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招专利>正文

一种电化学同步脱氮除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74510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7: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化学同步脱氮除磷系统,包括壳体,壳体的内部设有与其相配合的反应池,反应池顶端的一侧设有与壳体相配合的电控系统,反应池的底部对称设有与壳体相配合的缓冲槽,缓冲槽的内部设有与反应池相配合的缓冲块,缓冲块与反应池之间设有缓冲弹簧,反应池内部的底端设有污泥区,污泥区的底端设有与反应池相配合的排泥管,反应池的内部对称设有沉淀区,两两沉淀区之间设有电解反应区。有益效果为:有效的保证了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效率高,出水指标稳定,可实现规模化、自动化,便于管理,并能产生一定的经济价值,此项技术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和实用价值。

An electrochemical synchronous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化学同步脱氮除磷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电化学同步脱氮除磷系统。
技术介绍
脱氮除磷是污水的基本要求,也是缓解水体富营养化、降低生态风险的必要措施,目前污水厂广泛采用的是基于活性污泥法的脱氮除磷技术。该类技术的脱氮机理是利用氨化菌、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在好氧和缺氧条件下将有机氮化合物依次转化为氨态氮和硝态氮,最后转化为氮气去除。除磷部分主要是利用聚磷菌(PAOs)在厌氧条件下的释磷过程和好氧条件下的超量摄磷过程,将水体中的磷转化为高能物质三磷酸腺(ATP),其中一部分以聚合磷酸盐的形式作为能量贮存在PAOs体内,并最终通过排放剩余污泥的形式达到磷去除的目的。传统生物法的脱氮除磷技术主要是通过厌氧、缺氧、好氧交替状态实现硝化、反硝化、摄磷、释磷等生物反应过程;随着排放标准的提高,生物处理法除磷不能达到排放要求,通常增加化学除磷。在长期的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①脱氮与除磷泥龄不同;②脱氮与除磷存在竞争碳源的问题;③生物处理过程稳定性差;④运行管理麻烦。电化学是一种新的污水方法,通常所说的电解脱氮技术是利用电化学氧化去除水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化学同步脱氮除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有与其相配合的反应池(2),所述反应池(2)顶端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壳体(1)相配合的电控系统(3),所述反应池(2)的底部对称设有与所述壳体(1)相配合的缓冲槽(4),所述缓冲槽(4)的内部设有与所述反应池(2)相配合的缓冲块(5),所述缓冲块(5)与所述反应池(2)之间设有缓冲弹簧(6),所述反应池(2)内部的底端设有污泥区(7),所述污泥区(7)的底端设有与所述反应池(2)相配合的排泥管(8),所述反应池(2)的内部对称设有沉淀区(9),两两所述沉淀区(9)之间设有电解反应区(10),所述电解反应区(10)的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化学同步脱氮除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有与其相配合的反应池(2),所述反应池(2)顶端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壳体(1)相配合的电控系统(3),所述反应池(2)的底部对称设有与所述壳体(1)相配合的缓冲槽(4),所述缓冲槽(4)的内部设有与所述反应池(2)相配合的缓冲块(5),所述缓冲块(5)与所述反应池(2)之间设有缓冲弹簧(6),所述反应池(2)内部的底端设有污泥区(7),所述污泥区(7)的底端设有与所述反应池(2)相配合的排泥管(8),所述反应池(2)的内部对称设有沉淀区(9),两两所述沉淀区(9)之间设有电解反应区(10),所述电解反应区(10)的内部对称设有与其相配合的不锈钢电极(11),所述不锈钢电极(11)的一侧均设有与其相配合的镁合金电极(12),所述壳体(1)顶端的一侧设有进气管(13),所述进气管(13)靠近所述壳体(1)的一端设有与其相配合的布气管(14),所述壳体(1)顶端远离所述进气管(13)的一侧设有与其相配合的进水管(15),所述进水管(15)靠近所述壳体(1)的一端设有与其相配合的布水管(16)。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招
申请(专利权)人:王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