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舱线束安装支架及汽车,该线束安装支架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两侧通过弯折的连接部分别连接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用于将所述发动机舱线束安装支架与车身钣金相固定;所述安装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双孔安装结构和单孔安装结构,所述双孔安装结构用于安装线束插接件,所述单孔安装结构用于安装线束分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方案不仅能够有效对线束进行安装和固定,而且能够避免与制动管路的干涉以及与发动机总成上机械泵的动态干涉,合理利用了布置空间,结构简单,具有很强的工艺可操作性。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engine compartment wiring harness mounting bracket and an automob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舱线束安装支架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发动机舱线束安装
,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舱线束安装支架及汽车。
技术介绍
机舱线束为整车线束的重要部件,主要连接机舱配电盒、前部灯具、ESP/ABS系统,发动机ECU,雨刮洗涤、冷却电子风扇、空调高低压开关、制动泵等部件,同时连接发动机线束和车身线束,为发动机上的部件和车身内的部分部件进行电能传输和信号传输。机舱线束固定在发动机舱内,机舱里布置了动力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动力冷却系统、前部灯具、空调系统、刮水洗涤系统等的多个系统的部件,空间紧凑、狭小,机舱线束的布置常常要既满足自身的结构形式、固定牢靠又要合理避让其它系统部件,实现空间的合理有效利用。对于发动机舱线束,由于受发动机总成设计的影响、以及总布置的规划,此处线束、制动管路和发动机总成上的机械泵都必须布置在这里,容易产生干涉,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合理进行线束布置和固定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舱线束安装支架及汽车,以合理利用布置空间对线束进行安装和固定,避免与制动管路及发动机总成上机械泵的干涉。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舱线束安装支架,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两侧通过弯折的连接部分别连接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用于将所述发动机舱线束安装支架与车身钣金相固定;所述安装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双孔安装结构和单孔安装结构,所述双孔安装结构用于安装线束插接件,所述单孔安装结构用于安装线束分支。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孔为长圆孔,通过螺丝和螺母与所述车身钣金相固定。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孔为圆孔,通过螺丝和螺母与所述车身钣金相固定。优选地,所述双孔安装结构包括两个圆孔,通过螺丝和螺母与所述线束插接件相固定。优选地,所述单孔安装结构通过与卡扣相配合对所述线束分支进行固定。优选地,所述安装板的形状为长方形,设置在制动管路和机械泵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孔同时用于作为所述制动管路的其中一个固定点。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发动机舱线束安装支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发动机舱线束安装支架不仅能够有效对线束进行安装和固定,而且能够避免与制动管路的干涉以及与发动机总成上机械泵的动态干涉,合理利用了布置空间,结构简单,具有很强的工艺可操作性。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舱线束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本技术实施例中发动机舱线束安装支架的固定示意图;图3表示本技术实施例中线束插接件与线束分支的固定示意图;图4表示本技术实施例中安装支架与制动管路和机械泵的位置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安装板;2-连接部;3-第一固定板;4-第二固定板;5-第一固定孔;6-第二固定孔;7-双孔安装结构;8-单孔安装结构;9-线束插接件;10-线束分支;11-制动管路;12-机械泵。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首先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舱线束安装支架,如图1所示,发动机舱线束安装支架包括安装板1,安装板1的两侧通过弯折的连接部2分别连接第一固定板3和第二固定板4;第一固定板3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5,第二固定板4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6,第一固定孔5和第二固定孔6用于将发动机舱线束安装支架与车身钣金相固定;安装板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双孔安装结构7和单孔安装结构8,双孔安装结构7用于安装线束插接件,单孔安装结构8用于安装线束分支。所述安装支架上的孔位按照已有车身钣金边界结构进行设计,并按照机舱线束的走向和需要设计线束固定孔,第一固定孔5和第二固定孔6为支架固定孔,双孔安装结构7为线束插接件固定孔,单孔安装结构8为线束分支固定孔,以上孔位在生产线上要满足生产节拍和相应工艺要求。所述安装支架不仅能够有效对线束进行安装和固定,而且能够避免与制动管路的干涉以及与发动机总成上机械泵的动态干涉,合理利用了布置空间,结构简单,具有很强的工艺可操作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第一固定孔5为长圆孔,通过螺丝和螺母与车身钣金相固定;第二固定孔6为圆孔,通过螺丝和螺母与车身钣金相固定。其中,第一固定孔5和第二固定孔6的周围均预留满足气扳机工作的空间,以便于进行螺母固定。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3所示,双孔安装结构7包括两个圆孔,通过螺丝和螺母与线束插接件9相固定;单孔安装结构8通过与卡扣相配合对线束分支10进行固定。线束装配时,先进行线束插接件9对接,然后进行线束插接件9双圆孔固定,最后固定线束分支10。固定完成后的状态如图3所示,线束插接件9固定在双圆孔位置上,线束分支10固定在单圆孔位置。优选地,如图4所示,安装板1的形状为长方形,设置在制动管路11和机械泵12之间。并且,第二固定孔6同时用于作为制动管路11的其中一个固定点。由于受制动管路11和发动机总成上的机械泵12的布置影响、以及总布置的规划,相应线束和管路都必须从这里经过或布置,因此本技术中的安装支架利用了制动管路11和机械泵12之间的空间,根据这个空间的形状、线束走向以及固定点的位置等进行设计,一方面避免与制动管路11和机械泵12产生干涉,一方面对线束进行了导向和固定,合理利用了布置空间。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发动机舱线束安装支架。需要说明的是,设置有该发动机舱线束安装支架的汽车,不仅能够有效对线束进行安装和固定,而且能够避免与制动管路的干涉以及与发动机总成上机械泵的动态干涉,合理利用了布置空间,结构简单,具有很强的工艺可操作性。以上所述的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舱线束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两侧通过弯折的连接部分别连接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n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用于将所述发动机舱线束安装支架与车身钣金相固定;/n所述安装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双孔安装结构和单孔安装结构,所述双孔安装结构用于安装线束插接件,所述单孔安装结构用于安装线束分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舱线束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两侧通过弯折的连接部分别连接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
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用于将所述发动机舱线束安装支架与车身钣金相固定;
所述安装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双孔安装结构和单孔安装结构,所述双孔安装结构用于安装线束插接件,所述单孔安装结构用于安装线束分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舱线束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孔为长圆孔,通过螺丝和螺母与所述车身钣金相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舱线束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孔为圆孔,通过螺丝和螺母与所述车身钣金相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晶晶,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