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控制预制叠合楼板漏浆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72695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5: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设备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用于控制预制叠合楼板漏浆的装置,包括扣模体、封堵条和挡板,扣模体的一端开设有扣底板模凹槽,扣模体远离扣底板模凹槽的一端开设有扣侧板模凹槽,扣模体、扣底板模凹槽和扣侧板模凹槽三者形成稳定的一体结构且材质相同,封堵条与挡板相互配合,挡板为矩形立体条状,封堵条开设有封堵夹口,封堵夹口夹设于挡板,封堵夹口夹口边还开设有钢筋槽,钢筋槽为弧形设置,挡板的一个侧面开设有贯穿孔。现有技术采取的不封堵造成漏浆严重,导致构件侧边外观质量差,本专利技术形成的构件侧边外观质量好,现有技术造成混凝土外流,需花费人工进行清理,增加成本,不会造成混凝土外流,无需二次处理。

A device for controlling slurry leakage of precast composite floor sla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控制预制叠合楼板漏浆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控制预制叠合楼板漏浆的装置。
技术介绍
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有些分类为了明确表达使用性,会将建筑物与人们不长期占用的非建筑结构物区别,另外有些建筑学者也为了避免混淆,而刻意在其中把外型经过人们具有意识创作出来的建筑物细分为“建筑”(Architecture)。需注意的是,有时建筑物也可能会被扩展到包涵“非建筑构筑物”,诸如桥梁、电塔、隧道等。现有技术中的建筑设备尤其是现有生产技术采用不封堵漏浆后人工清理(简称现有技术),在振动台振动后叠合楼板四周因无封堵措施导致外伸钢筋处漏浆严重,再用人工清理,造成构件表观质量差、增加人工成本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控制预制叠合楼板漏浆的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控制预制叠合楼板漏浆的装置,包括扣模体、封堵条和挡板,所述扣模体的一端开设有扣底板模凹槽,所述扣模体远离扣底板模凹槽的一端开设有扣侧板模凹槽,所述扣模体、扣底板模凹槽和扣侧板模凹槽三者形成稳定的一体结构且材质相同,所述封堵条与挡板相互配合,所述挡板为矩形立体条状,所述封堵条开设有封堵夹口,所述封堵夹口夹设于挡板,所述封堵夹口夹口边还开设有钢筋槽,所述钢筋槽为弧形设置,所述挡板的一个侧面开设有贯穿孔。进一步的,所述扣模体设置于施工处,在所述扣模体上的扣底板模凹槽或扣侧板模凹槽卡设于基面,所述挡板位于所述扣模体之间夹设。进一步的,所述挡板上的贯穿孔与所述封堵条上的所述钢筋槽对应设置,所述封堵夹口夹设于挡板的两侧。进一步的,所述扣模体优选为软性抗压塑胶材质,所述封堵条优选为抗腐蚀镀锌材质,所述挡板优选为塑胶材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控制预制叠合楼板漏浆的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将用来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加以创新性的改进,同时增加其实际的使用效果。本技术将推出扣模体的一端开设有扣底板模凹槽,扣模体远离扣底板模凹槽的一端开设有扣侧板模凹槽,扣模体、扣底板模凹槽和扣侧板模凹槽三者形成稳定的一体结构且材质相同,封堵条与挡板相互配合,挡板为矩形立体条状,封堵条开设有封堵夹口,封堵夹口夹设于挡板,封堵夹口夹口边还开设有钢筋槽,钢筋槽为弧形设置,挡板的一个侧面开设有贯穿孔。本技术通过扣模体设置于施工处,在扣模体上的扣底板模凹槽或扣侧板模凹槽卡设于基面,挡板位于扣模体之间夹设,挡板上的贯穿孔与封堵条上的钢筋槽对应设置,封堵夹口夹设于挡板的两侧,扣模体优选为软性抗压塑胶材质,封堵条优选为抗腐蚀镀锌材质,挡板优选为塑胶材质,在叠合楼板模具U型槽处插入特制橡胶封堵条,现有技术采取的不封堵造成漏浆严重,导致构件侧边外观质量差;本专利技术形成的构件侧边外观质量好,现有技术造成混凝土外流,需花费人工进行清理,增加成本;本专利技术不会造成混凝土外流,无需再二次处理。