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复合纱线及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48658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7: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复合纱线及采用该复合纱线织造的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纱线由细旦竹纤维、细旦PLA聚乳酸纤维、细旦腈纶纤维组成,所述细旦竹纤维是一种天然竹为原料的再生纤维素纤维,纤维纤度在0.8D~1.0D范围;所述细旦PLA聚乳酸纤维以农作物为原料的纤维产品,纤维纤度在0.8D~1.0D范围内,所述细旦腈纶纤维纤维纤度在0.8D。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纱线及其面料的不同特性、用途进行配比组合以及不同设计工艺方案更加突出需求产品特色功能,在0添加状态下由所选择纤维自然属性具备吸湿透气、亲肤舒适、抑菌、防螨,抗紫外等复合多功能,有较高的纱线强度,服用性能优越,产品档案高,市场需求面广。

A kind of multifunctional composite yarn and fabri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复合纱线及面料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复合纱线,还涉及一种采用该纱线的面料。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人类对服用这纺织品要求越来越高,世界开始进入了无界别的融合时代,科技与产业融合,市场与产业的融合,设计与消费者的融合等;本专利技术运用了多维度的融合:优选新型多功能材料细旦竹纤维、细旦PLA聚乳酸纤维、细旦腈纶纤维专利技术多功能纱线及其面料,天中包含了生物与科技、科技与自然、多种科技的交叉、产品与人体的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的融合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且具有较高的纱线强度的多功能复合纱线及面料。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功能复合纱线,其创造性在于:所述复合纱线由细旦竹纤维、细旦PLA聚乳酸纤维、细旦腈纶纤维组成,所述细旦竹纤维是一种天然竹为原料的再生纤维素纤维,纤维纤度在0.8D~1.0D范围;所述细旦PLA聚乳酸纤维以农作物为原料的纤维产品,纤维纤度在0.8D~1.0D范围内,所述细旦腈纶纤维纤维纤度在0.8D。所述复合纱线中,细旦竹纤维、细旦PLA聚乳酸纤维、细旦腈纶纤维的混纺比例按重量百分比计:细旦竹纤维25%~65%,细旦PLA聚乳酸纤维10%~60%,细旦腈纶纤维纤维10%~60%,且细旦竹纤维、细旦PLA聚乳酸纤维、细旦腈纶纤维的重量和为100%。更具体的的,所述复合纱线的纺纱工艺流程依次为:混纺、精并、粗纱、细纱紧密纺和络筒;其中,混纺采用两级混合,第一级人工混合,按混和比例精确称重进行人工精致混和,混比精度控制在其纺纱原料±0.5%以内;第二级采用清棉设备流程从自动抓棉机开始按工艺流程依次进行开清棉、梳棉、精梳工序进一步自动开松混合。一种多功能复合面料,其创新点在于:所述面料采用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多功能复合纱线织造而成。所述织造工艺流程依次为整经、浆纱、穿综、织造、验布、折布和打包。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精心选择的各个纤维自身的特性,设计中选择了细旦纤维,细旦纤维具备的差别化功能,纱线及其面料的不同特性、用途进行配比组合以及不同设计工艺方案更加突出需求产品特色功能,在0添加状态下由所选择纤维自然属性具备吸湿透气、亲肤舒适、抑菌、防螨,抗紫外等复合多功能,有较高的纱线强度,服用性能优越,产品档案高,市场需求面广。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复合纱线由细旦竹纤维、细旦PLA聚乳酸纤维、细旦腈纶纤维组成,细旦竹纤维是一种天然竹为原料的再生纤维素纤维,纤维纤度在0.8D~1.0D范围;细旦PLA聚乳酸纤维以农作物为原料的纤维产品,纤维纤度在0.8D~1.0D范围内,细旦腈纶纤维纤维纤度在0.8D。本专利技术复合纱线中,细旦竹纤维、细旦PLA聚乳酸纤维、细旦腈纶纤维的混纺比例按重量百分比计:细旦竹纤维25%~65%,细旦PLA聚乳酸纤维10%~60%,细旦腈纶纤维纤维10%~60%,且细旦竹纤维、细旦PLA聚乳酸纤维、细旦腈纶纤维的重量和为100%。复合纱线的纺纱工艺流程依次为:混纺、精并、粗纱、细纱紧密纺和络筒;其中,混纺采用两级混合,第一级人工混合,按混和比例精确称重进行人工精致混和,混比精度控制在其纺纱原料±0.5%以内;第二级采用清棉设备流程从自动抓棉机开始按工艺流程依次进行开清棉、梳棉、精梳工序进一步自动开松混合。