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大跨洞室岩石隧道开挖围岩局部稳定性评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75859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大跨洞室岩石隧道开挖围岩局部稳定性评价方法,包括:步骤一,确定超大跨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主要控制性因素;步骤二,明确外部输入条件;步骤三,构建超大跨隧道开挖围岩局部稳定性评价体系及相关指标确定;步骤四,分析潜在不确定块体的破坏形式及计算抗滑移安全系数;步骤五,数值分析不确定块体隧道阶段围岩力学响应;步骤六,对超大跨隧道开挖围岩局部稳定性进行评价。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对围岩局部稳定性做出可靠评价,确保超大跨隧道在岩石地层采用锚喷支护措施能安全高效成洞。

An evaluation method for local stability of surrounding rock during excavation of super large span cavern rock tun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大跨洞室岩石隧道开挖围岩局部稳定性评价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超大跨洞室岩石隧道开挖围岩局部稳定性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国内外对地下洞室的跨度暂无明确的划分标准,根据惯例及相关经验,对于单洞三个及以上车道的公路隧道、铁路隧道、地下储油库地下水封洞库等跨度不小于20米的地下洞室,均称之为超大跨隧道,在开挖支护及二衬结构施工上均造成了不容小觑的技术难度。近年来随着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大型装备的出现,为满足不同的使用功能,国内外已建成了或正在修建越来越多的超大断面地下洞室,在跨度上也正逐渐朝着巨型跨度发展,比如挪威格乔维克城滑冰场跨度61m,高25m;八达岭长城站两端渡线段开挖跨度达32.7m,也是目前国内最大跨度的交通隧道。目前国内外岩质地层中开挖的隧道洞室跨度大多在20米以内,均属于常规洞室,大量常规洞室开挖实践表明,洞室开挖完成后,岩体多以块体的形式发生局部失稳或引发的整体破坏,常规洞室开挖相关的规范标准及相关的围岩稳定性评价体系也日趋成熟。但是针对超大跨或者巨型跨度地下洞室,国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大跨洞室岩石隧道开挖围岩局部稳定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步骤一,确定超大跨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主要控制性因素;/n步骤二,明确外部输入条件;/n步骤三,构建超大跨隧道开挖围岩局部稳定性评价体系及相关指标确定;/n步骤四,分析潜在不确定块体的破坏形式及计算抗滑移安全系数;/n步骤五,数值分析不确定块体隧道阶段围岩力学响应;/n步骤六,对超大跨隧道开挖围岩局部稳定性进行评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大跨洞室岩石隧道开挖围岩局部稳定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确定超大跨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主要控制性因素;
步骤二,明确外部输入条件;
步骤三,构建超大跨隧道开挖围岩局部稳定性评价体系及相关指标确定;
步骤四,分析潜在不确定块体的破坏形式及计算抗滑移安全系数;
步骤五,数值分析不确定块体隧道阶段围岩力学响应;
步骤六,对超大跨隧道开挖围岩局部稳定性进行评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待确定的影响因素包括场区地质构造、岩体性质、结构面产状、地下水、应力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三中,基于块体理论及数值分析手段,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确定综合评价指标,并量化围岩强度、变形、块体抗滑移安全系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三中,综合评价指标包含岩石的强度指标、变形指标、优势结构面切割楔形块体的抗滑移系数及安全系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四中,将控制性影响因素外部输入条件,识别优势结构面组合切割形成的不稳定块体,分析其破坏形式,计算块体抗滑移安全系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四中,根据实际不同岩石结构面的初露情况,借助块体稳定性分析软件,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维国王星吕书清宋超业费曼利陈翰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天津隧道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