套上的侧开口以及上部开口通过空气向外传递给双金属片,二是经过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经空气传给双金属片,由于第一散热片靠近第一弯曲部,第二散热片靠近第二弯曲部,因此,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均受热在靠近其相应的散热片的位置吸收热量更多,从而使两个弯曲部均变形较快,两个弯曲部向上快速变形,从而加快了动触点和静触点的断开速度,提高了热保护器的灵敏度。此外动触点和静触点的断开速度加快,有利于灭弧,进而有利于保护触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间接加热型热保护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在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一种散热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外壳1、动触点2、双金属片3、第一弯曲部3-1、第二弯曲部3-2、水平连接部3-3、导电触头4、弹簧片5、绝缘纸6、底板7、热敏电阻8、静触点9、镀锡层10、散热套11、第二散热片12、第一散热片13、侧开口1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间接加热型热保护器,参见图1-图3,包括外壳1、一端设置有动触点2的双金属片3、固定于外壳底部的底板7,所述外壳与所述底板之间设置绝缘纸6;所述双金属片未设置动触点的一端设置有导电触头4,且该端固定于所述外壳的顶部,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动触点配合的静触点9,所述双金属片、静触点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双金属片包括依次一体设置的第一弯曲部3-1、第二弯曲部3-2和水平连接部3-3,所述动触点位于所述第一弯曲部上,所述导电触头位于所述水平连接部上;所述底板靠近所述外壳的一面固定有热敏电阻8,所述热敏电阻外套有两端开口的散热套11,所述散热套的一侧设置有侧开口14,所述散热套上设置有第一散热片13和第二散热片12,所述第一散热片未与所述散热套连接的一端靠近所述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二散热片未与所述散热套连接的一端靠近所述第二弯曲部。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两端开口的圆形的散热套只是示意性说明该散热套结构,在实际制作中,散热套的形状是与热敏电阻的相适应的,热敏电阻的形状为圆柱形时,使用图3中散热套的形状,热敏电阻选择其它形状时,散热套也使用其它形状的散热套。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间接加热型热保护器,正常使用时,由于双金属片电阻很小可忽略不计,因此相当于将与其并联的热敏电阻短路;当电路出现过载、短路等故障时,流过双金属片的电流迅速增大使其温度变高而受热变形,使动触点和静触点断开,此时热敏陶瓷接入电路迅速发热,其热量一是经过散热套上的侧开口以及上部开口通过空气向外传递给双金属片,二是经过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经空气传给双金属片,由于第一散热片靠近第一弯曲部,第二散热片靠近第二弯曲部,因此,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均受热在靠近其相应的散热片的位置吸收热量更多,从而使两个弯曲部均变形较快,两个弯曲部向上快速变形,从而加快了动触点和静触点的断开速度,提高了热保护器的灵敏度。此外动触点和静触点的断开速度加快,有利于灭弧,进而有利于保护触点。本申请中,所述导电触头优选使用金属钉,进一步优选铁钉,散热套优选为铝散热套,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优选为铝散热片。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为一种热敏电阻的具体安装方式,参见图1,所述底板靠近所述外壳的一面设置有镀锡层10,所述热敏电阻和所述散热套通过所述镀锡层焊接在所述底板上,位置正对所述导电触头;所述外壳内固定有弹簧片5,所述弹簧片未与所述外壳连接的一端设置为弧形,且位于所述导电触头和热敏电阻之间,顶部与所述导电触头相抵触,底部与所述热敏电阻相抵。该结构,热敏电阻发热后的热量还可以经弹簧片间接传递给双金属片,进一步提高了动触点和静触点的断开速度;此外,弹簧片的弧形部分与导电触头及热敏电阻相抵后,使得热敏电阻固定的更牢固,一般的,热敏电阻使用PTC热敏电阻,另外,散热套底端通过镀锡层固定在底板上,形成对热敏电阻的限制,使得热敏电阻固定的更牢固,抗振动能力强。在实际生产中,所述散热套的顶端最好低于所述热敏电阻的顶端,这样,热敏电阻的顶端露在外面,弹簧片更容易卡住热敏电阻,并且不会与散热套接触,可防止弹簧片与散热套接触将热敏电阻短路。为了方便连通电源,所述弹簧片未设置弧形的一端焊接在所述外壳的底面,这样,外壳和底板就能直接连接电路的两极。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第一、第二等词语只是用于名称的区分,不是对技术术语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间接加热型热保护器,包括外壳(1)、一端设置有动触点(2)的双金属片(3)、固定于外壳底部的底板(7),所述外壳与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绝缘纸(6);/n所述双金属片未设置动触点的一端设置有导电触头(4),且该端固定于所述外壳的顶部,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动触点配合的静触点(9),所述双金属片、静触点位于所述外壳内,其特征在于,/n所述双金属片包括依次一体设置的第一弯曲部(3-1)、第二弯曲部(3-2)和水平连接部(3-3),所述动触点位于所述第一弯曲部上,所述导电触头位于所述水平连接部上;/n所述底板靠近所述外壳的一面固定有热敏电阻(8),所述热敏电阻外套有两端开口的散热套(11),所述散热套的一侧设置有侧开口(14),所述散热套上设置有第一散热片(13)和第二散热片(12),所述第一散热片未与所述散热套连接的一端靠近所述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二散热片未与所述散热套连接的一端靠近所述第二弯曲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间接加热型热保护器,包括外壳(1)、一端设置有动触点(2)的双金属片(3)、固定于外壳底部的底板(7),所述外壳与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绝缘纸(6);
所述双金属片未设置动触点的一端设置有导电触头(4),且该端固定于所述外壳的顶部,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动触点配合的静触点(9),所述双金属片、静触点位于所述外壳内,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金属片包括依次一体设置的第一弯曲部(3-1)、第二弯曲部(3-2)和水平连接部(3-3),所述动触点位于所述第一弯曲部上,所述导电触头位于所述水平连接部上;
所述底板靠近所述外壳的一面固定有热敏电阻(8),所述热敏电阻外套有两端开口的散热套(11),所述散热套的一侧设置有侧开口(14),所述散热套上设置有第一散热片(13)和第二散热片(12),所述第一散热片未与所述散热套连接的一端靠近所述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二散热片未与所述散热套连接的一端靠近所述第二弯曲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兆龙汪文瀚卞开友李健伟汪兆年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宝珠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