本技术中,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技术提出的方法是:在叠合楼板模具U型槽处插入特制橡胶封堵条,现有技术采取的不封堵造成漏浆严重,导致构件侧边外观质量差;本专利技术形成的构件侧边外观质量好,现有技术造成混凝土外流,需花费人工进行清理,增加成本;本专利技术不会造成混凝土外流,无需再二次处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控制预制叠合楼板漏浆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控制预制叠合楼板漏浆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控制预制叠合楼板漏浆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控制预制叠合楼板漏浆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控制预制叠合楼板漏浆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扣模体;2、封堵条;3、挡板;4、扣底板模凹槽;5、扣侧板模凹槽;6、封堵夹口;7、钢筋槽;8、贯穿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照图1-5,一种用于控制预制叠合楼板漏浆的装置,包括扣模体1、封堵条2和挡板3,所述扣模体1的一端开设有扣底板模凹槽4,所述扣模体1远离扣底板模凹槽4的一端开设有扣侧板模凹槽5,所述扣模体1、扣底板模凹槽4和扣侧板模凹槽5三者形成稳定的一体结构且材质相同,所述封堵条2与挡板3相互配合,所述挡板3为矩形立体条状,所述封堵条2开设有封堵夹口6,所述封堵夹口6夹设于挡板3,所述封堵夹口6夹口边还开设有钢筋槽7,所述钢筋槽7为弧形设置,所述挡板3的一个侧面开设有贯穿孔8。所述扣模体1设置于施工处,在所述扣模体1上的扣底板模凹槽4或扣侧板模凹槽5卡设于基面,所述挡板3位于所述扣模体1之间夹设。所述挡板3上的贯穿孔8与所述封堵条2上的所述钢筋槽7对应设置,所述封堵夹口6夹设于挡板3的两侧。所述扣模体1优选为软性抗压塑胶材质,所述封堵条2优选为抗腐蚀镀锌材质,所述挡板3优选为塑胶材质。本技术中,使用时,首先将本装置中的所有部件进行分类组合,扣模体1设置于施工处,在扣模体1上的扣底板模凹槽4或扣侧板模凹槽5卡设于基面,挡板3位于扣模体1之间夹设,挡板3上的贯穿孔8与封堵条2上的钢筋槽7对应设置,封堵夹口6夹设于挡板3的两侧,本专利技术不会造成混凝土外流,无需再二次处理,现有技术采取的不封堵造成漏浆严重,导致构件侧边外观质量差,本专利技术形成的构件侧边外观质量好,不会造成混凝土外流,无需再二次处理。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控制预制叠合楼板漏浆的装置,包括扣模体(1)、封堵条(2)和挡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模体(1)的一端开设有扣底板模凹槽(4),所述扣模体(1)远离扣底板模凹槽(4)的一端开设有扣侧板模凹槽(5),所述扣模体(1)、扣底板模凹槽(4)和扣侧板模凹槽(5)三者形成稳定的一体结构且材质相同,所述封堵条(2)与挡板(3)相互配合,所述挡板(3)为矩形立体条状,所述封堵条(2)开设有封堵夹口(6),所述封堵夹口(6)夹设于挡板(3),所述封堵夹口(6)夹口边还开设有钢筋槽(7),所述钢筋槽(7)为弧形设置,所述挡板(3)的一个侧面开设有贯穿孔(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控制预制叠合楼板漏浆的装置,包括扣模体(1)、封堵条(2)和挡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模体(1)的一端开设有扣底板模凹槽(4),所述扣模体(1)远离扣底板模凹槽(4)的一端开设有扣侧板模凹槽(5),所述扣模体(1)、扣底板模凹槽(4)和扣侧板模凹槽(5)三者形成稳定的一体结构且材质相同,所述封堵条(2)与挡板(3)相互配合,所述挡板(3)为矩形立体条状,所述封堵条(2)开设有封堵夹口(6),所述封堵夹口(6)夹设于挡板(3),所述封堵夹口(6)夹口边还开设有钢筋槽(7),所述钢筋槽(7)为弧形设置,所述挡板(3)的一个侧面开设有贯穿孔(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则炎万伯祥胡欣李建来王白龙邵徽斌孙效明周文波张伟
申请(专利权)人:宝业西伟德混凝土预制件合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