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消音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73713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6: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消音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轴向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气端和出气端;壳体包括上壳和与上壳相结合的下壳,上壳和下壳的内部均包含一个气流传导通过的内管及通过辐射筋分隔而成的围绕内管的若干个共振腔,两个内管在所述壳体的轴向上设有间隙,内管通过该间隙与各个共振腔连通;所述进气端和出气端的径向截面积均小于所述内管的径向截面积。通过这种设置,实现了扩张腔式消音结构和赫姆霍兹消音结构的组合,在两种消音结构组合的协同作用下,其传播能量急速衰减,从而达到消音;无需设置消音孔,消音性能优良,可明显降低气流噪声,尤其对于500 Hz低频率噪声的消音效果尤为明显,为提升乘客乘车体验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技术解决方案。

A vehicle muff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消音器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车辆消音器。
技术介绍
工业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汽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货运等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之一。涡轮增压是一项将发动机排气中的剩余能量转化为发动机有效功率的技术。该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改善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还能够减少发动机排放废气中的有害成分,具有节能、环保功效。同时该项技术又是高原地区发动机功率恢复的重要手段,使发动机能适应不同海拔高度的运行要求。所以,涡轮增压器技术已经成为发动机的发展趋势。随着增压器的广泛应用,增压器所带来的各种噪声亦成为环境噪声污染的重要来源。其在工作过程中,转子模块的残余动不平衡量、非线性油膜力、气流的压力波动都会产生各种类型的噪声。如果不能有效消除这些噪声,这些噪声将在流经进气管路的气流的作用下产生扩音效果并通过管路辐射到驾驶室,大大降低乘坐者的舒适性。随着人们对汽车舒适性要求的不断提升,降噪成为了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消音器是一种允许气流通过,且能阻止或减小声音传播的部件,是消除空气动力性噪声的一种重要器具。目前通常在汽车进气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消音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轴向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壳体包括上壳和与所述上壳相结合的下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包括第一外壳体,所述第一外壳体的内部安装有气流传导通过的第一内管;所述第一内管的外壁和第一外壳体的内壁之间通过第一辐射筋分隔为若干个共振腔;/n所述下壳包括第二外壳体,所述第二外壳体的内部安装有气流传导通过的第二内管;所述第二内管的外壁和第二外壳体的内壁之间通过第二辐射筋分隔为若干个共振腔;/n所述第一辐射筋与所述第二辐射筋对齐设置;所述进气端和出气端的径向截面积均小于所述内管的径向截面积;/n所述第一内管与所述第二内管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内管与所述第二内管在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消音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轴向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壳体包括上壳和与所述上壳相结合的下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包括第一外壳体,所述第一外壳体的内部安装有气流传导通过的第一内管;所述第一内管的外壁和第一外壳体的内壁之间通过第一辐射筋分隔为若干个共振腔;
所述下壳包括第二外壳体,所述第二外壳体的内部安装有气流传导通过的第二内管;所述第二内管的外壁和第二外壳体的内壁之间通过第二辐射筋分隔为若干个共振腔;
所述第一辐射筋与所述第二辐射筋对齐设置;所述进气端和出气端的径向截面积均小于所述内管的径向截面积;
所述第一内管与所述第二内管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内管与所述第二内管在所述壳体的轴向上设有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和下壳的轴向长度不相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和下壳的轴向长度比为1:(3-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为0.8-1.5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桂禄李雅茹李立涛马宝玲王玮丰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亚大汽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