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锁装置对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65881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门锁装置对,将防水密封件固定于壳体时的作业性良好,而且防水密封件的成品率高。门锁装置对(10)由右门锁装置(10R)和左门锁装置(10L)构成。右门锁装置(10R)和左门锁装置(10L)具有从壳体突出的耦合器壁(18a)、以及固定于平坦部(36R、36L)且覆盖耦合器壁(18a)的外周壁(18ao)的耦合器密封件(22)。耦合器密封件(22)的斜面(22e)与内周面(22a)一起形成45度的锐角部(22f),与外周面(22b)一起形成钝角部(22g)。内周面(22a)设置成与外周壁(18ao)抵接一周,进而与斜面(22e)抵接。右门锁装置(10R)和左门锁装置(10L)的耦合器密封件(22)分别为相同形状。

Door lock device pai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门锁装置对
本专利技术涉及由应用于车辆的右门锁装置和左门锁装置构成的门锁装置对。
技术介绍
车辆用的门锁装置是在关闭车门时卡合保持车辆的锁止销,在打开车门时释放锁止销的装置。在车辆的右车门中设置有右门锁装置,在左车门中设置有左门锁装置。右门锁装置和左门锁装置为左右对称结构。门锁装置为了实现自动锁定、室内灯等的功能而经由耦合器进行电信号的输入输出。耦合器安装于车门内的面板,在与面板之间设置有防水密封件。防水密封件固定于门锁装置的壳体中的平坦部,覆盖耦合器的外周壁。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防水密封件中,相对于矩形的密封材料在中央部设置有直线狭缝,扩大该狭缝而外插在耦合器的周围。根据这样的防水密封件,当从作为原料的大面积的密封材料切出成为防水密封件的部分时没有浪费,成品率高。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耦合器是四角为圆形的矩形。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115442号公报但是,耦合器的形状多为圆形。在将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防水密封件应用于圆形的耦合器的情况下,需要扩大狭缝而与圆形外壁配合,作业性差。此外,为了防止狭缝部过度扩大而断裂,需要具有一定程度的余量的强度和尺寸。另一方面,如果将防水密封件形成为圆形,则成品率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防水密封件固定于壳体时的作业性良好,而且防水密封件的成品率高的门锁装置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门锁装置对由应用于车辆的右门锁装置和左门锁装置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右门锁装置和所述左门锁装置分别具有:壳体;筒状的耦合器壁,从所述壳体突出;平坦部,设置于所述壳体中的所述耦合器壁的周围;以及防水密封件,固定于所述平坦部,卷绕并覆盖所述耦合器壁的外周壁,所述防水密封件具有:内周面和外周面;以及斜面,在一端与所述内周面一起形成锐角并且与所述外周面一起形成钝角,所述内周面设置成与所述耦合器壁的所述外周壁抵接一周,进而与所述斜面抵接,所述右门锁装置和所述左门锁装置的所述防水密封件分别为相同形状,且相对于所述耦合器壁朝相同方向卷绕。也可以构成为,所述耦合器壁具有:筒部,距所述平坦部的高度恒定;以及突出部,相对于所述耦合器壁的整周为180度以下,且从所述筒部进一步突出。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右门锁装置和所述左门锁装置的所述平坦部分别为相同形状,且设置成沿着所述防水密封件的固定面的形状。也可以构成为,设置有多个所述壳体,所述平坦部跨越多个所述壳体而形成。也可以构成为,所述防水密封件的所述一端的锐角部为40度~50度。也可以构成为,所述防水密封件的另一端的内周侧角部与所述一端的钝角部一致。本专利技术的门锁装置对由应用于车辆的右门锁装置和左门锁装置构成。右门锁装置和左门锁装置的防水密封件分别为相同形状,且相对于耦合器壁朝相同方向卷绕。因而,将防水密封件固定于壳体时的作业性良好,而且防水密封件的成品率高。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对的立体图。图2是耦合器密封件的立体图。图3是从密封材料切出耦合器密封件的工序的说明图,图3(a)是其第1例的说明图,图3(b)是其第2例的说明图。图4是门锁装置对的局部放大侧视图,图4(a)是右门锁装置的局部放大侧视图,图4(b)是左门锁装置的局部放大侧视图。图5是将耦合器密封件卸下的状态下的门锁装置对的局部放大侧视图,图5(a)是右门锁装置的局部放大侧视图,图5(b)是左门锁装置的局部放大侧视图。图6是将耦合器密封件卸下的状态下的门锁装置对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6(a)是右门锁装置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6(b)是左门锁装置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7是平坦部中的引导凸部及其周边的立体图。