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菌涤纶纤维混合纱及其制备方法,抗菌涤纶纤维混合纱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改性氨纶的制备;S11.将聚氨酯、纳米载银磷酸锆和分散剂依次加入反应釜中,搅拌均匀;S12.然后将混合均匀的物料经双螺杆挤出机挤出和切粒机切粒,得到抗菌聚氨酯母粒;S13.将抗菌聚氨酯母粒和聚氨酯进行混合,得到抗菌聚氨酯;S14.将抗菌聚氨酯溶于有机溶剂中,然后搅拌均匀,得到纺丝溶液;S15.将纺丝溶液在静电纺丝机上进行静电纺丝,干燥,缠绕得到改性氨纶;S2.抗菌涤纶纤维混合纱的制备;S21.将抗菌涤纶纤维和改性氨纶加入空气绕拌机中,搅拌均匀;S22.然后通过拉条机拉丝成纤维,最后通过纺纱机形成细纱。抗菌涤纶纤维混合纱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和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涤纶纤维混合纱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抗菌涤纶纤维混合纱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涤纶纤维具有模量高、强度高、弹性高、良好的保形性和耐热性等优点,已成为用途最广、耗量最大的纤维品种。涤纶纤维是服装面料的构成基础,对服装面料的功能起着决定性作用。抗菌中空涤纶纤维是仿北极熊的毛发的中空而研制的一种差别化纤维,该纤维不但具有回弹性好,蓬松性大,细度细,强度高,收缩小,密度轻,保暖性佳等特点。目前,在生物医学领域工作的人员,长期身着纤维材质的衣物或制品在实验室、医院内走动,在走动的过程中难免会有细菌粘附在衣物上,若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粘附在衣服表面的细菌及易生长和繁殖,在人为走动的情况下,带动了细菌的传播,甚至可能带来医疗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一在于提供一种抗菌涤纶纤维混合纱,其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以避免细菌附着并在其表面生长和繁殖,从而防止人为走动带动细菌传播,而且具有弹性较好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二在于提供一种抗菌涤纶纤维混合纱的制备方法,其用于制备上述抗菌涤纶纤维混合纱。为实现上述目的二,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菌涤纶纤维混合纱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改性氨纶的制备;S11.将80-90份聚氨酯、1-3份纳米载银磷酸锆和1-2份分散剂依次加入反应釜中,在转速为300-310r/min下搅拌120-130min;S12.然后将混合均匀的物料经双螺杆挤出机挤出和切粒机切粒,得到抗菌聚氨脂母粒;S13.将抗菌聚氨脂母粒和聚氨脂按重量比为1:(60-80)进行混合,得到抗菌聚氨脂;S14.将抗菌聚氨脂溶于有机溶剂中,然后在转速80-100r/min下搅拌20-30min,配置成质量浓度为20~40%溶液,得到纺丝溶液;S15.将纺丝溶液在静电纺丝机上进行静电纺丝,静电纺丝机的电压6~16KV,喷射速度3~5ml/h,喷射距离95~130mm,干燥,缠绕得到改性氨纶;S2.抗菌涤纶纤维混合纱的制备;S21.将抗菌涤纶纤维和改性氨纶按体积比为1:(100-120)加入空气绕拌机中,在转速150-160r/min下搅拌30-40min;S22.然后通过拉条机拉丝成纤维,最后通过纺纱机形成细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聚氨脂通过纳米载银磷酸锆改性成为抗菌聚氨脂,用其生产抗菌聚氨脂纤维,然后将抗菌聚氨脂纤维与涤纶混合形成纤维,从而使得形成纤维具有抗菌功能。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分散剂为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和焦磷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散剂为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和焦磷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能够使得纳米载银磷酸锆在聚氨脂中分散效果更好,从而使得制得的抗菌聚氨脂母粒的杀菌效果更好。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有机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或二甲基亚砜中的一种。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步骤S13中经过静电纺纱机后的纤维通过含有脂肪二胺扩链剂的水溶液。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扩链剂可以使聚氨脂的分子链增长,在聚氨酯合成过程中,含有脂肪二胺扩链剂的水溶液可以同时扩增分子量并增加分子的亲水性,从而使聚氨酯可以较好地形成乳液。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步骤S21中还加有2-3份芦荟微胶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文献《芦荟整理技术在家用纺织产品功能整理中的应用》中记载:“芦荟对大肠杆菌、链球菌、化脓物质及各种沙门氏杆菌等都具有抵抗活性”,因此,在步骤S21中加入芦荟微胶囊,细纱在使用过程中挤压导致微胶囊破碎,使得芦荟从微胶囊中释放出来,从而达到对大肠杆菌、链球菌、化脓物质及各种沙门氏杆菌等产生抵抗活性的功能。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芦荟微胶囊为芦荟缓释微胶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芦荟微胶囊为芦荟缓释微胶囊,在细纱没有受到挤压时,仍然能够缓慢释放芦荟,从而起到对大肠杆菌、链球菌、化脓物质及各种沙门氏杆菌等产生抵抗活性的功能;同时,采用芦荟缓释微胶囊能够减缓芦荟缓释微胶囊释放芦荟的速度,从而延长细纱抗菌的持续时间。