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STM32的运营版交流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65134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交流桩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STM32的运营版交流桩,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交流桩主体,所述交流桩主体的侧壁通过充电线连接有充电枪,所述交流桩主体的上端侧壁铰接有用于罩设防护充电枪的防护壳,所述防护壳的相邻两侧均开设为开口,所述交流桩主体的侧壁开设有两个关于充电枪对称设置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性带,所述弹性带远离凹槽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防护壳的侧壁,所述底板的上端还固定连接有位于交流桩主体一侧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交流桩具有较好的防护功能。

An operational AC pile based on stm3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STM32的运营版交流桩
本技术涉及交流桩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STM32的运营版交流桩。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汽车产生的石油消耗和尾气污染问题,加重了我国的能源和环境压力,政府提出了节能减排政策。电动汽车做为一种能实现“零排放”的环保、清洁、节能型产品,是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要推动电动汽车的产业化,与之配套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必不可少。目前的智能交流充电桩使用到以STM32控制芯片为核心的智能系统操作,控制芯片是控制系统的核心,控制充电桩运行,能够进行人机交互、远程监控,对交流桩的正常运行进行数据统一管理和处理,具有故障检测和诊断能力,便于人们对交流桩的管控使用。人们的电动汽车在没有电的时候需要使用到充电桩,但是现有的充电桩大部分是放置在室外进行使用的,人们在倒车至充电桩处进行充电时,因为一些驾驶者的失误很容易造成对充电桩的损坏,影响了交流桩的使用寿命,且位于户外的交流桩在下雨时对充电枪的插接处没有较好的防雨保护,使得交流桩内容易进水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人们在倒车至充电桩处进行充电时,因为一些驾驶者的失误很容易造成对充电桩的损坏,影响了交流桩的使用寿命,且位于户外的交流桩在下雨时对充电枪的插接处没有较好的防雨保护,使得交流桩内容易进水造成损坏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基于STM32的运营版交流桩。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STM32的运营版交流桩,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交流桩主体,所述交流桩主体的侧壁通过充电线连接有充电枪,所述交流桩主体的上端侧壁铰接有用于罩设防护充电枪的防护壳,所述防护壳的相邻两侧均开设为开口,所述交流桩主体的侧壁开设有两个关于充电枪对称设置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性带,所述弹性带远离凹槽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防护壳的侧壁,所述底板的上端还固定连接有位于交流桩主体一侧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远离第一固定板的一侧通过多个减震弹簧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第一防撞板,所述第一防撞板靠近第二固定板的侧壁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挤压杆,多根所述挤压杆的一端均贯穿伸出第二固定板外且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挤压板,所述第一固定板靠近第二固定板的侧壁通过多个缓冲橡胶圈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第二防撞板。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撞板和挤压板的表面均固定包覆有一层橡胶垫。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撞板靠近第二固定板一侧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一端依次贯穿第二固定板和第一固定板的侧壁。优选的,所述导向杆远离第一防撞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优选的,所述第二防撞板的表面开设有活动套设在导向杆外的导向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STM32的运营版交流桩,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基于STM32的运营版交流桩,通过设有的第一防撞板,在汽车不注意往交流桩主体方向过多移动的时候,汽车首先撞击在第一防撞板上,第一防撞板首先挤压减震弹簧,利用减震弹簧形变产生的回弹力进行第一级缓冲减震,在遇到过大撞击力时第一防撞板移动距离过大,通过挤压杆推动挤压板,利用挤压板推动第二防撞板,第二防撞板挤压缓冲橡胶圈,利用缓冲橡胶圈形变产生的回弹力进行第二级缓冲减震,能够对汽车的撞击进行有效的缓冲减震,避免车体直接撞击至交流桩主体上容易造成交流桩主体损坏的问题。2、该基于STM32的运营版交流桩,通过设有的防护壳,弹性带下拉防护壳使得防护壳罩设在充电枪外对充电枪的插接处进行有效的防雨保护,避免了雨水容易通过插接处进入交流桩主体内造成交流桩损坏的问题。