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晶棒开方上料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6232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晶棒开方上料夹持装置,属于晶硅加工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工作台和对中组件,所述工作台上设有支撑座、上料压紧组件以及驱动组件,支撑座用于支撑晶棒,上料压紧组件用于压紧位于支撑座上的晶棒的顶部,对中组件用于夹持位于支撑座上的晶棒的侧面,实现对中操作,驱动组件带动支撑座、上料压紧组件沿着底座上的导轨滑动,实现上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借助上料压紧组件可适应圆形、方形和菱形不同形状的晶棒夹持,省去了上下晶棒时的大量辅助时间,采用上下压紧的方式夹持住晶棒,夹持稳定,同时,借助对中组件提高对中精度,使晶棒长度方向平行于导轨方向,确保开方垂直度,借助驱动组件提高工作台横向移动精度。

A clamping device for square feeding of crystal b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晶棒开方上料夹持装置
本技术属于晶硅加工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晶棒开方上料夹持装置。
技术介绍
制作太阳能电池板所用硅片的制造工序分为:拉晶、截断、开方、磨倒、切片等几个步骤。拉晶是在拉晶炉内通过化学沉积的方式生成圆柱体型的单晶硅棒,长度最大可达6米;截断是指把拉晶出来的单晶硅棒截成长度不等(100~700mm)的小段;开方是指把截断出的不同长度的单晶硅棒切成长方体型;磨倒是指用磨具把开方后长方体型的单晶硅棒的四个表面进行磨抛,以及四个棱边进行倒圆的过程。切片是指把磨倒后的长方体型的单晶硅棒切成0.15mm左右厚的硅片用于最后的太阳能电池板的制作。其中开方的过程是把圆柱型的单晶硅棒切成长方体型,则会产生四块形状不规则(截面呈弧形⌒)的余料(行业内称为边皮)。开方后的晶棒还需要进行四个棱角的切割,以便于节省磨床工位磨削棱角的时间。不同切割工艺需要切换不同的夹持方法,晶棒上下料时耗费大量辅助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种种不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提出一种晶棒开方上料夹持装置,可适应圆形、方形、棱形三种不同形状的晶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晶棒开方上料夹持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工作台(19),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9)上设有:/n支撑座(1),其用于支撑晶棒(4);/n上料压紧组件(2),其位于支撑座(1)上方,用于压紧位于支撑座(1)上的晶棒(4)的顶部;/n驱动组件(5),所述底座上设有导轨(6),驱动组件(5)带动支撑座(1)、上料压紧组件(2)沿着导轨(6)滑动,实现上料;/n所述底座上还设有对中组件(3),其跨设于工作台(19)上方且与底座固连,用于夹持位于支撑座(1)上的晶棒(4)的侧面,实现对中操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晶棒开方上料夹持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工作台(19),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9)上设有:
支撑座(1),其用于支撑晶棒(4);
上料压紧组件(2),其位于支撑座(1)上方,用于压紧位于支撑座(1)上的晶棒(4)的顶部;
驱动组件(5),所述底座上设有导轨(6),驱动组件(5)带动支撑座(1)、上料压紧组件(2)沿着导轨(6)滑动,实现上料;
所述底座上还设有对中组件(3),其跨设于工作台(19)上方且与底座固连,用于夹持位于支撑座(1)上的晶棒(4)的侧面,实现对中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棒开方上料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压紧组件(2)包括支撑架(7)、上料气缸(8)和上料压板(9),所述上料气缸(8)沿着竖直方向设置,其缸体端通过支撑架(7)与工作台(19)连接,其活塞端与上料压板(9)连接,所述上料压板(9)沿着晶棒(4)的长度方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晶棒开方上料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压板(9)的下方设有上料压块(11),且上料压块(11)设为V型结构,且V型结构的开口正对晶棒(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晶棒开方上料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上方设有与上料压块(11)结构相同的支撑压块(1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晶棒开方上料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7)上沿着竖直方向设置有靠板(10),用于与晶棒(4)的端面相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解培玉段景波徐公志王宝超于秀升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高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