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汽车电子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6555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汽车电子防护装置,包括防护外框,所述防护外框的底端设置有底板,所述防护外框的内腔偏下位置架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底板之间形成底部缓冲腔,所述支撑板与底板之间架设有底部缓冲架,所述底部缓冲架由若干道弧形弹性架组装而成,所述弧形弹性架组装呈相互贴合排布,弧形弹性架之间通过竖向的锁合箍固定安装,所述底部缓冲架的顶部安装有上置固定板,所述上置固定板通过螺丝支撑固定在支撑板的底平面上,所述底部缓冲架的四角位置均安装有底块,所述底块再通过活动栓安装有缓冲滑块。本申请能够达到立体化的四向减震的效果,并且能够适应电子组件不平整的侧边。

A kind of automobile electronic protec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电子防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设备
,具体是一种汽车电子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已经成为家用必备的交通工具。汽车,是由汽车电子、外壳等组装而成的交通工具。然而市场产现有的汽车电子是裸露在外界,无法对汽车电子进行保护,汽车在行驶中产生振动,严重影响了汽车电子的使用寿命,且汽车电子的运行时产生的噪音很大,影响使用者的使用体验,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下,对人体危害大。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9479603U)公布了一种汽车电子防护装置,通过支撑杆、伸缩弹簧与限位杆的设置,确保在行驶过程中汽车电子受到的振动能够被缓冲,避免振动对汽车电子造成损坏,但是该专利存在一定的缺陷,整个装置只是单一的从底部从上下方向给予缓冲效果,减震效果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电子防护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电子防护装置,包括防护外框,所述防护外框的底端设置有底板,所述防护外框的内腔偏下位置架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底板之间形成底部缓冲腔,所述支撑板与底板之间架设有底部缓冲架,所述底部缓冲架由若干道弧形弹性架组装而成,所述弧形弹性架组装呈相互贴合排布,弧形弹性架之间通过竖向的锁合箍固定安装,所述底部缓冲架的顶部安装有上置固定板,所述上置固定板通过螺丝支撑固定在支撑板的底平面上,所述底部缓冲架的四角位置均安装有底块,所述底块再通过活动栓安装有缓冲滑块,所述底板的相应位置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底块呈一一对应,所述缓冲滑块的底端嵌入至限位槽内,所述缓冲滑块与限位槽的两侧的内槽壁之间再连接有缓冲弹簧。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护外框的顶部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上设置有若干道顶部散热孔,所述防护外框的侧薄上设置若干道侧边散热孔。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板上设置若干道气流通孔。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护外框内腔的四边拐角位置设置有侧边缓冲架,所述侧边缓冲架包括侧边棱条,所述侧边棱条通过螺丝安装在防护外框的内壁拐角,所述侧边棱条上设置有若干道独立的缓冲支架,所述缓冲支架内置安装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上套设有伸缩套,所述伸缩套的前端安装有缓冲垫。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柱上缠绕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连接在伸缩套与侧边棱条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本申请设计的弧形弹性架主体为上下方向锁合排布的弧形弹性架,从而减少上下方向的震动冲击;并且所述底部缓冲架的四角再通过缓冲滑块的底端嵌入至限位槽内,通过水平方向的缓冲弹簧,再对四角方向的水平向的震动冲击进行缓冲,从而达到立体化的四向减震的效果。二.为了进一步优化减震效果,本申请还在防护外框的内壁拐处设置有缓冲支架,通过减震弹簧在内腔靠近边沿的电子组件进行缓冲,缓冲支架呈独立安装排布,从而能够适应电子组件不平整的侧边,继而进一步优化减震效果。