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盐城工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改性碳纳米管-硅烷偶联剂-地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745619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7: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性碳纳米管‑硅烷偶联剂‑地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100份硅铝质材料,60‑80份激发剂,0.1‑0.9份改性碳纳米管,0.1‑0.5份硅烷偶联剂水解液,0.03‑0.27份分散剂,0.1‑0.5份聚羧酸减水剂。本发明专利技术以高硅铝质材料、激发剂为主要原料,碳纳米管和硅烷偶联剂作为改性材料,分散剂、减水剂为外加剂,实现无机材料与有机材料的有效复合,该复合材料强度高、韧性好,有效解决了传统地聚合物存在的脆性大、固化时易失水开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性碳纳米管-硅烷偶联剂-地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性碳纳米管-硅烷偶联剂-地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属于地聚合物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传统的水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而过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将导致全球变暖,因此必须找到经济和环保型材料代替传统的水泥。地聚物具有早期强度高,耐高温,经济和环保等优点,是代替水泥材料的最佳选择之一。地聚合物是硅铝质原料,在碱性激发剂作用下,通过“溶解-单体重构-缩聚”形成具有由氧化硅四面体和铝氧四面体共用氧原子组成三维网状骨架结构的类似地壳中一些天然矿物结构的无机聚合铝硅酸盐材料。与普通硅酸盐水泥生产相比,地聚合物生产过程不但能源消耗低,为普通硅酸盐水泥的30%左右;而且有害气体的排放少,CO2排放量仅为普通硅酸盐水泥的9%;同时可大量利用工业废渣,如粉煤灰、煤矸石等。地聚合物胶凝材料本身具有早强快硬、渗透率低、耐腐蚀、良好的耐久性等优良性能,可应用于混凝土材料的修补、应急抢修、核废物及危险物固化处置、海洋环境工程等领域,但该材料存在脆性大、固化时易失水开裂等主要问题。为此有学者进行了改性研究,例如,申请号201910537921.4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苯丙乳液增韧地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201810203132.2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环氧树脂增韧偏高岭土基地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201910062137.2的专利超高韧性地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用的硅烷偶联剂溶液为聚乙烯醇纤维;阚鑫禹等发表了聚乙烯醇改性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的文章;等等。以上专利或文章所采用的改性剂都是高分子材料,而高分子材料存在易老化,不耐高温等缺陷,并且这些地聚合物在水化硬化后,硬化体中存在一定量的孔径为50~200nm有害孔,不但影响强度,也影响其抗冻性、耐久性等综合性能,制约了地聚合物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传统地聚合物胶凝材料存在的脆性大、固化时易失水开裂及存在有害孔等问题,提供一种改性碳纳米管-硅烷偶联剂-地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其强度高、韧性好、耐高温性能好,附加值高。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改性碳纳米管-硅烷偶联剂-地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以硅铝质材料、激发剂为主要原料,改性碳纳米管和硅烷偶联剂作为改性材料,分散剂、减水剂为外加剂,实现无机材料与有机材料的复合,制得改性碳纳米管/硅烷偶联剂/地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具体方案如下:一种改性碳纳米管-硅烷偶联剂-地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100份硅铝质材料,60-80份激发剂,0.1-0.9份改性碳纳米管,0.1-0.5份硅烷偶联剂水解液,0.03-0.27份分散剂,0.1-0.5份聚羧酸减水剂;所述硅铝质原料为偏高岭土、煤矸石、粉煤灰或矿渣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碱激发剂的制备方法:将10~20重量份的氢氧化钠与80~100重量份的模数为2.6-3.4的水玻璃溶液混合搅拌,直至氢氧化钠全部溶解,静置24h后,得到碱激发剂。进一步,所述硅烷偶联剂水解液的制备方法:将硅烷偶联剂与去离子水按重量比为5﹕2混合后,加入冰醋酸调节pH值为3.5,即得;所述硅烷偶联剂选自A-151、KH550、KH-560或KH-792中的任意一种。进一步,所述改性碳纳米管为羟基化碳纳米管(TNSSH)或羧基化碳纳米管(TNSSC)中的任意一种。