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除杂的分层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5465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除杂的分层输送装置,包括除杂箱、振动机和输送框,所述除杂箱内侧左侧壁上设置有凸缘,所述承载孔开设在除杂箱右端面,所述振动机设置在除杂箱右端,所述振动杆下端设置有连接杆,所述除杂箱的内底部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螺旋杆设置在凹槽内,且凹槽右侧的下侧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左侧设置有第二液压缸,且第二液压缸的右侧通过第二液压杆与挡板相连接,所述输送框设置在通孔的下侧,且输送框的外侧设置有支架,所述输送框的下侧通过第二电机轴与第二电机相连接,且第二电机固定在支架内侧。该可除杂的分层输送装置,输送框可在第二电机和第二电机轴的作用下转动,从而方便调节除杂角度。

A layered conveying device for removing impuritie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ayer conveying device which can remove impurities, including a impurity removal box, a vibrator and a conveying frame. A flange is arranged on the left wall of the impurity removal box, the bearing hole is arranged on the right end face of the impurity removal box, the vibrator is arranged at the right end of the impurity removal box, the lower end of the vibration rod is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ng rod, the inner bottom of the impurity removal box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motor and the screw The rod is arranged in the groove, and the lower side of the right side of the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hole, the left side of the through-hole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hydraulic cylinder, and the right side of the second hydraulic cylind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baffle plate through the second hydraulic rod, the conveying frame is arranged at the lower side of the through-hole, and the outer side of the conveying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bracket, and the lower side of the conveying frame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motor through the second motor shaft, and the second electric power is provided The machine is fixed inside the bracket. The conveying frame can rotate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second motor and the second motor shaft, so as to adjust the impurity removing angle convenient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除杂的分层输送装置
本技术涉及分层输送装置
,具体为一种可除杂的分层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很多材料制造后需要运输到下一工作地点进行加工操作,且在对材料进行运输时常使用到输送装置。现有的输送装置只进行运输操作,不具备除杂功能,且不方便收集杂质,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对现有的设备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除杂的分层输送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输送装置只进行运输操作,不具备除杂功能,且不方便收集杂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除杂的分层输送装置,包括除杂箱、振动机和输送框,所述除杂箱内侧左侧壁上设置有凸缘,且凸缘之间通过心轴与隔网相连接,同时隔网右端贯穿除杂箱和承载孔,所述承载孔开设在除杂箱右端面,所述振动机设置在除杂箱右端,且振动机设置在承载孔内,同时振动机上设置有振动杆,所述振动杆下端设置有连接杆,且连接杆下端设置在滑道内,同时滑道开设在隔网右侧前后端面,所述除杂箱的内底部设置有第一电机,且第一电机通过第一电机轴与螺旋杆相连接,所述螺旋杆设置在凹槽内,且凹槽右侧的下侧设置有通孔,同时凹槽和通孔均开设在除杂箱上,所述通孔的左侧设置有第二液压缸,且第二液压缸的右侧通过第二液压杆与挡板相连接,同时挡板设置在通孔内,所述输送框设置在通孔的下侧,且输送框的外侧设置有支架,同时支架固定在除杂箱的底部,所述输送框的下侧通过第二电机轴与第二电机相连接,且第二电机固定在支架内侧。优选的,所述隔网通过心轴与除杂箱之间为转动连接,且隔网与连接杆构成滑动机构。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第一电机轴与螺旋杆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液压缸通过第二液压杆与挡板构成伸缩结构,且挡板的长度大于通孔的长度。优选的,所述输送框呈倾斜状。