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矿机电运输装置,属于煤矿机电技术领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U形放置座,所述U形放置座内侧壁的下表面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双轴电机,双轴电机的两个输出轴上均固定安装有螺纹柱,且两个螺纹柱相背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转轴a,转轴a的外表面套接有轴承a;通过设置螺纹柱、连接板、夹持板和U形放置座,螺纹柱的转动带动两个夹持板相互靠近,进而能够对煤矿机电进行有效夹持固定,避免其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晃动移位的问题,提升安全保障,利用橡胶海绵缓冲垫可以避免煤矿机电放置时与夹持板和U形放置座之间的直接接触而发生表面磨损,避免了硬性碰撞,防护效果好。
A coal mine electromechanical transpor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矿机电运输装置
本技术属于煤矿机电
,具体涉及一种煤矿机电运输装置。
技术介绍
煤矿机电就是运用在煤矿行业的各种机电设备,煤矿机电设备是煤矿运行的基础设备,在煤矿采集和生产过程中,需大量运行煤矿机械设备,电器设备和机电设备,其主要包括提升设备,通风设备,压风设备,排水设备,采掘设备,运输设备等。现有的煤矿机电运输装置功能不完善,使用不方便,不便于对煤矿机电设备进行装卸,需要使用吊装工具进行起吊装卸,同时缺乏对煤矿机电的固定结构,使得在运输时煤矿机电容易发生晃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矿机电运输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煤矿机电运输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U形放置座,所述U形放置座内侧壁的下表面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的两个输出轴上均固定安装有螺纹柱,且两个螺纹柱相背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转轴a,所述转轴a的外表面套接有轴承a,且轴承a卡接在凹槽的内侧壁,所述螺纹柱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帽,所述螺纹帽卡接在连接板的正面,所述连接板延伸出凹槽并与夹持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U形放置座的左侧面焊接有把手,所述U形放置座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滑轮,所述滑轮滑动连接在滑轨a的内侧壁,所述滑轨a设置在壳体内侧壁的下表面,所述壳体的左侧面通过销轴a铰接安装有转板,所述转板的左侧面通过锁扣a与壳体的左侧面贴合安装,所述转板的右侧面设置有滑轨b,所述U形放置座的右侧面固定安装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缠绕在绕线轮的外表面,所述绕线轮固定连接在转轴b的外表面,所述转轴b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和双轴电机均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所述伺服电机固定安装在壳体内侧壁的背面,所述转轴b的外表面还套接有轴承b,且轴承b卡接在壳体内侧壁的正面,所述壳体的内侧壁还固定安装有工具箱,所述壳体上表面正对工具箱的位置通过销轴b铰接安装有箱盖,所述箱盖的上表面通过锁扣b与壳体的上表面贴合,所述壳体的右侧面焊接有推杆,所述壳体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万向轮。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螺纹柱、连接板、夹持板和U形放置座,螺纹柱的转动带动两个夹持板相互靠近,进而能够对煤矿机电进行有效夹持固定,避免其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晃动移位的问题,提升安全保障,利用橡胶海绵缓冲垫的设置可以避免煤矿机电放置时与夹持板和U形放置座之间的直接接触而发生表面磨损,避免了硬性碰撞,防护效果好,通过设置滑轮、滑轨a、滑轨b、转板和绕线轮,转板能够绕销轴a打开,使得U形放置座能够通过滑轮在滑轨a和滑轨b内滑动,进而使其能够快速滑动出壳体,便于对煤矿机电进行卸运,同时利用转轴b带动绕线轮转动带动U形放置座恢复原位,便于进行装运,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利用工具箱的设置便于对小型工具进行收纳存放,完善功能多样性。上述方案中,需要说明的是,双轴电机的型号可以为GH-30-750W-60S,伺服电机的型号可以为80ST-M0243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夹持板下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滑槽的内侧壁,且滑槽开设在U形放置座内侧壁的下表面。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滑块在滑槽内滑动,利用滑槽对滑块进行限位,进而可以对夹持板进行限位,使得夹持板在螺纹柱的转动作用下前后运动时不会发生转动且运动更加稳定。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U形放置座内侧壁的下表面以及两个夹持板的相对面均粘接有橡胶海绵缓冲垫。采用上述方案,利用橡胶海绵缓冲垫的设置可以避免煤矿机电放置时与夹持板和U形放置座之间的直接接触而发生表面磨损,避免了硬性碰撞,防护效果好。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滑轮的数量为四个,所述滑轨a和滑轨b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滑轨a和滑轨b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采用上述方案,利用滑轮在滑轨a和滑轨b内滑动使得U形放置座能够快速准确的滑动出壳体,便于对煤矿机电进行装卸作业。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绕线轮的数量为两个。