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条整经浆纱机热风烘燥装置,该装置包括外壳、浆纱烘燥滚筒、风槽、电热发生器、回旋风机、热风循环管道;所述浆纱烘燥滚筒共四个,四个浆纱烘燥滚筒位于两个所述风槽之间,风槽上设有吹风口,每个浆纱烘燥滚筒对应至少一个吹风口;所述风槽与热风循环管道连通,所述电热发生器安装在热风循环管道的入口处,所述回旋风机设置在热风循环管道中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分条整经浆纱机热风烘燥装置具有设备投资低、能耗低、占地面积小的优点。(*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纺织机织准备工序的浆纱烘燥装置,特别涉 及一种分条整经浆纱^^热风烘燥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纺织机织准备工序的浆纱烘燥多采用蒸汽烘筒烘燥、蒸汽或 者油加热的热风烘燥等方式。采用热蒸汽烘燥方式时,常采用锅炉蒸汽为热源,运转时需配备 蒸汽锅炉或外来蒸汽热源提供的热风或加热蒸汽。其缺陷在于必须配 备蒸汽锅炉或固定的蒸汽热源。因此,设备投资大、烘燥装置体积庞 大、占地面积大、对于热源的依赖性大、运转费用高。采用油加热方式时,常采用电源或油锅炉加热导热油,并将导热 油通过循环管路加热烘燥烘筒,烘筒通过夹层进油。其缺陷在于预热 加热时间长,能耗大,运作时又需增加油锅炉和热油循环管路,以适 应连续生产需要,而且对烘筒的加工要求很高。采用热蒸汽、油加热等方式都具有附加设备体积大,投资费用高、 耗能多、生产场地大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分条整经浆纱机热风烘燥 装置,通过改变传统的烘筒内部加热烘燥方式为电热循环吹风的烘燥方式,达到减少设备投入,较小生产场地面积,节约成本、降低能耗 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分条整经浆纱机热风烘燥装置, 包括外壳、浆纱烘燥滚筒、风槽、电热发生器、回旋风机、热风循环管道;所述浆纱烘燥滚筒共四个,四个浆纱烘燥滚筒位于两个所述风 槽之间,风槽上设有吹风口,每个浆纱烘燥滚筒对应至少一个吹风口; 所述风槽与热风循环管道连通,所述电热发生器安装在热风循环管道 的入口处,所述回旋风机设置在热风循环管道中间。所迷吹风口的出风口形状为细长的矩形,其长度与浆纱烘燥滚筒 的长度一致,所述吹风口的吹风方向与吹风口到该吹风口对应的浆纱 烘燥滚筒的外圈切线方向一致。所述吹风口的出风口上设置有多个保持出风口间隙距离 一致的撑档。所述外壳的顶部装有吸湿装置。 所述外壳的内表面安装有隔热板。本技术的分条整经浆纱机热风烘燥装置,不需要增加蒸汽锅 炉或油锅炉伺服设备,相应的设备投资也大大降低,缺乏锅炉设备的 小型企业不需增加热源投资就可具备浆纱能力。本技术的分条整经浆纱机热风烘燥装置的吹风口的吹风方向 与吹风口到该吹风口对应的浆纱烘燥滚筒的外圏切线方向 一致的设 计,避免了传统烘燥装置容易产生纱线飘移造成的紊乱,有利于后道 工序生产。本技术的分条整经浆纱机热风烘燥装置通过回旋风机实现循 环热风的吹风,使热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有效降低了能耗。综上所述,本技术的分条整经浆纱机热风烘燥装置具有设备 投资低、能耗低、占地面积小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分条整经浆纱机热风烘燥装置的示意图2为图1中分条整经浆纱机热风烘燥装置的浆纱烘燥烘筒与风 槽部分的立体示意图3为图2中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吹风口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的分条整经浆纱机热风供燥装置的示意图;图2 为图1中分条整经浆纱机热风烘燥装置的浆纱烘燥烘筒与风槽部分的 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分条整经浆纱机热风烘燥装置 包括外壳11、浆纱烘燥滚筒12、风槽14、电热发生器15、回旋风机 17、热风循环管道18,所述浆纱烘燥滚筒12共四个,四个浆纱烘燥滚 筒12位于两个风槽14之间,风槽14上设有吹风口 13,每个浆纱烘燥 滚筒12对应至少一个吹风口 13,风槽14与热风循环管道18连通,在 热风循环管道18的入口处设置有电热发生器15,回旋风机l7设置在 热风循环管道18中间。四个浆纱烘燥滚筒12分为上下两层,每层各两个且相互平行排列。吸湿装置16安装在分条整经浆纱机热风烘燥装置的外壳11的顶 部,其作用是将分条整经浆纱机热风烘燥装置运行中产生的湿热蒸汽 排出,有利于纱线的烘燥。多个导辊19用于引导浆纱20的前进方向。上浆后的浆纱20从分 条整经浆纱机热风烘燥装置的入口进入,以2 ~ 80米/分钟的速度前进, 前进的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浆纱20依次巻绕在四个浆纱烘燥滚筒12 上。