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架运输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65946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架运输工装,该运输工装包括:第一框架体、第二框架体、底面支具、侧支具;第二框架体设置于第一框架体下方;底面支具设置于第一框架体上,且底面支具上设置有呈水平状态的第一支撑面;位于第二框架体上的多个侧支具位于底面支具的相对两侧,且侧支具远离第二框架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支撑面,第二支撑面的高度高于第一支撑面,每一、第二支撑面相对于第一支撑面倾斜;通过设置底面支具以及侧支具,在车架运输过程中,该运输工装可以对车架的底面及侧面进行支撑固定,提高了车架的稳定性;第一支撑面呈水平状态,且第一支撑面与车架为线接触,可以在喷涂过程中,减少接触面,降低车架二次返工的工作量。

A frame transport too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架运输工装
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是指一种车架运输工装。
技术介绍
一辆汽车的正式投产,需要经历冲压、焊接、涂装、总装等工艺。一道工艺完成后,所生产的零部件需要通过运输工装被运输至下一道工艺线上,进行加工生产。然而,在运输零部件过程中,尤其是对车架的运输过程中,由于车架底板为U型结构,并且运输工装采用简易支具对车架进行支撑,导致车架运输过程中不稳,存在安全隐患;且涂装过程中易存在涂装盲区,导致二次返工的工作量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架运输工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架运输不稳及车架喷涂过程中二次返工工作量大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车架运输工装,包括:第一框架体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框架体下方的第二框架体;底面支具,设置于所述第一框架体上,且所述底面支具上设置有呈水平状态的第一支撑面;位于所述底面支具相对两侧的多个侧支具,每一所述侧支具固定于所述第二框架体上,且所述侧支具远离所述第二框架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二支撑面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支撑面,每一所述第二支撑面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面倾斜。可选地,所述的车架运输工装,其中,所述底面支具的第一侧的所述侧支具的数量和位于所述底面支具的第二侧的所述侧支具的数量相同。可选地,所述的车架运输工装,其中,位于所述底面支具的第一侧的所述第二支撑面与位于所述底面支具的第二侧的所述第二支撑面关于一垂直面中心对称。可选地,所述的车架运输工装,其中,在所述底面支具的其中一侧,所述侧支具包括第一侧支具、第二侧支具和位于所述第一侧支具与所述第二侧支具之间的第三侧支具;可选地,所述的车架运输工装,其中,所述第一侧支具和所述第二侧支具的所述第二支撑面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三侧支具的所述第二支撑面的高度。可选地,所述的车架运输工装,其中,所述第一侧支具的第二支撑面,朝向所述第二侧支具的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二侧支具的第二支撑面,朝向所述第一侧支具的第二支撑面。可选地,所述的车架运输工装,其中,位于所述底面支具的第一侧的所述第三侧支具的第二支撑面朝向所述底面支具的第二侧;位于所述底面支具的第二侧的所述第三侧支具的第二支撑面朝向所述底面支具的第一侧。可选地,所述的车架运输工装,其中,所述第三侧支具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可选地,所述的车架运输工装,其中,所述第二框架体的底面设置有多个移动轮。可选地,所述的车架运输工装,其中,所述底面支具的数量为多个,且每一所述底面支具的背离所述第一框架体的表面形成为所述第一支撑面。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的车架运输工装,通过在第一框架体上设置底面支具以及在第二框架体上设置侧支具,且侧支具的第二支撑面高于底面支具的第一支撑面。在车架运输过程中,该运输工装可以对车架的底面进行支撑固定,同时还可以对车架的侧面进行支撑,提高了车架的稳定性。同时,第二支撑面相对于第一支撑面倾斜,采用面接触的方式进行支撑,更加稳定。第一支撑面呈水平状态,当车架放置于运输工装时,第一支撑面与车架为线接触,可以在喷涂过程中,减少接触面,降低车架二次返工的工作量。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架运输工装一种的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架运输工装另一种的结构示意图;符号说明:1第一框架体2第二框架体3底面支具311第一支撑面4侧面支具401第二支撑面411第一侧支具412第二侧支具413第三侧支具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车架运输工装,包括:第一框架体1、第二框架体2、底面支具3、侧支具4;可选地,第一框架体1与第二框架体2均形成为四边形的框形体,该第二框架体2设置于第一框架体1的下方,第二框架体2与第一框架体1可以通过连接杆焊接;底面支具3设置于第一框架体1上,该底面支具3设置有呈水平状态的第一支撑面311,当车架放置于运输工装上时,该底面支具3的第一支撑311面对车架的底部进行支撑固定,且该底面支具3与车架接触的部分为一直线;每一所述侧支具4设置于第二框架体2上,且所述侧支具4远离所述第二框架体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支撑面401,所述第二支撑面401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支撑面311,当车架放置于运输工装上时,该侧支具4对车架的侧面进行支撑,所述第二支撑面401相对于第一支撑面311倾斜,可以理解为第二支撑面401为倾斜面。