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以示出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同时,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区域的结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中侧边缓冲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防护外框、11-支撑板、12-底板、13-底部缓冲腔、14-顶板、15-顶部散热孔、16-侧边散热孔、17-气流通孔、2-底部缓冲架、21-弧形弹性架、22-锁合箍、23-上置固定板、24-底块、25-活动栓、26-缓冲滑块、27-限位槽、28-缓冲弹簧、3-侧边缓冲架、31-侧边棱条、32-缓冲支架、33-固定柱、34-伸缩套、35-缓冲垫、36-减震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同种要素。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3,一种汽车电子防护装置,包括防护外框1,所述防护外框1的底端设置有底板12,所述防护外框1的内腔偏下位置架设有支撑板11,所述支撑板11与底板12之间形成底部缓冲腔13,所述支撑板11与底板12之间架设有底部缓冲架2,汽车相关电子组件安装在支撑板11上,内腔底部隔出的底部缓冲腔13用于对内置电子组件进行缓冲减震。所述底部缓冲架2由若干道弧形弹性架21组装而成,所述弧形弹性架21组装呈相互贴合排布,弧形弹性架21之间通过竖向的锁合箍22固定安装,所述底部缓冲架2的顶部安装有上置固定板23,所述上置固定板23通过螺丝支撑固定在支撑板11的底平面上,所述底部缓冲架2的四角位置均安装有底块24,所述底块24再通过活动栓25安装有缓冲滑块26,所述底板12的相应位置均开设有限位槽27,所述限位槽27与底块24呈一一对应,所述缓冲滑块26的底端嵌入至限位槽27内,所述缓冲滑块26与限位槽27的两侧的内槽壁之间再连接有缓冲弹簧28。由于受到的震动力方向不同,本申请设计的弧形弹性架21主体为上下方向锁合排布的弧形弹性架21,从而减少上下方向的震动冲击;并且所述底部缓冲架2的四角再通过缓冲滑块26的底端嵌入至限位槽27内,通过水平方向的缓冲弹簧,再对四角方向的水平向的震动冲击进行缓冲,从而达到立体化的四向减震的效果。所述防护外框1内腔的四边拐角位置设置有侧边缓冲架3,所述侧边缓冲架3包括侧边棱条31,所述侧边棱条31通过螺丝安装在防护外框1的内壁拐角,所述侧边棱条31上设置有若干道独立的缓冲支架32,所述缓冲支架32内置安装有固定柱33,所述固定柱33上套设有伸缩套34,所述伸缩套34的前端安装有缓冲垫35。所述固定柱33上缠绕有减震弹簧36,所述减震弹簧36连接在伸缩套34与侧边棱条31之间。为了进一步优化减震效果,本申请还在防护外框1的内壁拐处设置有缓冲支架32,通过减震弹簧36在内腔靠近边沿的电子组件进行缓冲,缓冲支架32呈独立安装排布,从而能够适应电子组件不平整的侧边,继而进一步优化减震效果。实施例二: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作为实施例一进一步的优化,在其基础上,所述防护外框1的顶部安装有顶板14,所述顶板14上设置有若干道顶部散热孔15,所述支撑板11上设置若干道气流通孔17,所述防护外框1的侧薄上设置若干道侧边散热孔16。本申请还设置在防护外框1侧壁上设置有通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电子防护装置,包括防护外框(1),所述防护外框(1)的底端设置有底板(12),所述防护外框(1)的内腔偏下位置架设有支撑板(11),所述支撑板(11)与底板(12)之间形成底部缓冲腔(1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1)与底板(12)之间架设有底部缓冲架(2),所述底部缓冲架(2)由若干道弧形弹性架(21)组装而成,所述弧形弹性架(21)组装呈相互贴合排布,弧形弹性架(21)之间通过竖向的锁合箍(22)固定安装,所述底部缓冲架(2)的顶部安装有上置固定板(23),所述上置固定板(23)通过螺丝支撑固定在支撑板(11)的底平面上,所述底部缓冲架(2)的四角位置均安装有底块(24),所述底块(24)再通过活动栓(25)安装有缓冲滑块(26),所述底板(12)的相应位置均开设有限位槽(27),所述限位槽(27)与底块(24)呈一一对应,所述缓冲滑块(26)的底端嵌入至限位槽(27)内,所述缓冲滑块(26)与限位槽(27)的两侧的内槽壁之间再连接有缓冲弹簧(2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电子防护装置,包括防护外框(1),所述防护外框(1)的底端设置有底板(12),所述防护外框(1)的内腔偏下位置架设有支撑板(11),所述支撑板(11)与底板(12)之间形成底部缓冲腔(1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1)与底板(12)之间架设有底部缓冲架(2),所述底部缓冲架(2)由若干道弧形弹性架(21)组装而成,所述弧形弹性架(21)组装呈相互贴合排布,弧形弹性架(21)之间通过竖向的锁合箍(22)固定安装,所述底部缓冲架(2)的顶部安装有上置固定板(23),所述上置固定板(23)通过螺丝支撑固定在支撑板(11)的底平面上,所述底部缓冲架(2)的四角位置均安装有底块(24),所述底块(24)再通过活动栓(25)安装有缓冲滑块(26),所述底板(12)的相应位置均开设有限位槽(27),所述限位槽(27)与底块(24)呈一一对应,所述缓冲滑块(26)的底端嵌入至限位槽(27)内,所述缓冲滑块(26)与限位槽(27)的两侧的内槽壁之间再连接有缓冲弹簧(2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姬艳伟刘亚豪周夏婉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