而且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技术对交流桩具有较好的防护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STM32的运营版交流桩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STM32的运营版交流桩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交流桩主体、3充电线、4充电枪、5防护壳、6凹槽、7弹性带、8第一固定板、9第二固定板、10减震弹簧、11第一防撞板、12挤压杆、13挤压板、14第二防撞板、15导向杆、16限位板、17缓冲橡胶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2,一种基于STM32的运营版交流桩,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交流桩主体2,交流桩主体2的侧壁通过充电线3连接有充电枪4,交流桩主体2的上端侧壁铰接有用于罩设防护充电枪4的防护壳5,防护壳5的相邻两侧均开设为开口,交流桩主体2的侧壁开设有两个关于充电枪4对称设置的凹槽6,凹槽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性带7,弹性带7远离凹槽6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防护壳5的侧壁,底板1的上端还固定连接有位于交流桩主体2一侧的第一固定板8和第二固定板9,第二固定板9远离第一固定板8的一侧通过多个减震弹簧10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第一防撞板11,第一防撞板11靠近第二固定板9的侧壁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挤压杆12,多根挤压杆12的一端均贯穿伸出第二固定板9外且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挤压板13,第一固定板8靠近第二固定板9的侧壁通过多个缓冲橡胶圈17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第二防撞板14。第一防撞板11和挤压板13的表面均固定包覆有一层橡胶垫。第一防撞板11靠近第二固定板9一侧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杆15,导向杆15的一端依次贯穿第二固定板9和第一固定板8的侧壁。导向杆15远离第一防撞板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6。第二防撞板14的表面开设有活动套设在导向杆15外的导向孔。本技术中,使用时,通过设有的第一防撞板11,在汽车不注意往交流桩主体2方向过多移动的时候,汽车首先撞击在第一防撞板11上,第一防撞板11首先挤压减震弹簧10,利用减震弹簧10形变产生的回弹力进行第一级缓冲减震,在遇到过大撞击力时第一防撞板11移动距离过大,通过挤压杆12推动挤压板13,利用挤压板13推动第二防撞板14,第二防撞板14挤压缓冲橡胶圈17,利用缓冲橡胶圈17形变产生的回弹力进行第二级缓冲减震,能够对汽车的撞击进行有效的缓冲减震,避免车体直接撞击至交流桩主体2上容易造成交流桩主体2损坏的问题,通过设有的防护壳5,弹性带7下拉防护壳5使得防护壳5罩设在充电枪4外对充电枪4的插接处进行有效的防雨保护,避免了雨水容易通过插接处进入交流桩主体2内造成交流桩损坏的问题。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STM32的运营版交流桩,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交流桩主体(2),所述交流桩主体(2)的侧壁通过充电线(3)连接有充电枪(4),所述交流桩主体(2)的上端侧壁铰接有用于罩设防护充电枪(4)的防护壳(5),所述防护壳(5)的相邻两侧均开设为开口,所述交流桩主体(2)的侧壁开设有两个关于充电枪(4)对称设置的凹槽(6),所述凹槽(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性带(7),所述弹性带(7)远离凹槽(6)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防护壳(5)的侧壁,所述底板(1)的上端还固定连接有位于交流桩主体(2)一侧的第一固定板(8)和第二固定板(9),所述第二固定板(9)远离第一固定板(8)的一侧通过多个减震弹簧(10)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第一防撞板(11),所述第一防撞板(11)靠近第二固定板(9)的侧壁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挤压杆(12),多根所述挤压杆(12)的一端均贯穿伸出第二固定板(9)外且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挤压板(13),所述第一固定板(8)靠近第二固定板(9)的侧壁通过多个缓冲橡胶圈(17)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第二防撞板(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STM32的运营版交流桩,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交流桩主体(2),所述交流桩主体(2)的侧壁通过充电线(3)连接有充电枪(4),所述交流桩主体(2)的上端侧壁铰接有用于罩设防护充电枪(4)的防护壳(5),所述防护壳(5)的相邻两侧均开设为开口,所述交流桩主体(2)的侧壁开设有两个关于充电枪(4)对称设置的凹槽(6),所述凹槽(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性带(7),所述弹性带(7)远离凹槽(6)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防护壳(5)的侧壁,所述底板(1)的上端还固定连接有位于交流桩主体(2)一侧的第一固定板(8)和第二固定板(9),所述第二固定板(9)远离第一固定板(8)的一侧通过多个减震弹簧(10)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第一防撞板(11),所述第一防撞板(11)靠近第二固定板(9)的侧壁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挤压杆(12),多根所述挤压杆(12)的一端均贯穿伸出第二固定板(9)外且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挤压板(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永忠刘琼李星林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江珂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