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少湿陷性黄土高填方路基工后沉降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74898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7: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少湿陷性黄土高填方路基工后沉降的施工方法,涉及路基施工技术领域。该减少湿陷性黄土高填方路基工后沉降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路基回填厚度达到强夯机有效加固深度后利用强夯机对第一层夯击面进行加固处理,加固处理完成以后继续回填土方,当回填厚度再次达到强夯机有效处理深度时,利用强夯机对第二层夯击面进行加固处理。该减少湿陷性黄土高填方路基工后沉降的施工方法,利用强夯机按照布置的夯点进行夯击加固,待第二遍夯击全部完成后对第二遍夯点进行整平碾压,施工结束后重新开始回填,采取强夯对回填土进行补强,效果显著,可大幅减少以湿陷性黄土为填料的高填方路基工后沉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少湿陷性黄土高填方路基工后沉降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路基施工
,具体为一种减少湿陷性黄土高填方路基工后沉降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湿陷性黄土是指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或者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因浸水后土的结构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变形的土,属于特殊土。其土质较均匀、结构疏松、孔隙发育。在未受水浸湿时,一般强度较高,压缩性较小。当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土结构会迅速破坏,产生较大附加下沉,强度迅速降低。在现有技术中,湿陷性黄土高填方路基通常采用控制含水率的方法,使压实效果达到最佳。但通过反复试验证明,在利用该土质回填过程中发现上一层回填土在碾压过程中对下一层回填土压实度影响较大,导致填方土体整体压实效果较差,路基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工后自然沉降时间长,沉降量大,严重的可通过反射作用影响到路面结构层。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减少湿陷性黄土高填方路基工后沉降的施工方法,解决了在现有技术中,湿陷性黄土高填方路基整体压实效果差,工后自然沉降时间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少湿陷性黄土高填方路基工后沉降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路基回填厚度达到强夯机有效加固深度(3)后利用强夯机(7)对第一层夯击面(1)进行加固处理,加固处理完成以后继续回填土方,当回填厚度再次达到强夯机有效处理深度(3)时,利用强夯机(7)对第二层夯击面(2)进行加固处理,后续土方回填夯实作业重复以上步骤;/nS2、强夯第一层夯击面(1)按照夯点布置间距(4)布置第一遍夯点(5),然后利用强夯机(7)按照布置的夯点进行夯击加固;/nS3、第一遍夯点(5)夯击完成后,对夯击面进行整平碾压,碾压完成后按照夯点布置间距(4)布置第二遍夯点(6),然后利用强夯机(7)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少湿陷性黄土高填方路基工后沉降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路基回填厚度达到强夯机有效加固深度(3)后利用强夯机(7)对第一层夯击面(1)进行加固处理,加固处理完成以后继续回填土方,当回填厚度再次达到强夯机有效处理深度(3)时,利用强夯机(7)对第二层夯击面(2)进行加固处理,后续土方回填夯实作业重复以上步骤;
S2、强夯第一层夯击面(1)按照夯点布置间距(4)布置第一遍夯点(5),然后利用强夯机(7)按照布置的夯点进行夯击加固;
S3、第一遍夯点(5)夯击完成后,对夯击面进行整平碾压,碾压完成后按照夯点布置间距(4)布置第二遍夯点(6),然后利用强夯机(7)按照布置的夯点进行夯击加固,待第二遍夯击全部完成后对第二遍夯点(6)进行整平碾压,施工结束后重新开始回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湿陷性黄土高填方路基工后沉降的施工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国军吕雨张宁张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