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祥为专利>正文

一种蜂窝煤烘干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5099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炉内燃料贮存在单个未分隔的料箱中的蜂窝煤烘干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不用炉膛,料箱上的蜂窝煤群裸露在炉体空腔中,相邻蜂窝煤以它们之间的空腔尽可能少的方式紧靠着排列在料箱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在同容积炉体内腔中,蜂窝煤垛放量多,炉体中的蜂窝煤群作为一统一体燃烧源,便于控制,可以保持恒温状态,烘干中途不用换煤,热量不损失,燃煤消耗低并使操作简便。(*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供应加热空气的家用闭式炉,特别是一种炉内燃料贮存在单个未分隔的料箱中的蜂窝煤烘干炉。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蜂窝煤烘干炉,如附附图说明图1和附图2所示,它利用燃烧源产生的热量经烟道充分散热后,以烘干放置在其周围的物品。它由炉身和烟道2组成,炉身顶部与烟道2连接,烟道2是一种散热蛇形管,炉身由炉体3和料箱4组成,拉开炉门5,可以将料箱4推入炉体3中,料箱4上均布有多个圆柱形炉膛1,蜂窝煤7放在炉膛1的空腔中,炉门5下部有个风门6,鼓风机可以通过风门6将空气吹入炉体3中。这种现有技术存在有如下几种不足之处。由于需要使用炉膛1,故占用了料箱4上的面积,减少了蜂窝煤7在单位面积中所能安放的数量;由于每个炉膛1中的蜂窝煤7均是各自为单元进行燃烧,不是作为一个统一的燃烧源存在于炉体3中,故不便于调节火量的大小,以更好地烘干物品,最关键的在于烘干食品,水产品,特别是食用菌,其烘干时间通常都在十六小时以上,而一个炉膛1中的蜂窝煤7最多只能燃烧四小时,故每烘干一过程,至少需要三次中途停火,拉出料箱4,重新更换蜂窝煤7,这样,不但增加了使用难度,使操作繁琐,并且产生了热量的损失,增加了能源消耗以及烘干时间,尤其是一冷一热热胀冷缩地交替作用,极易破坏烘干炉。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操作简捷,使用方便,烘干过程热量损失少,能源消耗低,并能缩短烘干时间的蜂窝煤烘干炉。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一种蜂窝煤烘干炉,由炉身和烟道组成,炉身与烟道连接,炉身由炉体和料箱组成,炉体连接有一种开启它可以将料箱推入炉体空腔中的炉门,炉门下部开有一风门,料箱上部垛放有至少三层蜂窝煤群,所说的蜂窝煤群裸露在炉体内空腔中,每层蜂窝煤群以相邻蜂窝煤之间的空腔尽可能少的方式紧靠着排列在料箱上。这样,不用炉膛,将蜂窝煤群直接垛放在料箱上进行燃烧,相邻蜂窝煤之间的空腔尽可能少的目的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热传递,增加燃烧效率。所说的蜂窝煤外观是圆柱形,每层蜂窝煤群中,每个蜂窝煤与其相邻的其它蜂窝煤均为相切接触。圆柱形蜂窝煤以这种排列方式它们之间的空腔最少。所说的蜂窝煤外观最好呈方柱形,每层蜂窝煤群中,相邻两列蜂窝煤行线互相交错。所说的蜂窝煤群周边与相应的炉体内腔周边之间的距离最好小于20毫米。这也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热传递损失。这时,炉体转化为一大型的炉膛。所说的蜂窝煤群最好具有四层,每层蜂窝煤群最好具有四列蜂窝煤群,每列蜂窝煤群具有8个蜂窝煤。炉体侧部靠近底面处钻有至少三个作为进风道的母孔,所说的炉体侧部靠底面处还滑动连接有一条形钢板,所说的条形钢板上最好钻有至少三个可以同时与所说的至少三个母孔重合的子孔。这样,抽动条形钢板,就可以控制母孔的开启与闭合,从而控制进风量,调整蜂窝煤群的燃烧强度和燃烧时间。所说的烟道排烟口内腔是一圆柱形,排烟口内腔铰接有一与其配合的圆铁片,所说的圆铁片一侧连接有一可以带动圆铁片在排烟口内腔中翻转的手把。转动手把,控制排烟口内腔的开启程度,从而调整炉体中的火力大小。所说的炉门通过活页铰链与炉体铰接。所说的风门通过活页铰链与炉门铰接。综上所述,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在同容积炉体内腔中,蜂窝煤垛放量多,炉体中的蜂窝煤群作为一统一体燃烧源,便于控制,因此,在整个燃烧过程中,可以保持恒温状态,火力均匀,故烘干产品质量一致,对比现有技术质量至少提高一级,烘干一次物品,中途不用换煤,热量不损失,燃烧消耗低,烘干时间短,节约了生产成本,并使操作简便,由于消除了中途换煤所产生的炉身经常性的热胀冷缩作用,从而提高了烘干炉的使用寿命。