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体材料的压制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5716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粉体材料的压制模具,包括模冲和阴模,两模冲沿轴向设置于阴模的中空模腔中,两模冲的成型端与阴模之间形成的空间用于放置物料,其中模冲的非成型端设置有用于带动该模冲转动的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与模冲的非成型端嵌套转动连接;采用旋转机构带动模冲转动的方式,提高了粉体的压实均匀度和密实度。

A pressing die for powder materi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粉体材料的压制模具
本技术涉及粉体成型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粉体材料的压制模具。
技术介绍
粉末冶金工艺作为常见的金属成型方式,具有材料利用率高、可批量模压成形、生产效率高等特点,其产品已经在机械、航空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产品的压制均匀性一直是粉末冶金工艺关注的重点之一,一般用压制-烧结工艺生产的粉末冶金零件高度为0.8-150mm,当产品高度较小时,如小于3mm,压制密度均匀性受装粉均匀性影响就会变大,如压制产品的高度为1mm,压缩比2.2,松装总高度为2.2mm,装粉高度的最低位置和最高位置相差0.5mm,0.5mm的误差,占总高度的22.7%,严重影响产品密度的均匀性。装粉均匀性影响了影响烧结时的变形量以及最终产品的性能和使用寿命,使得压制产品出现掉边现象,严重的,压制产品难以成行,甚至会损坏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粉体材料的压制模具,提高了粉体的压实均匀度和密实度。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粉体材料的压制模具,包括模冲和阴模,两模冲沿轴向设置于阴模的中空模腔中,两模冲的成型端与阴模之间形成的空间用于放置物料,其中模冲的非成型端设置有用于带动该模冲转动的旋转机构。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机构与模冲的非成型端嵌套转动连接。进一步地,旋转机构包括第一旋转平台,第一旋转平台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凸台,模冲的非成型端开设有与第一凸台配合连接的第一旋转孔,第一旋转平台通过第一凸台与第一旋转孔的配合带动该模冲的转动。进一步地,旋转机构包括第二旋转平台,第二旋转平台表面上设置有开设有第二旋转孔,模冲的非成型端上设置有与第二旋转孔配合连接的第二凸台,第二旋转平台通过第二旋转孔与第二凸台的配合带动所述模冲的转动。进一步地,旋转机构包括第三旋转平台,第三旋转平台上表面可旋转固定在压机的压头、下表面上设置有第三凸台,模冲的非成型端上固设有基座,基座在远离所述模冲的一端开设有与第三凸台配合连接的第三旋转孔。进一步地,第三旋转平台与基座之间连接有压盖,压盖固定于第三旋转平台上,模冲通过基座与压盖可松动连接,压盖上开设有压紧孔,压紧孔中匹配设置有压紧块。进一步地,第一凸台设置于第一旋转平台的中部,第二旋转孔设置于第二旋转平台的中部,第三凸台设置于第三旋转平台的中部。进一步地,旋转机构还包括弹性垫圈,弹性垫圈分别设置于第一凸台与第一旋转孔的连接处、第二旋转孔与第二凸台的连接处、第三凸台与第三旋转孔的连接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粉体材料的压制模具,优点在于:通过旋转机构带动与之连接的模冲转动,由于模冲的成型端与模腔中的粉体直接接触,因此模冲转动时,带动粉体流动,提高了粉体的流动性和均匀性,提高了粉体在压制后的密实度和均匀度。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压制模具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2的压制模具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3的压制模具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4的旋转机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4的机头与固定装置连接示意图;其中,1-模冲,2-阴模,3-旋转机构,4-压盖,5-压紧块,11-第一旋转孔,12-第二凸台,13-第三旋转孔,14-基座,31-第一旋转平台,32-第一凸台,33-第二旋转平台,34-第二旋转孔,35-第三旋转平台,36-第三凸台,37-弹性垫圈,38-手柄,39-机头,40-固定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参照图1至5,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粉体材料的压制模具,包括模冲1和阴模2,两模冲1沿轴向设置于阴模2的中空模腔中,两模冲1的成型端与阴模2之间形成的空间用于放置物料,其中模冲1的非成型端设置有用于带动该模冲1转动的旋转机构3。具体地,所述旋转机构3与模冲1的非成型端嵌套转动连接,两模冲1分别为上模冲和下模冲,下模冲位于阴模2模腔的中下部,上模冲位于阴模2型腔的中上部,上下模冲的成型端与阴模2之间形成的空间用于放置物料,上模冲或下模冲的非成型端设置有用于带动该模冲1转动的旋转机构3。