本专利技术的多功能复合面料采用上多功能复合纱线,依次经过整经、浆纱、穿综、织造、验布、折布和打包工序制成。实施例,设计产品细分的市场目标为:具备吸湿透气、亲肤舒适、柔和、亮丽、抑菌、防螨等复合多功能的睡衣贡缎面料。实施1,纺纱设计生产一种多功能睡衣及床上用品面料用纱线,紧密纺纱14.8tex,Z捻,设计捻系数350;原料:细旦竹纤维1.D×38mm30%,细旦PLA聚乳酸纤维1.0D×38mm45%,细旦腈纶纤维0.8D×38mm25%。工艺路线:第一级人工精细混和,将细旦竹纤维、细旦PLA聚乳酸纤维、超细旦腈纶纤维按比例精确称重进行人工精致混和,混比精度控制在其纺纱原料±0.5%以内—FA002A型抓棉机—SFA035型混开棉机—FA106C型开棉机—SFA161型振动棉箱—A076F型成卷机—FA321A型梳棉机—TMFD81型并条机(预并)—HC181型条并卷机—HC500型精梳机—TMFD81L型自调匀整并条机(精并)—TJFA458型粗纱机—FA507B型细纱机(紧密纺)—QPRO自动络筒机;工艺参数、生产方法由于选用的是细旦纤,清花采用短流程,柔和开松的技术路线,抓棉打手速度780r/min,混开棉机三打手速度450r/min、500r/min、550r/min,综合打手速度760r/min,清花温度:22℃—25℃,相对湿度:65%—70%,棉卷干定量396g/m;梳棉工序,梳棉刺辊转速700r/min,锡林转速330r/min,道夫转速23r/min;刺辊选用AT5605×05611P针布,锡林针布选AC2030×1740针布,盖板选用MCH55P针布,道夫选用AD4030BR×20290针布;生条定量18g/5m,棉结控制在2粒/克以内,USTER条干CV值4.2%;精梳工序,A、预并条,8根并合,车速320m/min,三上四下压力棒牵伸;罗拉隔距20×27;总牵伸倍数小于并合数,定量18.5g/5m,USTER条干CV值2.6%;B、条并卷,并合根数22根,重量牵伸1.48倍,小卷定量55g/m;C、精梳,前进给棉长度4.8mm,落棉隔距12,顶梳插入(刻度)0.6,落棉率9.5%,车速300钳次/min,定量19.9g/m,USTER条干CV值2.9%;精并条6根并合,定量18g/5m,USTER条干CV值2.8%;粗纱工序,锭速850r/min,罗拉隔距11×28×40mm,后区牵伸1.2倍,捻系数82,粗纱干定量4.2g/10m;USTER条干CV值4.5%;细纱工序,紧密纺,罗拉d=25,隔距18×40,后区牵伸1.2倍,锭速13500r/min,使用软弹性皮辊,三档加压:160/100/120,Z捻,细纱捻系数350,确保纱线捻度CV值≤4.5%;络筒工序,络筒速度1100m/min。成纱质量:USTER条干CV值10.3%,细节(-50)2,粗节(+50)6,棉结(+200)12。实施2,织布用实例1生产的一种多功能睡衣面料用纱线,设计生产一种多功能睡衣及床上用品面料:5枚3飞横贡缎,160cm14.8×14.8314.5∕512。工艺流程ASGA221(180)型分批整经机—GA310型双浆槽浆纱机—G177型穿综机—ZAX9200i—喷气织机织机—GA801型验布机G841—型折布机A752型打包机。整经工序:产品整经三均匀:张力均匀、排列均匀、卷绕均匀,尤其张力均匀关系到织物布面纹路清晰等质量的风格特征,并适当降低整经速度350m∕min;浆纱工序:由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复合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纱线由细旦竹纤维、细旦PLA聚乳酸纤维、细旦腈纶纤维组成,/n所述细旦竹纤维是一种天然竹为原料的再生纤维素纤维,纤维纤度在0.8D~1.0D范围;/n所述细旦PLA聚乳酸纤维以农作物为原料的纤维产品,纤维纤度在0.8D~1.0D范围内,/n所述细旦腈纶纤维纤维纤度在0.8D。/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复合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纱线由细旦竹纤维、细旦PLA聚乳酸纤维、细旦腈纶纤维组成,
所述细旦竹纤维是一种天然竹为原料的再生纤维素纤维,纤维纤度在0.8D~1.0D范围;
所述细旦PLA聚乳酸纤维以农作物为原料的纤维产品,纤维纤度在0.8D~1.0D范围内,
所述细旦腈纶纤维纤维纤度在0.8D。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复合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纱线中,细旦竹纤维、细旦PLA聚乳酸纤维、细旦腈纶纤维的混纺比例按重量百分比计:
细旦竹纤维25%~65%,细旦PLA聚乳酸纤维10%~60%,细旦腈纶纤维纤维10%~60%,且细旦竹纤维、细旦PLA聚乳酸纤维、细旦腈纶纤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张林
申请(专利权)人:如皋市丁堰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