进一步,所述分散剂为木质素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钙或十二烷基磺酸钠中的任意一种。上述改性碳纳米管-硅烷偶联剂-地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改性碳纳米管加入到激发剂中,机械搅拌混匀后,加入分散剂,先机械搅拌10-15min,再超声分散30-60min,获得分散均匀的碳纳米管悬浮液;(2)将硅铝质材料、碳纳米管悬浮液和硅烷偶联剂水解液混合,于10-50r/min慢搅1-3min后,加入聚羧酸减水剂,在10-50r/min的转速下慢搅2-3min后,再以100-200r/min的转速快搅2-3min,得到浆体;(3)将浆体注入模具中成型,在20-25℃、相对湿度为90%-95%的条件下养护20-40h,脱模后,继续在20-25℃、相对湿度为90%-95%的条件下养护3-28d,即得。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以高硅铝质材料、激发剂为主要原料,碳纳米管和硅烷偶联剂作为改性材料,分散剂、减水剂为外加剂,实现无机材料与有机材料的复合,制得改性碳纳米管-硅烷偶联剂-地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中,改性碳钠米管中羟基或羧基及硅烷偶联剂水解生成Si-OH可与地聚合物缩聚反应前产生的Si-OH和Al-OH的发生水解缩聚反应,形成Si-O-Si或Si-O-Al键合作用,达到有机高分子及碳钠米管与地聚合物的有效结合;并在聚合物网状结构中起到桥接作用,形成具有有机高分子均匀分布穿插于地聚合物中网络结构的复合材料,同时改性碳钠米管加入能够有效地填充地聚合物的有害孔,阻止了裂纹的产生与扩展;有效的提高地聚合物的力学性能,特别是折压比。本专利技术的复合材料强度高、韧性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铝硅质原料为偏高岭土,其化学组成如下:SiO2:49.56%、Al2O3:45.57%,余量为Fe2O3、CaO、MgO、Na2O、K2O、TiO2;所用羟基化碳纳米管(TNSSH)和羟基化碳纳米管(TNSSC)均购于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但均不限于此。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实施例1一种改性碳纳米管-硅烷偶联剂-地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100份硅铝质材料(偏高岭土),80份激发剂,0.1份羟基化碳纳米管,0.28份硅烷偶联剂水解液(A-151),0.03份木质素磺酸钠,0.3份聚羧酸减水剂。激发剂的制备方法:将10重量份的氢氧化钠与90重量份的模数为3.1的水玻璃溶液混合搅拌,直至氢氧化钠全部溶解,静置24h后,即得。硅烷偶联剂水解液:将硅烷偶联剂A-151与去离子水按重量比为5﹕2混合后,加入冰醋酸调节pH值为3.5,即得。改性碳纳米管-硅烷偶联剂-地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1)将改性碳纳米管材料加入到激发剂中,机械搅拌混匀后,加入分散剂,先机械搅拌15min,再超声分散30min,获得分散均匀的碳纳米管悬浮液;(2)将硅铝质材料、碳纳米管悬浮液和硅烷偶联剂水解液混合,于50r/min慢搅1min后,加入聚羧酸减水剂,在50r/min的转速下慢搅2min后,再以200r/min的转速快搅3min,得到浆体;(3)将浆体注入模具中成型,在23℃、相对湿度为90%的条件下养护24h,脱模后,继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性碳纳米管-硅烷偶联剂-地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100份硅铝质材料,60-80份激发剂,0.1-0.9份改性碳纳米管,0.1-0.5份硅烷偶联剂水解液,0.03-0.27份分散剂,0.1-0.5份聚羧酸减水剂;所述硅铝质原料为偏高岭土、煤矸石、粉煤灰或矿渣中的任意一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性碳纳米管-硅烷偶联剂-地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100份硅铝质材料,60-80份激发剂,0.1-0.9份改性碳纳米管,0.1-0.5份硅烷偶联剂水解液,0.03-0.27份分散剂,0.1-0.5份聚羧酸减水剂;所述硅铝质原料为偏高岭土、煤矸石、粉煤灰或矿渣中的任意一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改性碳纳米管-硅烷偶联剂-地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发剂的制备方法:将10~20重量份的氢氧化钠与80~100重量份的模数为2.6-3.4的水玻璃溶液混合搅拌,直至氢氧化钠全部溶解,静置24h后,得到碱激发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改性碳纳米管-硅烷偶联剂-地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偶联剂水解液的制备方法:将硅烷偶联剂与去离子水按重量比为5﹕2混合后,加入冰醋酸调节pH值为3.5,即得;所述硅烷偶联剂选自A-151、KH550、KH-560或KH-792中的任意一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改性碳纳米管-硅烷偶联剂-地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长森王旭陆金帆吴其胜诸华军贾政高伟胡志超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