在压制过程中,模腔中的粉体不能充分流动,是造成粉体压制密度差的主要原因,本申请所述的压制模具,在压制的过程中,旋转机构3与模冲1连接,通过设置的旋转机构3,带动与之连接的模冲1转动,由于模冲1的成型端与模腔中的粉体直接接触,因此模冲1转动时,带动粉体流动,提高了粉体的流动性和均匀性,提高了粉体在压制后的密实度。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压制模具,主要用于手动压制成型模具,旋转机构3包括:第一旋转平台31,第一旋转平台31下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凸台32,上模冲的非成型端开设有与第一凸台32配合连接的第一旋转孔11,第一旋转平台31通过第一凸台32与第一旋转孔11的配合带动上模冲的转动。本实施例所述的压制模具,工作时,先把下模冲置于阴模2的模腔中,接着从上方把待压制的粉体添加到阴模2的模腔,然后放入上模冲和旋转机构,一只手扶着阴模,使其阴模在旋转机构3转动时不发生转动,另一只手转动第一旋转平台31,通过第一凸台32带动上模冲转动。完成转动后,压机的压头可以直接对第一旋转平台31施加压力,进而实现对模腔中的粉体进行压制;也可以先移去旋转机构3,再对上模冲施加压力,进而实现对模腔中的粉体进行压制。由于模冲1的成型端与模腔中的粉体直接接触,因此模冲1转动时,带动模腔内的粉体流动,粉体充分流动,从而提高压坯密度的均匀性。本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夹具固定阴模2,通过电机驱动第一旋转平台31,实现半自动压制。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旋转平台31也可以是上表面与第一凸台32之间配合连接,此时第一旋转平台31通过第一凸台32与下模冲连接;也可以是上下模冲均设置第一旋转平台31。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压制模具,主要用于手动压制成型模具,其压制模具结构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旋转机构3包括第二旋转平台33,第二旋转平台33下表面上设置有第二旋转孔34,上模冲的非成型端上设置有与第二旋转孔34配合连接的第二凸台12,第二旋转平台33通过第二旋转孔34与第二凸台12的配合带动该模冲1的转动。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二旋转平台33也可以是上表面与第二凸台12之间配合连接,此时第一旋转平台31通过第二凸台12与下模冲连接;也可以是上下模冲均设置第二旋转平台33。实施例3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压制模具,主要用于手动压制成型模具,其压制模具结构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旋转机构3为手柄38,手柄38位于上模冲的的非成型端的边缘,并与上模冲可拆卸连接。...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粉体材料的压制模具,包括模冲(1)和阴模(2),其特征在于,两模冲(1)沿轴向设置于阴模(2)的中空模腔中,两模冲(1)的成型端与阴模(2)之间形成的空间用于放置物料,模冲(1)的非成型端设置有用于带动该模冲(1)转动的旋转机构(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粉体材料的压制模具,包括模冲(1)和阴模(2),其特征在于,两模冲(1)沿轴向设置于阴模(2)的中空模腔中,两模冲(1)的成型端与阴模(2)之间形成的空间用于放置物料,模冲(1)的非成型端设置有用于带动该模冲(1)转动的旋转机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体材料的压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3)与模冲(1)的非成型端嵌套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粉体材料的压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旋转机构(3)包括第一旋转平台(31),第一旋转平台(31)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凸台(32),模冲(1)的非成型端开设有与第一凸台(32)配合连接的第一旋转孔(11),第一旋转平台(31)通过第一凸台(32)与第一旋转孔(11)的配合带动该模冲(1)的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粉体材料的压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旋转机构(3)包括第二旋转平台(33),第二旋转平台(33)表面上设置有开设有第二旋转孔(34),模冲(1)的非成型端上设置有与第二旋转孔(34)配合连接的第二凸台(12),第二旋转平台(33)通过第二旋转孔(34)与第二凸台(12)的配合带动所述模冲(1)的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其龙高文娟方小亮李青华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波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