浆纱烘燥滚筒12的作用是导引浆纱纱线和使纱线均匀的贴服。经电热发生器15加热的热风温度在100~150°C,通过回旋风机 17将热风沿热风循环管道18输送至风槽14,然后通过吹风口 13吹在 浆纱烘燥滚筒12的浆纱纱线上,达到烘燥的目的。处理过浆纱20的余热可再次经过电热发生器15加热,沿热风循 环管道18输送至风槽14,然后通过吹风口 13吹在浆纱烘燥滚筒12的 纱线上。这样可以循环利用热能,达到节约能源的作用。图3为图2中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吹风口 13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吹风口 13的出风口形状为细长的矩形,其长度与浆纱烘燥 滚筒12的长度一致。吹风口 13按图4的箭头所示的吹风方向向与该 吹风口对应的浆纱烘燥滚筒12上的浆纱20吹风。为避免吹风口 13在 对浆纱20吹风时容易产生纱线飘移造成的紊乱,吹风口 13的吹风方 向与吹风口 13到该吹风口 13对应的浆纱烘燥滚筒12的外圈的切线方 向一致。在每个浆纱烘燥滚筒12对应多个吹风口 13时,每个吹风口 13的吹风角度a不相同,保证每个吹风口的吹风方向与吹风口 13到该 吹风口 13对应的浆纱烘燥滚筒12的外圈的切线方向一致。由于吹风口 13的出风口形状为细长的矩形,为保证出风口不发生 变形,保持出风口间隙距离一致,在吹风口 13的出风口上设置有多个 撑档131。为保护外壳不过多地散热,可在外壳11的内表面安装隔热板(图 中未示),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分条整经浆纱机热风烘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浆纱烘燥滚筒、风槽、电热发生器、回旋风机、热风循环管道;所述浆纱烘燥滚筒共四个,四个浆纱烘燥滚筒位于两个所述风槽之间,风槽上设有吹风口,每个浆纱烘燥滚筒对应至少一个吹风口;所述风槽与热风循环管道连通,所述电热发生器安装在热风循环管道的入口处,所述回旋风机设置在热风循环管道中间。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条整经浆纱机热风烘燥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吹风口的出风口形状为细长的矩形,其长度与浆纱烘燥滚筒 的长度一致,所述吹风口的吹风方向与吹风口到该吹风口对应的浆纱 烘燥滚筒的外圈切线方向 一致。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条整经浆纱机热风烘燥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吹风口的出风口上设置有多个保持出风口间隙距离 一致的撑档。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分条整经浆纱机热风烘燥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外壳的顶部装有吸湿装置。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条整经浆纱机热风烘燥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安装有隔热板。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分条整经浆纱机热风烘燥装置,该装置包括外壳、浆纱烘燥滚筒、风槽、电热发生器、回旋风机、热风循环管道;所述浆纱烘燥滚筒共四个,四个浆纱烘燥滚筒位于两个所述风槽之间,风槽上设有吹风口,每个浆纱烘燥滚筒对应至少一个吹风口;所述风槽与热风循环管道连通,所述电热发生器安装在热风循环管道的入口处,所述回旋风机设置在热风循环管道中间。本技术的分条整经浆纱机热风烘燥装置具有设备投资低、能耗低、占地面积小的优点。文档编号F26B3/06GK201132896SQ20072019885公开日2008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4日 优先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条整经浆纱机热风烘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浆纱烘燥滚筒、风槽、电热发生器、回旋风机、热风循环管道;所述浆纱烘燥滚筒共四个,四个浆纱烘燥滚筒位于两个所述风槽之间,风槽上设有吹风口,每个浆纱烘燥滚筒对应至少一个吹风口;所述风槽与热风循环管道连通,所述电热发生器安装在热风循环管道的入口处,所述回旋风机设置在热风循环管道中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天痕,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色织科学技术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