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移动的车用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6513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移动的车用充电桩,包括充电支撑杆,所述充电支撑杆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收线盒,所述收线盒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收卷轴,所述收卷轴的一端固定连接安装有收卷摇把,所述收卷轴的两端固定安装有轴承座,所述收卷轴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卡,所述收线盒的上表面边缘处固定安装有吸附铁块,所述充电支撑杆的下端表面固定安装有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的表面位于四角位置开设有安装螺孔,所述收卷轴的表面附着收卷有输出导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车用充电桩,能够使得充电更加的方便,并能有利于提高经营者的经营收入,且能够使得将其固定,防止下雨被风吹翻导致充电接口朝上雨水进入短路带来的麻烦。

A mobile charging point for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移动的车用充电桩
本技术涉及充电桩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移动的车用充电桩。
技术介绍
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车辆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充电桩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进行相应的充电方式、充电时间、费用数据打印等操作,充电桩显示屏能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具备较好的实用效果,且使用方便,广泛应用于各个场所;然而现有的车用充电桩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充电时不能够移动至方便使用的地点充电,常常当电动车停满时使得后来想充电的使用者无法靠近充电,并且充电接口往往垂直设置,容易导致进水短路,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便于移动的车用充电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移动的车用充电桩,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于移动的车用充电桩,包括充电支撑杆,所述充电支撑杆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收线盒,所述收线盒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收卷轴,所述收卷轴的一端固定连接安装有收卷摇把,所述收卷轴的两端固定安装有轴承座,所述收卷轴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卡,所述收线盒的上表面边缘处固定安装有吸附铁块,所述充电支撑杆的下端表面固定安装有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的表面位于四角位置开设有安装螺孔,所述收卷轴的表面附着收卷有输出导线,所述输出导线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卡块,所述收线盒的上端接触吸附安装有充电盒,所述充电盒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吸附磁铁,所述充电盒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提拉把手,所述充电盒的四周表面均固定安装有编号板块,所述充电盒的下表面位于支撑脚的四周位置固定安装有充电接口。优选的,所述输出导线的一端伸入充电盒内部与充电接口的接线端电性连接,所述输出导线的另一端通过穿过充电支撑杆的内部与充电控制主机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输出导线的表面设有两组固定卡块,两组所述固定卡块中间的位置为输出导线的中心点。优选的,所述收卷轴通过轴承座与收线盒活动连接,所述收卷轴的一端通过伸出收线盒的外部与收卷摇把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充电盒通过吸附磁铁吸附吸附铁块与收线盒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充电盒的表面涂有一层油漆涂层,所述提拉把手的表面套设有橡胶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收线盒,收线盒内部的导线导出,导出后便可将充电盒移动至较远的位置充电,这样便可使得充电更加的方便,使得避免因为充电桩周边车辆停满无法停车充电带来的麻烦,而且有利于提高经营者的经营收入,通过设置的充电盒,充电时使用者可以将充电盒下的吸附磁铁吸附在车辆带有铁块的位置,这样便可使得将其固定,防止下雨被风吹翻导致充电接口朝上短路带来的麻烦,因此同时具有着良好的保护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便于移动的车用充电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便于移动的车用充电桩的局部剖面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便于移动的车用充电桩的充电盒仰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便于移动的车用充电桩的图2中A处放大图。