为实现上述目的二,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菌中空涤纶纤维混合纱,采用上述一种抗菌中空涤纶纤维混合纱的制备方法制备而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上述一种抗菌中空涤纶纤维混合纱的制备方法制备而得的抗菌中空涤纶纤维混合纱,在抗菌聚氨脂和芦荟的作用下,能够起到良好的抗菌效果,以避免细菌附着并在其表面生长和繁殖,从而防止人为走动带动细菌传播,而且具有弹性较好的优点。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混合纱内设置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纳米银颗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纳米银颗粒表面的银原子可以被环境中的氧气缓慢氧化,释放出游离的银离子,这些银离子通过与细菌壁上巯基结合,阻断细菌的呼吸链,最终杀死附着在材料表面的细菌;与此同时,由于其颗粒表面大量释放银离子,且颗粒尺寸比病毒还小,纳米银颗粒可以通过其表面的银离子对细胞膜造成直接损伤并进入多种细胞,引起细胞凋亡或坏死,从而达到杀菌的效果。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纳米银颗粒的直径为8-10n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纳米银颗粒的直径为8-10nm时,由于纳米颗粒的小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随着颗粒尺寸的减小,纳米银颗粒的表面原子数与其内部原子数的比例急速升高,从而加快其银离子的释放速率。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在抗菌聚氨脂的作用下,混合纱能够起到良好的抗菌效果,以避免细菌附着并在其表面生长和繁殖,从而防止人为走动带动细菌传播,而且具有弹性较好的优点;(2)芦荟对大肠杆菌、链球菌、化脓物质及各种沙门氏杆菌等都具有抵抗活性,加入芦荟微胶囊,细纱在使用过程中挤压导致微胶囊破碎,使得芦荟从微胶囊中释放出来,从而达到对大肠杆菌、链球菌、化脓物质及各种沙门氏杆菌等产生抵抗活性的功能;(3)特别是采用芦荟微胶囊为芦荟缓释微胶囊,在细纱没有受到挤压时,仍然能够缓慢释放芦荟,从而起到对大肠杆菌、链球菌、化脓物质及各种沙门氏杆菌等产生抵抗活性的功能;同时,采用芦荟缓释微胶囊能够减缓芦荟缓释微胶囊释放芦荟的速度,从而延长细纱抗菌的持续时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其中,二甲基甲酰胺选用阿拉丁公司生产的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选用阿拉丁公司生产的N,N-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亚砜选用阿拉丁公司生产的二甲基亚砜。实施例1一种抗菌涤纶纤维混合纱,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S1.改性氨纶的制备;S11.将80份聚氨酯、1份纳米载银磷酸锆和1份三聚磷酸钠依次加入反应釜中,在转速为300r/min下搅拌130min;S12.然后将混合均匀的物料经双螺杆挤出机挤出和切粒机切粒,得到抗菌聚氨脂母粒;S13.将抗菌聚氨脂母粒和聚氨脂按重量比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菌涤纶纤维混合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改性氨纶的制备;/nS11.将80-90份聚氨酯、1-3份纳米载银磷酸锆和1-2份分散剂依次加入反应釜中,在转速为300-310r/min下搅拌120-130min;/nS12.然后将混合均匀的物料经双螺杆挤出机挤出和切粒机切粒,得到抗菌聚氨脂母粒;/nS13.将抗菌聚氨脂母粒和聚氨脂按重量比为1:(60-80)进行混合,得到抗菌聚氨脂;/nS14.将抗菌聚氨脂溶于有机溶剂中,然后在转速80-100r/min下搅拌20-30min,配置成质量浓度为20~40%溶液,得到纺丝溶液;/nS15.将纺丝溶液在静电纺丝机上进行静电纺丝,静电纺丝机的电压6~16KV,喷射速度3~5ml/h,喷射距离95~130mm,干燥,缠绕得到改性氨纶;/nS2.抗菌涤纶纤维混合纱的制备;/nS21.将抗菌涤纶纤维和改性氨纶按体积比为1:(100-120)加入空气绕拌机中,在转速150-160r/min下搅拌30-40min;/nS22.然后通过拉条机拉丝成纤维,最后通过纺纱机形成细纱。/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涤纶纤维混合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改性氨纶的制备;
S11.将80-90份聚氨酯、1-3份纳米载银磷酸锆和1-2份分散剂依次加入反应釜中,在转速为300-310r/min下搅拌120-130min;
S12.然后将混合均匀的物料经双螺杆挤出机挤出和切粒机切粒,得到抗菌聚氨脂母粒;
S13.将抗菌聚氨脂母粒和聚氨脂按重量比为1:(60-80)进行混合,得到抗菌聚氨脂;
S14.将抗菌聚氨脂溶于有机溶剂中,然后在转速80-100r/min下搅拌20-30min,配置成质量浓度为20~40%溶液,得到纺丝溶液;
S15.将纺丝溶液在静电纺丝机上进行静电纺丝,静电纺丝机的电压6~16KV,喷射速度3~5ml/h,喷射距离95~130mm,干燥,缠绕得到改性氨纶;
S2.抗菌涤纶纤维混合纱的制备;
S21.将抗菌涤纶纤维和改性氨纶按体积比为1:(100-120)加入空气绕拌机中,在转速150-160r/min下搅拌30-40min;
S22.然后通过拉条机拉丝成纤维,最后通过纺纱机形成细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涤纶纤维混合纱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丽敏,王燕,孟素侠,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萧山林芬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