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斗干燥改进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5793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料斗干燥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干燥风扇设于出风管道上,可将抽取自蜂巢式除湿转轮的除湿区以及经由电热器加热后的干燥空气经过该干燥风扇的加压输送入干燥料斗,使干燥空气可以加大压力进入该干燥料斗,避免干燥料斗的上方吸料口或下方排料口渗入含有高湿度的湿气,相对具有可确保干燥料斗内的塑料的干燥效果而不渗入外界空气的优点。(*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料斗干燥改进结构,其主要的特征在于其干燥风扇装设于出风管道上,将抽取自蜂巢式除湿转轮的除湿区以及经由电热器加热后的干燥空气加压送入干燥料斗中维持塑料的干燥度。
技术介绍
习用的料斗干燥结构如图1所示,由于其干燥风扇37设于回风管道32上,而位于干燥料斗31内部的湿冷空气经由回风管道32抽出之后经由过滤器33过滤再经电热器34加热将湿冷空气加热干燥,并经由干燥风扇37加压后送入蜂巢式除湿转轮30的除湿区301予以除湿,再经由出风管道35将干燥空气送回干燥料斗31,而经查当干燥风扇37将气体加压送入蜂巢式除湿转轮30的除湿区301时,由于冷凝空气被除湿区301内部吸附水气的作用会产生压力损失,相对导致出风管道35内的干燥空气压力变小,进而当干燥料斗31在进行入料作业或出料作业或者打开维修孔等作业时,外在空气压力大于出风管道35内部的干燥空气压力,使干燥空气不能顺利进入干燥料斗31内,因而使干燥料斗31内的塑料的干燥效果大打折扣。新型内容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料斗干燥改进结构。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其包括有干燥装置与再生装置,其中该干燥装置包括有一装有塑料的干燥料斗,该干燥料斗的一侧可供衔接一回风管道,而该回风管道分别设置有一过滤器与一电热器,该回风管道的另一侧对准蜂巢式除湿转轮的除湿区并接续延伸一出风管道,且出风管道的一侧分支有一回溯至蜂巢式除湿转轮的冷却区的冷却管道,且该冷却管道的另一侧并回接至前述回风管道的接近其所设过滤器的部位;再者,该再生装置则包括有一再生管道,该再生管道设有过滤器、再生风扇以及再生电热器,且该再生管道对准蜂巢式除湿转轮的再生区。本技术的特点是该干燥装置的出风管道上方加设有干燥风扇和电热器。该干燥风扇可将抽取自蜂巢式除湿转轮的除湿区以及经由电热器加热后的干燥空气经其加压输送入干燥料斗,使干燥空气可以加大压力进入该干燥料斗,避免干燥料斗的上方吸料口或下方排料口渗入含有高湿度的湿气,以确保干燥料斗内的塑料的干燥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习用具有蜂巢式除湿转轮的干燥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具有蜂巢式除湿转轮的干燥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本技术为一种料斗干燥改进结构,包括有干燥装置1与再生装置2,其中该干燥装置1包括有一装有塑料的干燥料斗11,通过该干燥料斗11的一侧111可供衔接一回风管道12,而该回风管道12并分别设置有一过滤器13与一电热器14,且由该回风管道12的另一侧121对准蜂巢式除湿转轮10的除湿区101并接续延伸出一出风管道15,该出风管道15并分别设有一电热器16与干燥风扇17,且出风管道15的一侧并分支有一冷却管道150,该冷却管道150回溯至蜂巢式除湿转轮10的冷却区102,且该冷却管道150的另一侧并回接至前述回风管道12而使该冷却管道150的另一侧位于回风管道12所设的过滤器13与电热器14之间;再者,该再生装置2则包括有一再生管道21,该再生管道21设有过滤器22、再生风扇23以及再生电热器24,且该再生管道21对准蜂巢式除湿转轮10的再生区103; 