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水汽迁移防治的路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4897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7: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水汽迁移防治的路基结构,包括路基本体,路基本体的一侧为填方边坡,另一侧为挖方边坡,在填方边坡和挖方边坡上均设有边坡排水系统和边坡支护结构,边坡支护结构包括混凝土覆盖层,在路基本体的两边分别设有路肩排水沟,在靠近挖方边坡的路肩排水沟的下方设有排水管道,排水管道通过渗水管道与其上方的路肩排水沟连通,在路基本体内设有隔水层,隔水层的两侧部分别向下倾斜,隔水层的两侧边分别通过排水口连接排水管道和填方边坡上的边坡排水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对路基内的液态水和气态水进行有效阻滞,适用于公路路基、铁路路基、边坡及机场高填方等工程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水汽迁移防治的路基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水汽迁移防治的路基结构。
技术介绍
锅盖效应是指不透水覆盖层下部的土体含水率显著增加的现象,锅盖效应常发生于我国西北寒旱地区的高填方机场中,也常发现于在公路路基、铁路路基及工民建场地中,并且气态水迁移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现有研究主要关注液态水迁移,然而在冻结作用下,气态水迁移也是不能忽略的,甚至占据主导作用。气态水迁移导致水分从地下水位持续向上迁移并集聚在冻结锋面,导致冻结区含水率显著增加,并进一步诱发冻胀融沉等工程病害,严重影响公路、铁路、工民建场地及机场的运营安全。此外,由于我国西北寒旱地区年平均降水量稀少,年平均蒸发量大,实际工程中常常仅简单设置液态水的防治措施,如:暗沟、渗沟或渗井等,尽管这些措施可以较为有效地疏排填方中的液态水,但是对阻滞气态水迁移无法起到有效的作用。现有文献中,少许专利提出了锅盖效应的防治方法,但这些专利均是针对道基提出来的,并未考虑锅盖效应对边坡的影响。然而,对于在易发生锅盖效应地区的填挖道基,尤其是由于条件限制,不得不采用陡高多级边坡时,现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水汽迁移防治的路基结构,包括路基本体,所述路基本体的一侧为向下倾斜延伸的填方边坡,另一侧为倾斜向上延伸的挖方边坡,在所述填方边坡和挖方边坡上均设有边坡排水系统和边坡支护结构,所述边坡支护结构包括覆盖在所述挖方边坡和填方边坡的坡面上的不透水的混凝土覆盖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路基本体的两边分别设有纵向延伸的路肩排水沟,在靠近所述挖方边坡的路肩排水沟的下方设有排水管道,所述排水管道通过多个竖向的渗水管道与其上方的所述路肩排水沟连通,在所述路基本体内预设深度处设有隔水层,所述隔水层的两侧部分别向下倾斜,所述隔水层的两侧边分别通过排水口连接所述排水管道和所述填方边坡上的边坡排水系统,沿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水汽迁移防治的路基结构,包括路基本体,所述路基本体的一侧为向下倾斜延伸的填方边坡,另一侧为倾斜向上延伸的挖方边坡,在所述填方边坡和挖方边坡上均设有边坡排水系统和边坡支护结构,所述边坡支护结构包括覆盖在所述挖方边坡和填方边坡的坡面上的不透水的混凝土覆盖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路基本体的两边分别设有纵向延伸的路肩排水沟,在靠近所述挖方边坡的路肩排水沟的下方设有排水管道,所述排水管道通过多个竖向的渗水管道与其上方的所述路肩排水沟连通,在所述路基本体内预设深度处设有隔水层,所述隔水层的两侧部分别向下倾斜,所述隔水层的两侧边分别通过排水口连接所述排水管道和所述填方边坡上的边坡排水系统,沿所述隔水层向其两侧流动的液态水分别排向所述排水管道和所述填方边坡上的边坡排水系统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水汽迁移防治的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挖方边坡的混凝土覆盖层上设有多个贯穿混凝土覆盖层的边坡露孔,在每个所述边坡露孔处均设有防止外部液态水通过所述边坡露孔进入内部的遮挡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水汽迁移防治的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结构包括设在所述边坡露孔的上半边的向外凸出的弧形挡板和遮挡在所述边坡露孔正前方的透明遮板,所述透明遮板与所述边坡露孔的侧边之间留有用于向外排出气态水的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佐跃李红中陈万里李钊廖忠浈柯小兵徐燕君郑梦天胡骁秦岭杨飞袁炳祥黄林冲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