附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蜂窝煤烘干炉结构简图。附图2是现有技术中一种蜂窝煤烘干炉炉体剖面图。附图3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蜂窝煤烘干炉结构简图。附图4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炉体剖面图。附图5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烟道排烟口俯视图。附图6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烟道排烟口断面图。附图7是本技术最佳实施例中炉体剖面图。附图8是本技术蜂窝煤烘干炉与烘干室组合在一起后的示意图。附图9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炉体侧进风道的示意图。附图10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炉体侧进风道的剖面放大图。下面我们结合附图本技术进行更详尽的描述。实施例1如附图3,附图4,附图5,附图6,附图8,附图9和附图10所示。参照附图3和附图4,烟道2安放在炉身上,烟道2是散热蛇形管,由铁皮包容后焊接而成,炉身由炉体3和料箱4组成,炉体3由铁皮焊接成内部是一可以封闭的空腔,其一端部通过活页铰链8与炉门5铰接,打开炉门5,可以将料箱4推入炉体3的内腔中,料箱4由底板和轮子10组成,底板由钢条焊接成一栅格方框,并支承在四个轮子10上,所说的底板上每一栅格小于蜂窝煤7的外形最小尺寸,即小于圆柱形蜂窝煤7的外径,蜂窝煤群9垛放在料箱4上,蜂窝煤7是一种圆柱形蜂窝煤,共有四层蜂窝煤群9,每层蜂窝煤群9中,相邻的蜂窝煤7以互相相切接触的方式排列成四行,其中第一行和第三行分别有8个蜂窝煤7,而第二行和第四行则分别有7个蜂窝煤7,蜂窝煤群7厚度方向的蜂窝煤7按现有技术,一一对应垛放,并保持蜂窝眼畅通,蜂窝煤群9周边与炉体3内腔对应周边之间的距离为20毫米。炉门5下部通过活页铰链8与风门10铰接。参照附图5和附图6,烟道2排烟口11是一圆管,其内腔活络连接一与内腔配合的圆铁片12,通过手把13可以翻转圆铁片12以调节排烟口11的开启程度。参照附图8,附图9和附图10,蜂窝煤烘干炉放置在一半封闭室中,炉门5与外界连通,烟道2上部安装有进气扇14,进气扇14与外界连通。在半封闭室下部开有供热门15与烘干室16底部连通,除此三者以外,半封闭室再无有与外界连通的部位,炉体3中燃烧的蜂窝煤群9通过炉体3和烟道2将热量传递出去,进气扇14将热量往下压并最终将之通过供热门15传递到烘干室16中,物品放在烘干室16中以烘干,烘干室16是现有技术。炉体3下侧部沿炉体3纵向均匀钻有5个用于对炉体3进风的母孔17,在炉体3下侧部滑动连接有一条形钢板18,该条形钢板18上也均匀钻有可以与5个母孔17同时重合的子孔19,拉动条形钢板18,可以控制子孔19与母孔17的交错或重合,从而调节单位时间进入炉体的风量,这种风是热风,而通过风门6进入炉体3内腔中的则是外界空气的冷风。我们通过调节风门6,子孔19的移动以及排烟口17中圆铁片12的翻转,可以很容易地调节炉体3中的火力大小,并且可以控制其保持恒温状态。最佳实施例如附图3,附图5,附图6,附图7,附图8,附图9和附图10所示。参照附图7,蜂窝煤7是一种方柱形蜂窝煤,它们一一紧靠在一起,每层蜂窝煤群9共有四列,每列蜂窝煤群9中共有8个蜂窝煤7。本实施例未述部分与实施例1同。权利要求1.一种蜂窝煤烘干炉,由炉身和烟道2组成,炉身与烟道2连接,炉身由炉体3和料箱4组成,炉体3连接有一种开启它可以将料箱4推入炉体3空腔中的炉门5,炉门5下部开有一风门6,料箱4上部垛放有至少三层蜂窝煤群9,其特征在于,A,所说的蜂窝煤群9裸露在炉体3空腔中,B、每层蜂窝煤群9以相邻蜂窝煤7之间的空腔尽可能少的方式紧靠着排列在料箱4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蜂窝煤烘干炉,其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蜂窝煤烘干炉,由炉身和烟道2组成,炉身与烟道2连接,炉身由炉体3和料箱4组成,炉体3连接有一种开启它可以将料箱4推入炉体3空腔中的炉门5,炉门5下部开有一风门6,料箱4上部垛放有至少三层蜂窝煤群9,其特征在于,A,所说的蜂窝煤群9裸露在炉体3空腔中,B、每层蜂窝煤群9以相邻蜂窝煤7之间的空腔尽可能少的方式紧靠着排列在料箱4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祥为
申请(专利权)人:王祥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