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MC混纺的转杯纺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00307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MC混纺的转杯纺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原料选用;S2、卷棉:开清棉成卷联合机将Modal纤维与棉纤维分别进行开松、除杂、混合加工,制成均匀的棉卷:S3、梳棉:将得到的棉卷喂入梳棉机进行梳棉,梳理成条,形成生条;S4、混并:将生条在并条机上经过三道并条,形成熟条;S5、转杯纺:将得到的熟条在转杯纺纱机上进行纺纱,形成Modal/棉纤维混纺纱。本发明专利技术转杯纺工艺,可直接用棉条纺纱,且能直接卷绕成筒子纱,省去粗纱和络筒两个工序,从而简化了工序,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节省了成本,另对长度差异大、含杂多的原料具有良好的适应性,适合长、短、粗、细纤维的混纺,排杂效果好,具有高效并合的优点,能进行多种纤维的混合利用。

A rotor spinning process of MC blen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MC混纺的转杯纺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
,尤其涉及一种MC混纺的转杯纺工艺。
技术介绍
莫代尔(Modal)纤维是奥地利兰精公司开发的一种新的高湿模量粘胶纤维素再生纤维,该产品原料采用的是欧洲的榉木,先将其制成木浆,再通过专门的纺丝工艺加工成纤维,对人体和环境无害,并能够自然分解,被誉为绿色环保纤维,具有吸湿透气、强力高、光泽度好、手感柔软、悬垂性好、色牢度高等诸多优点。棉纤维作为天然纤维素纤维,具有细长柔软,吸湿性好,耐强碱等优点;但弹性及弹性恢复性较差,耐磨性较一般,强度方面较其他合成纤维也略显逊色。莫代尔纤维与棉纤维混纺不仅可以弥补棉纤维耐磨、强度等方面的不足,还可以改善纯莫代尔产品挺括性差的缺点,从而改善织物的外观,使面料保持柔软、滑爽,是一种全新的高档服装面料,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目前,混纺纱的制造方法主要有环锭纺、摩擦纺等。但是,传统的环锭纺法存在速度较慢、卷装不大、成纱不够蓬松和条干不均匀等问题。而摩擦纺法存在以下问题:摩擦纱中纤维排列不规则,对折、打圈、弯钩纤维较多,其数量远多于转杯纺,更多于环锭纺;摩擦纱中按圆锥形和圆柱形螺旋线排列的纤维只占3%~4%,其他有缺陷或不规则排列的纤维占96%左右,纤维排列形态的众多缺陷,这些缺陷必然会影响摩擦纱的强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MC混纺的转杯纺工艺。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MC混纺的转杯纺工艺,包括以下步骤:<br>S1、原料选用:按照配方比例:所述Modal/棉混纺纱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各组分组成:Modal纤维55~85%,棉纤维15%~45%;所述的Modal纤维与棉纤维的细度为:2.2dtex~3.2dtex;S2、卷棉:开清棉成卷联合机将Modal纤维与棉纤维分别进行开松、除杂、混合加工,制成均匀的棉卷;S3、梳棉:将得到的棉卷喂入梳棉机进行梳棉,梳理成条,形成生条;S4、混并:将得到的生条在并条机上经过二道并条,形成熟条;S5、转杯纺:将得到的熟条在转杯纺纱机上进行纺纱,形成Modal/棉纤维混纺纱;其中,转杯纺的参数控制:捻度:360~450T/m;转杯速度:20000~45000r/min;分梳辊速度:5500~7500r/min。优选的,步骤S1中,所述Modal/棉混纺纱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各组分组成:Modal纤维65~75%,棉纤维25%~35%。优选的,步骤S1中,所述的Modal纤维与棉纤维的细度为:2.6dtex~3.0dtex。优选的,步骤S4中,采用二道并条:头并的原则是混合,二并的原则是牵伸;头并,选用的是HISD961高速并条机;罗拉隔距10X9X18mm,总牵伸倍数5.8~6.09,出条速度120~200m/min;二并采用的是特吕茨勒TD03高速并条机,罗拉隔距采用43X51mm,输入号数3.0~3.6ktex,棉条干重2~3.03g/m。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Modal/棉纤维混纺纱,所述Modal/棉纤维混纺纱由上述MC混纺的转杯纺制备工艺得到。优选的,所述Modal/棉纤维混纺纱的线密度为25~35tex。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Modal/棉纤维混纺纱的应用,所述Modal/棉纤维混纺纱应用于内衣生产用纱。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转杯纺工艺加工Modal/棉纤维混纺纱,采用条子喂入,且能直接卷绕成筒子纱,省去粗纱和络筒两个工序,从而简化了工艺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还节省了成本,同时又可以有效地将Modal纤维和棉纤维的优劣性能互补,使成纱条干均匀,表面光洁,结杂少,纱疵少。(2)本专利技术转杯纺工艺对长度差异大、含杂多的原料具有良好的适应性,适合长、短、粗、细纤维的混纺,排杂效果好,具有高效并合的优点,能进行多种纤维的混合利用,采用本专利技术转杯纺工艺纺制的Modal/棉混纺纱线,在织造成三平织物时的综合性能最优,适宜用于内衣的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断裂强力与捻系数的关系图;图2为断裂强力与分梳辊转速的关系图;图3为断裂强力与转杯转速的关系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解说。