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荣福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优化的电动车动力源的充电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65043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优化的电动车动力源的充电电路,包括电路保护单元和充电保护单元;电路保护单元的输出端与充电保护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电路保护单元通过利用具有开关特性的所述稳压集成电路U1,保证所述充电电路不会超过负载,延长了电路的使用寿命;充电保护单元通过所述运算放大器U2:A与外围电路构成比较器,所述运算放大器U2:B与外围电路构成矩形波发生器,所述三极管Q1与外围电路构成恒流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优化的电动车动力源的充电电路,可以在优化的电动车动力源充电时使用,通过电路保护单元限制充电电压,保护电路,通过充电保护单元在电池充满后停止充电工作,保护电池。

An optimized charging circuit for electric vehicle power sour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优化的电动车动力源的充电电路
本技术涉及充电电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用于优化的电动车动力源的充电电路,可以在优化的电动车动力源充电时使用,通过电路保护单元限制充电电压,保护电路,通过充电保护单元在电池充满后停止充电工作,保护电池。
技术介绍
不管是净化人类生活环境,还是国家能源战略政策,善用地球自然资源,已经到了亟需重视的时候了。电动车替代燃油车也是能源战略、科技发展之中的一项必然大趋势。也代表了汽车工业的未来发展方向。经过了十多二十年的发展,电动车已经逐步进入市场应用阶段,电动车的动力源虽然是以磷酸铁锂体系、三元锂体系为主的锂离子电池为主,但也呈现了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其他动力源的多元化发展。然而,相对已经有百年以上历史的燃油车,电动车在整体性能上,以及用户在使用燃油车的操控惯性意识,电动车目前相对燃油车还存在需要改善、优化的地方。自有电动车问世以来,仅自燃的事故就经常发生。造成安全性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充电导致电路负载过大,或者充电充满后不能自动停止充电,导致电路和电池受损,而进一步导致自燃的情况屡有发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优化的电动车动力源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路保护单元和充电保护单元;/n电路保护单元的输出端与充电保护单元的输入端连接;/n电路保护单元,包括电容C1、电容C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位器RV1、整流桥BR1、二极管D1、二极管D2和稳压集成电路U1;/n所述电容C1的一端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均接输入电压,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所述整流桥BR1的第2引脚连接,所述整流桥BR1的第3引脚接输入电压,所述整流桥BR1的第1引脚分别与所述电容C2的一端、所述稳压集成电路U1的第2引脚、所述电阻R3的一端和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整流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优化的电动车动力源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路保护单元和充电保护单元;
电路保护单元的输出端与充电保护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电路保护单元,包括电容C1、电容C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位器RV1、整流桥BR1、二极管D1、二极管D2和稳压集成电路U1;
所述电容C1的一端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均接输入电压,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所述整流桥BR1的第2引脚连接,所述整流桥BR1的第3引脚接输入电压,所述整流桥BR1的第1引脚分别与所述电容C2的一端、所述稳压集成电路U1的第2引脚、所述电阻R3的一端和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整流桥BR1的第4引脚分别与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所述稳压集成电路U1的第3引脚和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稳压集成电路U1的第1引脚与所述电位器RV1的第3引脚连接,所述电位器RV1的第1引脚与所述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位器RV1的第2引脚与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
充电保护单元,包括运算放大器U1:A、运算放大器U1:B、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位器RV2、发光二极管D3、发光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电容C3、三极管Q7和电池BAT1;
所述发光二极管D4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电容C3的一端、所述电阻R8的一端、所述电位器RV2的第2引脚、所述电池BAT1的负极、所述整流桥BR1的第1引脚、所述电容C2的一端、所述稳压集成电路U1的第2引脚、所述电阻R3的一端和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电阻R5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7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所述电阻R11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和所述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荣福葛朗宁
申请(专利权)人:张荣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