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转合式移位车,其包括底架以及设置在底架上的座架,其中,座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锁定装置,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均转动设置在底架上,在第一支架上设置有第一座板,在第二支架上设置有第二座板,锁定装置包括第一安装块、第二安装块、限位杆以及弹性件,第一安装块设置于第一支架上,限位杆滑动设置于第一安装块上,弹性件设置于限位杆与第一安装块之间,第二安装块设置于第二支架上,第二安装块上设置有导向斜台以及可供限位杆的首端插入的限位孔。通过上述结构,只需要将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相向转动靠合即可将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锁定在一起,不需要人工安装插销等结构,其操作较为方便。
Transfer transfer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合式移位车
本技术涉及医疗护理设备
,特别涉及移位车。
技术介绍
现有的一些移位车,其将座架设置为两个支架,两个支架均与底架转动连接,两个支架能够相向转动至合拢在一起。这样的结构,能够减少患者上下床所需的动作,便于患者在床和移位车之间转移。一般的,在座架上设置有插销结构,通过插销将两个支架锁定在一起。当病人站上移位车后,护理人员需要一边扶住患者,同时安装插销,这样的操作极为不便,给护理人员带来很大的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转合式移位车,能够便于将两个支架锁定在一起。本技术采用的方案为:转合式移位车,其包括底架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架上的座架,其中,所述座架包括第一支架,转动设置在所述底架上,所述第一支架上设置有第一座板;第二支架,转动设置在所述底架上,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第二座板;锁定装置,包括第一安装块、第二安装块、限位杆以及弹性件,所述第一安装块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限位杆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块上,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限位杆与所述第一安装块之间,所述第二安装块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二安装块上设置有导向斜台以及可供限位杆的首端插入的限位孔。根据本技术所述的转合式移位车,所述锁定装置还包括限位头,所述限位杆的尾端伸出所述第一安装块,且所述限位杆的尾端与所述限位头相连接。根据本技术所述的转合式移位车,所述限位头螺设在所述限位杆的尾端。根据本技术所述的转合式移位车,所述第二安装块上设置有限位片,所述限位片的侧缘设置有可容纳所述限位杆的缺口。根据本技术所述的转合式移位车,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通过第一锁扣相连接。根据本技术所述的转合式移位车,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底架两者其一上设置有立柱,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底架两者另一上设置有外管,所述立柱插设于所述外管内,所述立柱的侧壁设有环状的限位槽,所述外管上套设有横截面呈弧形的弹性围片,所述弹性围片的展开长度大于外管横截面周长的一半,所述弹性围片上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穿过外管的管壁并伸入至限位槽内。根据本技术所述的转合式移位车,所述第一支架上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一扶手。根据本技术所述的转合式移位车,所述座架上设置有位于第一座板和第二座板下方的便盆装置。根据本技术所述的转合式移位车,所述座架上设置有绑带结构,所述绑带结构包括第一绑带、第二绑带以及带扣,所述第一绑带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相连接,所述第二绑带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相连接,所述第一绑带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绑带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带扣相连接。上述方案具有下述至少一个技术效果:通过上述结构,只需要将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相向转动靠合即可将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锁定在一起,不需要人工安装插销等结构,其操作较为方便。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地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限位杆和限位头的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图6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支架的结构图;图7为图6中B部分的放大图;图8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二支架的结构图;图9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至图8,本技术第一实施例转合式移位车,其包括底架10以及设置在底架10上的座架,其中,座架包括第一支架21、第二支架22以及锁定装置。第一支架21转动设置在底架10上,且在第一支架21上设置有第一座板211;第二支架22转动设置在底架10上,且在第二支架22上设置有第二座板221。将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相向转动至靠合在一起时,可通过锁定装置将两者锁定在一起。具体的,锁定装置包括第一安装块231、第二安装块232、限位杆233、弹性件234以及限位头235。第一安装块231设置于第一支架21上,在第一安装块231上开设有前后贯通的安装孔2311,限位杆233穿设于安装孔2311,且限位杆233可沿安装孔2311前后滑动,安装孔2311内具有第一限位台2312,限位杆233上具有第二限位台2331,弹性件234位于第一限位台2312与第二限位台2331之间。第二安装块232设置于第二支架22上,在第二安装块232上设置有导向斜台2322以及可供限位杆233的首端插入的限位孔2321。限位杆233的后端伸出第一安装块231,限位头235螺设于限位杆233的后端部,即在限位头235上设置内螺纹,在限位杆233上设置有与之相配合的外螺纹,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的相互配合将限位头235和限位杆233相连接。弹性件234可设置为压缩弹簧。当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相向转动靠合时,限位杆233的首端沿着导向斜台2322移动,通过导向斜台2322可推压限位杆233,以使限位杆233缩回至安装孔2311内,当限位杆233与限位孔2321对齐时,通过弹性件234可推动限位杆233移动,以使限位杆233的首端插入限位孔2321,从而可将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锁定在一起。当需要将锁定装置解锁时,手持限位头235将限位杆233拉出即可。如上,只需要将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相向转动靠合即可将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锁定在一起,不需要人工安装插销等结构,其操作较为方便。在第二安装块232上还设置有限位片2323,限位片2323的侧缘设置有可容纳限位杆233的缺口2324。此外,在座架上还设置有第一锁扣30,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还通过第一锁扣30相连接。第一锁扣30可起到多重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转合式移位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架上的座架,其中,所述座架包括/n第一支架,转动设置在所述底架上,所述第一支架上设置有第一座板;/n第二支架,转动设置在所述底架上,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第二座板;/n锁定装置,包括第一安装块、第二安装块、限位杆以及弹性件,所述第一安装块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限位杆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块上,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限位杆与所述第一安装块之间,所述第二安装块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二安装块上设置有导向斜台以及可供限位杆的首端插入的限位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转合式移位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架上的座架,其中,所述座架包括
第一支架,转动设置在所述底架上,所述第一支架上设置有第一座板;
第二支架,转动设置在所述底架上,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第二座板;
锁定装置,包括第一安装块、第二安装块、限位杆以及弹性件,所述第一安装块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限位杆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块上,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限位杆与所述第一安装块之间,所述第二安装块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二安装块上设置有导向斜台以及可供限位杆的首端插入的限位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合式移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装置还包括限位头,所述限位杆的尾端伸出所述第一安装块,且所述限位杆的尾端与所述限位头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合式移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头螺设在所述限位杆的尾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转合式移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块上设置有限位片,所述限位片的侧缘设置有可容纳所述限位杆的缺口。
5.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三妹,
申请(专利权)人:刘三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