通过前述构件的组成,当干燥料斗11中的冷湿空气经由回风管道12导出之后,经过过滤器13过滤空气中的杂质后再通过电热器14将该湿冷空气先行加热干燥,使湿冷的空气在蜂巢式除湿转轮10的除湿区101可以再次被吸附水份;而干燥风扇17吸取经过蜂巢式除湿转轮10的除湿区101除湿后的干燥空气并经由电热器16加热后输入出风管道15,一部份干燥空气进入干燥料斗11维持该干燥料斗11内塑料的干燥度,而另一部份干燥空气经由冷却管道150送进蜂巢式除湿转轮10的冷却区102进行空气水份的进一步冷却以使空气进入蜂巢式除湿转轮10后可得到更低湿度的空气,另外由冷却区102凝结得到冷凝水伴随着再生管道21的加热空气而排出于干燥装置1之外;而前述本技术相较于先前的技术,其特征在于该出风管道15上方加设有干燥风扇17和电热器16,该干燥风扇17设于出风管道15上,可将抽取自蜂巢式除湿转轮10的除湿区101以及经由电热器16加热后的干燥空气经过该干燥风扇17的加压输送入干燥料斗11中维持塑料的干燥度,相对可避免干燥料斗11因工作需要而在打开过程中因为出风压力仅略大于大气压力的情形下而导致在打开部位吸入外气的缺点。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将干燥风扇17设于出风管道15上,可将抽取自蜂巢式除湿转轮10的除湿区101以及经由电热器16加热后的干燥空气经过该干燥风扇17的加压输送入干燥料斗11,使干燥空气可以加大压力进入该干燥料斗11,避免干燥料斗11的上方吸料口(图未示)或下方排料口(图未示)渗入含有高湿度的湿气,相对具有可确保干燥料斗儿内的塑料的干燥效果而不渗入外界空气的优点。权利要求1.一种料斗干燥改进结构,包括有干燥装置与再生装置,其中该干燥装置包括有一装有塑料的干燥料斗,该干燥料斗的一侧可供衔接一回风管道,而该回风管道分别设置有一过滤器与一电热器,该回风管道的另一侧对准蜂巢式除湿转轮的除湿区并接续延伸一出风管道,且出风管道的一侧分支有一回溯至蜂巢式除湿转轮的冷却区的冷却管道,且该冷却管道的另一侧并回接至回风管道而使该冷却管道的另一侧位于回风管道所设的过滤器与电热器之间;再者,该再生装置则包括有一再生管道,该再生管道设有过滤器、再生风扇以及再生电热器,且该再生管道对准蜂巢式除湿转轮的再生区;其特征在于该干燥装置的出风管道上方加设有干燥风扇和电热器。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料斗干燥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干燥风扇设于出风管道上,可将抽取自蜂巢式除湿转轮的除湿区以及经由电热器加热后的干燥空气经过该干燥风扇的加压输送入干燥料斗,使干燥空气可以加大压力进入该干燥料斗,避免干燥料斗的上方吸料口或下方排料口渗入含有高湿度的湿气,相对具有可确保干燥料斗内的塑料的干燥效果而不渗入外界空气的优点。文档编号F26B21/06GK2837753SQ20052001249公开日2006年11月15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16日专利技术者吴一夫 申请人:信易电热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料斗干燥改进结构,包括有干燥装置与再生装置,其中该干燥装置包括有一装有塑料的干燥料斗,该干燥料斗的一侧可供衔接一回风管道,而该回风管道分别设置有一过滤器与一电热器,该回风管道的另一侧对准蜂巢式除湿转轮的除湿区并接续延伸一出风管道,且出风管道的一侧分支有一回溯至蜂巢式除湿转轮的冷却区的冷却管道,且该冷却管道的另一侧并回接至回风管道而使该冷却管道的另一侧位于回风管道所设的过滤器与电热器之间;再者,该再生装置则包括有一再生管道,该再生管道设有过滤器、再生风扇以及再生电热器,且该再生管道对准蜂巢式除湿转轮的再生区;其特征在于:该干燥装置的出风管道上方加设有干燥风扇和电热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一夫
申请(专利权)人:信易电热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