图8是从斜后方观察耦合器以及耦合器密封件的周边的门锁装置对的立体图,图8(a)是右门锁装置的立体图,图8(b)是左门锁装置的立体图。图9是突起部插入安装孔的状态下的右门锁装置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门锁装置对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并不利用该实施方式来限定本专利技术。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对10的立体图。门锁装置对10由应用于车辆的右车门的右门锁装置10R和应用于左车门的左门锁装置10L构成。右门锁装置10R和左门锁装置10L构成为大致左右对称,但也可以构成为局部左右非对称。以下,针对在右门锁装置10R和左门锁装置10L中呈左右对称形状的要素,对与右门锁装置10R相关的要素的附图标记标注R,对与左门锁装置10L相关的要素的附图标记标注L。针对在右门锁装置10R和左门锁装置10L中为相同形状或大致相同形状的要素不标注附图标记R、L进行表记。在附图上根据需要用箭头表示方向,设车辆上侧为U,车辆下侧为D,车辆前侧为F,车辆后侧为B,车辆外侧为O,车辆内侧为I。首先,对右门锁装置10R进行说明。右门锁装置10R具备门闩装置12R、外壳(壳体)14R、罩(壳体)16R、用于与外部设备电连接的耦合器18、防水罩(壳体)20R、耦合器密封件(防水密封件)22、门闩密封件24以及线缆罩26R。防水罩20R在右门锁装置10R的上表面以及前表面覆盖外壳14R与罩16R的边界部。耦合器密封件22覆盖耦合器18的周围。门闩密封件24覆盖门闩装置12R的上部和两侧、以及到到达内表面侧的线缆罩26R为止的部分。此处,将外壳14R和罩16R的名称加以区别,但是两者是一体组合而覆盖内部部件的壳体,进而,防水罩20R也是作为外壳构件的壳体。外壳14R也可以称为外侧壳体。罩16R也可以称为内侧壳体。防水罩20R也可以称为上侧壳体。门闩装置12R是通过相对于设置于车辆主体的锁止销卡合或脱开而使车辆的车门成为关闭状态或开放状态的装置。门闩装置12R固定于外壳14R中的车辆后侧的部分,在该状态下由外壳14R支承。这种门闩装置12R具备主体12Ra、罩板12Rb以及闩锁机构12Rc。闩锁机构12Rc设置于主体12Ra,并由罩板12Rb覆盖。罩板12Rb具有进入槽12Rd,以进入槽12Rd成为在车辆内外方向上与闩锁机构12Rc连通的状态的方式安装于主体12Ra。进入槽12Rd是在关闭车门时供该车辆的锁止销进入的槽。耦合器18是与线束连接器电连接的部分,具有从罩16R的侧面向车室内侧突出的圆筒型的耦合器壁18a、以及在耦合器壁18a的内侧立起设置的多个耦合器销18b。线束连接器与耦合器壁18a的内侧的连接器槽18c嵌合。耦合器壁18a的侧视形状除了圆形以外,还可以是椭圆形、四角圆滑的矩形等的非方形的筒状体。耦合器壁18a朝向车室内侧突出,如后述那样插入安装孔42a(参照图9)。右门锁装置10R在内部具备马达以及开关,相对于这些马达以及开关连接多个端子而形成电路。端子的端部形成为耦合器销18b。如图2所示,组装前的耦合器密封件22为截面大致正方形的长条形状,具有内周面22a、外周面22b、密封面(固定面)22c以及面板抵接面22d。在耦合器密封件22的一端形成有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门锁装置对,由应用于车辆的右门锁装置和左门锁装置构成,其特征在于,/n所述右门锁装置和所述左门锁装置分别具有:/n壳体;/n筒状的耦合器壁,从所述壳体突出;/n平坦部,设置于所述壳体中的所述耦合器壁的周围;以及/n防水密封件,固定于所述平坦部,卷绕并覆盖所述耦合器壁的外周壁,/n所述防水密封件具有:/n内周面和外周面;以及/n斜面,在一端与所述内周面一起形成锐角并且与所述外周面一起形成钝角,/n所述内周面设置成与所述耦合器壁的所述外周壁抵接一周,进而与所述斜面抵接,/n所述右门锁装置和所述左门锁装置的所述防水密封件分别为相同形状,且相对于所述耦合器壁朝相同方向卷绕。/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528 JP 2018-1017971.一种门锁装置对,由应用于车辆的右门锁装置和左门锁装置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右门锁装置和所述左门锁装置分别具有:
壳体;
筒状的耦合器壁,从所述壳体突出;
平坦部,设置于所述壳体中的所述耦合器壁的周围;以及
防水密封件,固定于所述平坦部,卷绕并覆盖所述耦合器壁的外周壁,
所述防水密封件具有:
内周面和外周面;以及
斜面,在一端与所述内周面一起形成锐角并且与所述外周面一起形成钝角,
所述内周面设置成与所述耦合器壁的所述外周壁抵接一周,进而与所述斜面抵接,
所述右门锁装置和所述左门锁装置的所述防水密封件分别为相同形状,且相对于所述耦合器壁朝相同方向卷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装置对,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田阳介多贺隆雄木村俊太郎奥田亮也
申请(专利权)人: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