采用上述方案,利用两个绕线轮在转轴b的带动下同步转动,使得U形放置座的运动更加稳定且不易晃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煤矿机电运输装置通过设置螺纹柱、连接板、夹持板和U形放置座,螺纹柱的转动带动两个夹持板相互靠近,进而能够对煤矿机电进行有效夹持固定,避免其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晃动移位的问题,提升安全保障,利用橡胶海绵缓冲垫的设置可以避免煤矿机电放置时与夹持板和U形放置座之间的直接接触而发生表面磨损,避免了硬性碰撞,防护效果好;该煤矿机电运输装置通过设置滑轮、滑轨a、滑轨b、转板和绕线轮,转板能够绕销轴a打开,使得U形放置座能够通过滑轮在滑轨a和滑轨b内滑动,进而使其能够快速滑动出壳体,便于对煤矿机电进行卸运,同时利用转轴b带动绕线轮转动带动U形放置座恢复原位,便于进行装运,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利用工具箱的设置便于对小型工具进行收纳存放,完善功能多样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U形放置座左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转板打开俯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U形放置座;3、双轴电机;4、螺纹柱;5、转轴a;6、螺纹帽;7、连接板;8、夹持板;9、滑轮;10、滑轨a;11、转板;12、滑轨b;13、钢丝绳;14、绕线轮;15、转轴b;16、伺服电机;17、工具箱;18、箱盖;19、万向轮;20、滑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中的条件可以根据具体条件做进一步的调整,在本技术的构思前提下对本技术的方法简单改进都属于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煤矿机电运输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U形放置座2,U形放置座2内侧壁的下表面以及两个夹持板8的相对面均粘接有橡胶海绵缓冲垫(见图1、图2和图3);利用橡胶海绵缓冲垫的设置可以避免煤矿机电放置时与夹持板8和U形放置座2之间的直接接触而发生表面磨损,避免了硬性碰撞,防护效果好。U形放置座2内侧壁的下表面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双轴电机3,双轴电机3的两个输出轴上均固定安装有螺纹柱4,且两个螺纹柱4相背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转轴a5,转轴a5的外表面套接有轴承a,且轴承a卡接在凹槽的内侧壁,螺纹柱4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帽6,螺纹帽6卡接在连接板7的正面,连接板7延伸出凹槽并与夹持板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夹持板8下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滑块20,滑块20滑动连接在滑槽的内侧壁,且滑槽开设在U形放置座2内侧壁的下表面(见图1和图3);通过设置滑块20在滑槽内滑动,利用滑槽对滑块20进行限位,进而可以对夹持板8进行限位,使得夹持板8在螺纹柱4的转动作用下前后运动时不会发生转动且运动更加稳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矿机电运输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U形放置座(2),所述U形放置座(2)内侧壁的下表面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双轴电机(3),所述双轴电机(3)的两个输出轴上均固定安装有螺纹柱(4),且两个螺纹柱(4)相背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转轴a(5),所述转轴a(5)的外表面套接有轴承a,且轴承a卡接在凹槽的内侧壁,所述螺纹柱(4)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帽(6),所述螺纹帽(6)卡接在连接板(7)的正面,所述连接板(7)延伸出凹槽并与夹持板(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U形放置座(2)的左侧面焊接有把手,所述U形放置座(2)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滑轮(9),所述滑轮(9)滑动连接在滑轨a(10)的内侧壁,所述滑轨a(10)设置在壳体(1)内侧壁的下表面,所述壳体(1)的左侧面通过销轴a铰接安装有转板(11),所述转板(11)的左侧面通过锁扣a与壳体(1)的左侧面贴合安装,所述转板(11)的右侧面设置有滑轨b(12),所述U形放置座(2)的右侧面固定安装钢丝绳(13),所述钢丝绳(13)缠绕在绕线轮(14)的外表面,所述绕线轮(14)固定连接在转轴b(15)的外表面,所述转轴b(15)与伺服电机(16)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16)和双轴电机(3)均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所述伺服电机(16)固定安装在壳体(1)内侧壁的背面,所述转轴b(15)的外表面还套接有轴承b,且轴承b卡接在壳体(1)内侧壁的正面,所述壳体(1)的内侧壁还固定安装有工具箱(17),所述壳体(1)上表面正对工具箱(17)的位置通过销轴b铰接安装有箱盖(18),所述箱盖(18)的上表面通过锁扣b与壳体(1)的上表面贴合,所述壳体(1)的右侧面焊接有推杆,所述壳体(1)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万向轮(1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机电运输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U形放置座(2),所述U形放置座(2)内侧壁的下表面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双轴电机(3),所述双轴电机(3)的两个输出轴上均固定安装有螺纹柱(4),且两个螺纹柱(4)相背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转轴a(5),所述转轴a(5)的外表面套接有轴承a,且轴承a卡接在凹槽的内侧壁,所述螺纹柱(4)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帽(6),所述螺纹帽(6)卡接在连接板(7)的正面,所述连接板(7)延伸出凹槽并与夹持板(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U形放置座(2)的左侧面焊接有把手,所述U形放置座(2)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滑轮(9),所述滑轮(9)滑动连接在滑轨a(10)的内侧壁,所述滑轨a(10)设置在壳体(1)内侧壁的下表面,所述壳体(1)的左侧面通过销轴a铰接安装有转板(11),所述转板(11)的左侧面通过锁扣a与壳体(1)的左侧面贴合安装,所述转板(11)的右侧面设置有滑轨b(12),所述U形放置座(2)的右侧面固定安装钢丝绳(13),所述钢丝绳(13)缠绕在绕线轮(14)的外表面,所述绕线轮(14)固定连接在转轴b(15)的外表面,所述转轴b(15)与伺服电机(16)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16)和双轴电机(3)均与外接电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嘉麒,于明,刘嘉,蒋敏,裴治,
申请(专利权)人:李嘉麒,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