可选地,每一所述侧支具3还与第一框架体1相连接,以保证侧支具3的安装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底面支具3的数量为多个,且每一所述底面支具3的背离所述第一框架体1的表面形成为所述第一支撑面311。进一步地,位于所述底面支具3的第一侧的所述侧支具4的数量和位于所述底面支具3的第二侧的所述侧支具4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一侧和第二侧是在底面支具3的相对两侧;位于所述底面支具3的第一侧的所述第二支撑面401与位于所述底面支具3的第二侧的所述第二支撑面401关于一垂直面中心对称。进一步地,在所述底面支具3的其中一侧,所述侧支具包括第一侧支具411、第二侧支具412和位于所述第一侧支具411与所述第二侧支具412之间的第三侧支具413;所述第一侧支具411和所述第二侧支具412的所述第二支撑面401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三侧支具413的所述第二支撑面401的高度;所述底面支具3的第一侧的所述第三侧支具413的第二支撑面401朝向所述底面支具3的第二侧;位于所述底面支具3的第二侧的所述第三侧支具413的第二支撑面401朝向所述底面支具3的第一侧。通过在不同高度对车架进行支撑,可以提高车架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侧支具413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当车架放置于运输工装时,运输工装可以受力均匀。进一步地,为了方便运输节省人力,所述第二框架体2的底面设置有多个移动轮。可选地,所述第一框架体1、第二框架体2的材质为钢材。综上,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中,U型车架的底部位于底面固定支具3之间,底面固定支具3的第一支撑面311对U型车架底面进行支撑固定,保证车架上下方向上的稳定,且第三侧支具413的第二支撑面401对U型车架的侧面进行支撑,保证车架左右方向的稳定,(第一侧支具411、第二侧支具412的第二支撑面401对U型车架在行进方向进行支撑,保证行进方向的稳定,图2未给出),通过车架运输工装对U型车架上下、左右方向上的支撑固定,能够使U型车架在运输工装运输的过程中减少晃动,降低安全隐患。同时,底面固定支具3的第一支撑面311与U型车架底部的为直线接触,通过减少接触面,能够降低U型车架在喷涂过程中二次返工的工作量。以上所述是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架运输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框架体(1)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框架体(1)下方的第二框架体(2);/n底面支具(3),设置于所述第一框架体(1)上,且所述底面支具(3)上设置有呈水平状态的第一支撑面(311);/n位于所述底面支具(3)相对两侧的多个侧支具(4),每一所述侧支具(4)固定于所述第二框架体(2)上,且所述侧支具(4)远离所述第二框架体(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支撑面(401),所述第二支撑面(401)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支撑面(311),每一所述第二支撑面(401)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面(311)倾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架运输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框架体(1)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框架体(1)下方的第二框架体(2);
底面支具(3),设置于所述第一框架体(1)上,且所述底面支具(3)上设置有呈水平状态的第一支撑面(311);
位于所述底面支具(3)相对两侧的多个侧支具(4),每一所述侧支具(4)固定于所述第二框架体(2)上,且所述侧支具(4)远离所述第二框架体(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支撑面(401),所述第二支撑面(401)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支撑面(311),每一所述第二支撑面(401)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面(311)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运输工装,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底面支具(3)的第一侧的所述侧支具(4)的数量和位于所述底面支具(3)的第二侧的所述侧支具(4)的数量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架运输工装,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底面支具(3)的第一侧的所述第二支撑面(401)与位于所述底面支具(3)的第二侧的所述第二支撑面(401)关于一垂直面中心对称。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架运输工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面支具(3)的其中一侧,所述侧支具包括第一侧支具(411)、第二侧支具(412)和位于所述第一侧支具(411)与所述第二侧支具(412)之间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红陈唯润陈书强张谦赵雪双刘家奇李莹范中林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