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翻转头枕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座椅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翻转头枕装置。
技术介绍
通常的汽车座椅头枕都具有上下升降的功能,为了满足人们更多的体验要求,现有技术中还设计出很多具有翻转功能的头枕,人们可以随意调节头枕的倾斜角度,满足不同人群的坐姿需求,但是现有技术中由于翻转调节机构较复杂,且结构不规则,占据头枕过多空间,造成使用者使用头枕时舒适度降低,因此无法在高端汽车领域广泛应用,为此需要设计一种结构简单规整,舒适度较好的可翻转头枕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具有翻转功能的头枕中的翻转调节机构较复杂,且结构不规则,占据头枕过多空间,造成使用者使用头枕时舒适度降低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翻转头枕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翻转头枕装置,包括后罩体,所述后罩体与座椅固定;前罩体,所述前罩体相对所述后罩体翻转;摆动板,所述摆动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前罩体的后方;摆动板由底板和由底板两侧向上方延伸摆动侧板组成。翻转调节机构,包括前板、后板、上板、下板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翻转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后罩体(1),所述后罩体(1)与座椅固定;/n前罩体(2),所述前罩体(2)相对所述后罩体(1)翻转;/n摆动板(3),所述摆动板(3)固定连接于所述前罩体(2)的后方;摆动板(3)由底板(301)和由底板(301)两侧向上方延伸摆动侧板(302)组成;/n翻转调节机构(4),包括前板(401)、后板(402)、上板(403)、下板(404)、大棘轮(405)、小棘齿(406)以及平行且呈平行四边形布置的第一短轴(407)、第二短轴(408)、第三短轴(409)和第四短轴(410);所述第一短轴(407)贯穿所述后板(40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翻转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后罩体(1),所述后罩体(1)与座椅固定;
前罩体(2),所述前罩体(2)相对所述后罩体(1)翻转;
摆动板(3),所述摆动板(3)固定连接于所述前罩体(2)的后方;摆动板(3)由底板(301)和由底板(301)两侧向上方延伸摆动侧板(302)组成;
翻转调节机构(4),包括前板(401)、后板(402)、上板(403)、下板(404)、大棘轮(405)、小棘齿(406)以及平行且呈平行四边形布置的第一短轴(407)、第二短轴(408)、第三短轴(409)和第四短轴(410);所述第一短轴(407)贯穿所述后板(402)、下板(404)和两个所述摆动侧板(302),所述第二短轴(408)贯穿所述上板(403)和后板(402),所述第三短轴(409)贯穿所述上板(403)和前板(401),所述第四短轴(410)贯穿所述下板(404)和前板(401);
所述大棘轮(405)与所述上板(403)固定,大棘轮(405)的底部沿所述上板(403)的旋转方向设置有棘齿(4051),所述棘齿(4051)的末端设置有顶杆(4052),所述小棘齿(406)与所述前板(401)转动连接,小棘齿(406)一端设有与所述棘齿(4051)啮合的尖嘴部(4061),另一端设有限位杆(4062),所述尖嘴部(4061)和所述限位杆(4062)均朝向所述大棘轮(405)方向延伸,朝向所述大棘轮(405)的所述小棘齿(406)表面具有凹陷面,当所述翻转调节机构(4)达到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顶杆(4052)顶在所述限位杆(4062)处;当所述翻转调节机构(4)达到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顶杆(4052)顶在所述凹陷面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翻转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401)包括前方面板(4011)和由所述前方面板(4011)的两侧向后方延伸的第一侧板(4012);所述上板(403)包括顶板(4031)和由所述顶板(4031)的两侧向下方延伸的第二侧板(4032),所述后板(402)包括后方面板(4021)和由所述后方面板(4021)的两侧向前方延伸的第三侧板(4022),所述第三短轴(409)和第四短轴(410)同时贯穿两个所述第一侧板(4012),所述第二短轴(408)和第三短轴(409)同时贯穿两个所述第二侧板(4032),所述第一短轴(407)和第二短轴(408)同时贯穿两个所述第三侧板(4022),所述大棘轮(405)与其中一个第二侧板(4032)固定,所述小棘齿(406)与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荣健,樊夕珍,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昊邦智能控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