优选的,所述第二电机通过第二电机轴与输送框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可除杂的分层输送装置,(1)设置有除杂箱、心轴、隔网和振动机,将材料倒到隔网上,且在振动机的作用下,加快材料之间的杂质通过隔网,从而取出材料之间的杂质;(2)设置有螺旋杆、通孔、挡板和输送框,杂质可在螺旋杆的转动作用下向右移动,从而进行输送,当杂质输送到通孔内后,挡板向左移动,杂质落到输送框内,随后杂质通过输送框输送到收集装置中,以便于处理杂质;(3)设置有输送框、第二电机和第二电机轴,输送框可在第二电机和第二电机轴的作用下转动,从而方便调节杂质输送的角度,通过将材料中的杂质分离开来,达到分层输送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右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除杂箱,2、凸缘,3、隔网,4、心轴,5、承载孔,6、振动机,7、振动杆,8、连接杆,9、滑道,10、第一电机,11、第一电机轴,12、螺旋杆,13、凹槽,14、通孔,15、第二液压缸,16、第二液压杆,17、挡板,18、输送框,19、支架,20、第二电机,21、第二电机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除杂的分层输送装置,根据图1和图3所示,除杂箱1内侧左侧壁上设置有凸缘2,且凸缘2之间通过心轴4与隔网3相连接,同时隔网3右端贯穿除杂箱1和承载孔5,隔网3通过心轴4与除杂箱1之间为转动连接,且隔网3与连接杆8构成滑动机构,通过隔网3的抖动,加快材料中杂质通过隔网3掉落到凹槽13内,承载孔5开设在除杂箱1右端面,振动机6设置在除杂箱1右端,且振动机6设置在承载孔5内,同时振动机6上设置有振动杆7,振动杆7下端设置有连接杆8,且连接杆8下端设置在滑道9内,同时滑道9开设在隔网3右侧前后端面。根据图1和图2所示,除杂箱1的内底部设置有第一电机10,且第一电机10通过第一电机轴11与螺旋杆12相连接,第一电机10通过第一电机轴11与螺旋杆12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螺旋杆12可在第一电机10和第一电机轴11的作用下转动,从而带动杂质向右移动,以此进行输送,螺旋杆12设置在凹槽13内,且凹槽13右侧的下侧设置有通孔14,同时凹槽13和通孔14均开设在除杂箱1上。根据图1、图2和图3所示,通孔14的左侧设置有第二液压缸15,且第二液压缸15的右侧通过第二液压杆16与挡板17相连接,同时挡板17设置在通孔14内,第二液压缸15通过第二液压杆16与挡板17构成伸缩结构,且挡板17的长度大于通孔14的长度,挡板17可在第二液压缸15和第二液压杆16的作用下左右移动,从而使杂质通过通孔14排出除杂箱1,输送框18设置在通孔14的下侧,且输送框18的外侧设置有支架19,同时支架19固定在除杂箱1的底部,输送框18呈倾斜状,倾斜状的输送框18可带动杂质向下滑动,从而完成除杂操作,输送框18的下侧通过第二电机轴21与第二电机20相连接,且第二电机20固定在支架19内侧,第二电机20通过第二电机轴21与输送框18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输送框18可在第二电机20和第二电机轴21的作用下转动,从而根据相关设备的位置调节排出杂质角度。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可除杂的分层输送装置时,首先将该装置放置在所需地点,接通至外部电源,启动振动机6,振动机6通过振动杆7带动隔网3抖动,将材料倒入隔网3上,加快材料中的杂质通过隔网3掉落到凹槽13内,而材料通过隔网3右端排出除杂箱1,启动第一电机10,第一电机10带动第一电机轴11转动,从而带动螺旋杆12转动,杂质随之向右移动,最后掉落在通孔14内,启动第二电机20,第二电机20带动第二电机轴21转动,从而带动输送框18转动,直至其处在相关设备的对应处,再启动第二液压缸15,第二液压缸15带动第二液压杆16收缩,从而带动挡板17向左移动,杂质落在输送框18内,杂质通过输送框18排出除杂箱1,以此进行输送,这就完成整个工作,且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技术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内容的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除杂的分层输送装置,包括除杂箱(1)、振动机(6)和输送框(18),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杂箱(1)内侧左侧壁上设置有凸缘(2),且凸缘(2)之间通过心轴(4)与隔网(3)相连接,同时隔网(3)右端贯穿除杂箱(1)和承载孔(5),所述承载孔(5)开设在除杂箱(1)右端面,所述振动机(6)设置在除杂箱(1)右端,且振动机(6)设置在承载孔(5)内,同时振动机(6)上设置有振动杆(7),所述振动杆(7)下端设置有连接杆(8),且连接杆(8)下端设置在滑道(9)内,同时滑道(9)开设在隔网(3)右侧前后端面,所述除杂箱(1)的内底部设置有第一电机(10),且第一电机(10)通过第一电机轴(11)与螺旋杆(12)相连接,所述螺旋杆(12)设置在凹槽(13)内,且凹槽(13)右侧的下侧设置有通孔(14),同时凹槽(13)和通孔(14)均开设在除杂箱(1)上,所述通孔(14)的左侧设置有第二液压缸(15),且第二液压缸(15)的右侧通过第二液压杆(16)与挡板(17)相连接,同时挡板(17)设置在通孔(14)内,所述输送框(18)设置在通孔(14)的下侧,且输送框(18)的外侧设置有支架(19),同时支架(19)固定在除杂箱(1)的底部,所述输送框(18)的下侧通过第二电机轴(21)与第二电机(20)相连接,且第二电机(20)固定在支架(19)内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除杂的分层输送装置,包括除杂箱(1)、振动机(6)和输送框(18),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杂箱(1)内侧左侧壁上设置有凸缘(2),且凸缘(2)之间通过心轴(4)与隔网(3)相连接,同时隔网(3)右端贯穿除杂箱(1)和承载孔(5),所述承载孔(5)开设在除杂箱(1)右端面,所述振动机(6)设置在除杂箱(1)右端,且振动机(6)设置在承载孔(5)内,同时振动机(6)上设置有振动杆(7),所述振动杆(7)下端设置有连接杆(8),且连接杆(8)下端设置在滑道(9)内,同时滑道(9)开设在隔网(3)右侧前后端面,所述除杂箱(1)的内底部设置有第一电机(10),且第一电机(10)通过第一电机轴(11)与螺旋杆(12)相连接,所述螺旋杆(12)设置在凹槽(13)内,且凹槽(13)右侧的下侧设置有通孔(14),同时凹槽(13)和通孔(14)均开设在除杂箱(1)上,所述通孔(14)的左侧设置有第二液压缸(15),且第二液压缸(15)的右侧通过第二液压杆(16)与挡板(17)相连接,同时挡板(17)设置在通孔(14)内,所述输送框(18)设置在通孔(14)的下侧,且输送框(18)的外侧设置有支架(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志彬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尔玛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