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MC混纺的转杯纺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原料选用:按照配方比例:所述Modal/棉混纺纱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各组分组成:Modal纤维55~85%,棉纤维15%~45%;所述的Modal纤维与棉纤维的细度为:2.2dtex~3.2dtex;S2、卷棉:开清棉成卷联合机将Modal纤维与棉纤维分别进行开松、除杂、混合加工成均匀的棉卷供梳棉机使用:S3、梳棉:将得到的棉卷喂入梳棉机进行梳棉,梳理成条,形成生条;S4:混并:将得到的生条在并条机上经过三道并条,形成熟条;S5:转杯纺:将得到的熟条在转杯纺纱机上进行纺纱,形成Modal/棉纤维混纺纱;其中,转杯纺的参数控制:捻度:360~450T/m;转杯速度:20000~45000r/min;分梳辊速度:5500~7500r/min。在以下实施例中,选用的试验原材料为Modal纤维和棉纤维,按混纺比为70/30制定所用的熟条,条干定量为11.85g/5m。试验设备为FA601A型转杯纺纱试验机,用以纺制线密度为28tex的Modal/棉混纺纱。测试仪器为YG061F型电子单纱强力仪以及CT200条干均匀度测试分析仪。(1)本专利技术人首先通过单因子试验方法,探讨在不同分梳辊型号上捻系数、分梳辊转速和转杯转速的取值范围,比较分析各工艺参数对成纱质量的影响,确定最佳捻系数的值及分梳辊转速和转杯转速的三个适宜取值。首先,保持工艺参数条干定量和张力牵伸倍数不变,其中,条干定量为11.85g/5m,张力牵伸倍数选用1.01倍。将捻系数的变化范围定位在360~450之间,分梳辊转速的变化范围定位在5500~7500r/min之间,转杯转速的变化范围定位在20000~45000r/min之间。本专利技术提供三种型号的分梳辊,分别为锯齿辊78°、锯齿辊92°、针辊,在这里,以下单因子试验采用的分梳辊型号为锯齿辊78°。(Ⅰ)在本专利技术的转杯纺工艺中,捻系数的选择十分重要,它决定着成纱结构与质量。为此,本专利技术设计了实施例1-10,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捻系数,测得捻系数与纱线断裂强力的关系,从而确定最佳捻系数的值。其中,分梳辊转速取值为6500r/min,转杯转速取值为25000r/min。由YG061F型电子单纱强力仪测得的不同捻系数下的纱线断裂强力,结果见表1和图1。表1参照表1结果和图1可知,在360~450的捻系数范围内,随着捻系数增大,成纱断裂强力先增加,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这是由于捻系数较小时,纤维卷曲少,纤维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MC混纺的转杯纺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原料选用:按照配方比例:所述Modal/棉混纺纱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各组分组成:Modal纤维55~85%,棉纤维15%~45%;所述的Modal纤维与棉纤维的细度为:2.2dtex~3.2dtex;/nS2、卷棉:开清棉成卷联合机将Modal纤维与棉纤维分别进行开松、除杂、混合加工,制成均匀的棉卷:/nS3、梳棉:将得到的棉卷喂入梳棉机进行梳棉,梳理成条,形成生条;/nS4、混并:将得到的生条在并条机上经过三道并条,形成熟条;/nS5、转杯纺:将得到的熟条在转杯纺纱机上进行纺纱,形成Modal/棉纤维混纺纱;其中,转杯纺的参数控制:/n捻度:360~450T/m;/n转杯速度:20000~45000r/min;/n分梳辊速度:5500~7500r/min。/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MC混纺的转杯纺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料选用:按照配方比例:所述Modal/棉混纺纱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各组分组成:Modal纤维55~85%,棉纤维15%~45%;所述的Modal纤维与棉纤维的细度为:2.2dtex~3.2dtex;
S2、卷棉:开清棉成卷联合机将Modal纤维与棉纤维分别进行开松、除杂、混合加工,制成均匀的棉卷:
S3、梳棉:将得到的棉卷喂入梳棉机进行梳棉,梳理成条,形成生条;
S4、混并:将得到的生条在并条机上经过三道并条,形成熟条;
S5、转杯纺:将得到的熟条在转杯纺纱机上进行纺纱,形成Modal/棉纤维混纺纱;其中,转杯纺的参数控制:
捻度:360~450T/m;
转杯速度:20000~45000r/min;
分梳辊速度:5500~7500r/mi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C混纺的转杯纺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Modal/棉混纺纱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各组分组成:Modal纤维65~75%,棉纤维25%~3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可培卢婷婷焦安峰李世磊殷承祥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迦喜家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