图中:1、充电支撑杆;2、收线盒;201、收卷轴;202、收卷摇把;203、轴承座;204、固定卡;205、吸附铁块;3、安装底座;301、安装螺孔;4、输出导线;401、固定卡块;5、充电盒;501、支撑脚;502、吸附磁铁;503、编号板块;504、提拉把手;6、充电接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4所示,一种便于移动的车用充电桩,包括充电支撑杆1,所述充电支撑杆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收线盒2,所述收线盒2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收卷轴201,所述收卷轴201的一端固定连接安装有收卷摇把202,所述收卷轴201的两端固定安装有轴承座203,所述收卷轴201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卡204,所述收线盒2的上表面边缘处固定安装有吸附铁块205,所述充电支撑杆1的下端表面固定安装有安装底座3,所述安装底座3的表面位于四角位置开设有安装螺孔301,所述收卷轴201的表面附着收卷有输出导线4,所述输出导线4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卡块401,所述收线盒2的上端接触吸附安装有充电盒5,所述充电盒5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脚501,所述支撑脚501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吸附磁铁502,所述充电盒5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提拉把手504,所述充电盒5的四周表面均固定安装有编号板块503,所述充电盒5的下表面位于支撑脚501的四周位置固定安装有充电接口6;输出导线4的一端伸入充电盒5内部与充电接口6的接线端电性连接,所述输出导线4的另一端通过穿过充电支撑杆1的内部与充电控制主机电性连接;输出导线4的表面设有两组固定卡块401,两组所述固定卡块401中间的位置为输出导线4的中心点;收卷轴201通过轴承座203与收线盒2活动连接,所述收卷轴201的一端通过伸出收线盒2的外部与收卷摇把202固定连接;充电盒5通过吸附磁铁502吸附吸附铁块205与收线盒2固定连接;充电盒5的表面涂有一层油漆涂层,所述提拉把手504的表面套设有橡胶套。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便于移动的车用充电桩,在使用前,首先充电支撑杆1通过安装底座3上的安装螺孔301用预先设有的螺杆固定在地面,固定后将输出导线4与主机控制设备接通,在使用中,当电瓶车停车点靠近充电桩位置停满车而无法靠近充电时,使用者可以提起提拉把手504将充电盒5提起,然后拉动牵连在一起的输出导线4,使得收线盒2内部的导线导出,导出后便可将充电盒5移动至较远的位置充电,这样便可使得充电更加的方便,使得避免因为充电桩周边车辆停满无法停车充电带来的麻烦,而且有利于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移动的车用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支撑杆(1),所述充电支撑杆(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收线盒(2),所述收线盒(2)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收卷轴(201),所述收卷轴(201)的一端固定连接安装有收卷摇把(202),所述收卷轴(201)的两端固定安装有轴承座(203),所述收卷轴(201)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卡(204),所述收线盒(2)的上表面边缘处固定安装有吸附铁块(205),所述充电支撑杆(1)的下端表面固定安装有安装底座(3),所述安装底座(3)的表面位于四角位置开设有安装螺孔(301),所述收卷轴(201)的表面附着收卷有输出导线(4),所述输出导线(4)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卡块(401),所述收线盒(2)的上端接触吸附安装有充电盒(5),所述充电盒(5)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脚(501),所述支撑脚(501)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吸附磁铁(502),所述充电盒(5)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提拉把手(504),所述充电盒(5)的四周表面均固定安装有编号板块(503),所述充电盒(5)的下表面位于支撑脚(501)的四周位置固定安装有充电接口(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移动的车用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支撑杆(1),所述充电支撑杆(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收线盒(2),所述收线盒(2)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收卷轴(201),所述收卷轴(201)的一端固定连接安装有收卷摇把(202),所述收卷轴(201)的两端固定安装有轴承座(203),所述收卷轴(201)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卡(204),所述收线盒(2)的上表面边缘处固定安装有吸附铁块(205),所述充电支撑杆(1)的下端表面固定安装有安装底座(3),所述安装底座(3)的表面位于四角位置开设有安装螺孔(301),所述收卷轴(201)的表面附着收卷有输出导线(4),所述输出导线(4)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卡块(401),所述收线盒(2)的上端接触吸附安装有充电盒(5),所述充电盒(5)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脚(501),所述支撑脚(501)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吸附磁铁(502),所述充电盒(5)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提拉把手(504),所述充电盒(5)的四周表面均固定安装有编号板块(503),所述充电盒(5)的下表面位于支撑脚(501)的四周位置固定安装有充电接口(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兰芹邓世俊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迎欣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