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桂昌专利>正文

改良结构的除湿干燥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4505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良结构的除湿干燥机,其包括本体、干燥过滤器、蒸发器、加压泵、冷凝器、冷热交换器、控制盒、控制仪及吸气风扇,本体外接水管通入一设在蒸发器外缘的水介质蒸发器,该水介质蒸发器连接一流通水管,连接至设在冷凝器上方的水介质冷凝器,该冷凝器再连接流出水管至下方的冷、热交换器上,形成整体配合结构。冷却水通过水介质的蒸发器、冷凝器交换热量,达到整机动作时能产生多一层先行除湿、干燥功能,将水的冷热输送能力提高至最大,可增加整体结构的除湿干燥功效。(*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处除湿干燥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其本体原有以冷媒做为介质的冷凝器、蒸发器作除湿与加温的作用,再加上特有的水介质冷凝器、蒸发器将原本单纯只用在冷、热交换器内以供降温的水提升为作用在除湿、加温的介质,借由其能提供多一层的除湿、加温功能,进而使整体结构在功效上能更有效率的改良结构的除湿干燥机。目前市面上所生产的各类产品,如木材类、化学类、电器类、食品类等等,其在制造、仓储时都需要相当干燥的空间环境给予产品作存放空间,而以沿海的海岛型气候来说,其空间环境中的温度相当大,对产品的保存有极不利的影响,所以制造工厂、仓库大都必须具备一套完整的除湿系统,以供产品在存储时作除湿及调温的处理,以确保产品的品质,故除湿干燥机便成为储存物品的必备产品。请参阅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传统除湿干燥机的结构立体示意图,其整体结构大致以一金属外框为本体10,本体10中各结构间皆以细管状的冷媒管21相连接,以做为流通冷媒的管路,本体10内底部边缘设有一长条液管的干燥过滤器22,其一端设有一具有手控转环的控制阀23,该控制阀23连接冷媒管21,冷媒管21往上延伸至本体10中间部位后与蒸发器30相连接,蒸发器30内部设有相当数目的集热片31,并在集热片31内部设有多折弯曲的内管(图中未示),其内管在蒸发器30外框上形成的入口处,即为蒸发器30与冷媒管21连接的位置,该内管在蒸发器30内通过所有的集热片31后,再在前述蒸发器30的内管在蒸发器30外框出口处位置旁穿出形成一出口,再与冷媒管21相接,该蒸发器30所连接的冷媒管21,其延伸至本体10底端上的加压泵20处与加压泵20相接,并在通过加压泵20后,冷媒管21再连接加压泵20的另一端接点,并转折后往上延伸至本体10上方,与设在本体10顶端的冷凝器40相衔接,另在上述蒸发器30下缘设有一隔板11,其为一长方形板体连接在蒸发器30的下缘,并区隔蒸发器30与其下的加压泵20成为两空间,另冷媒管21所连接的冷凝器40,其内部设有相当数目的散热片41,该散热片41内部设有多折弯曲的管缘(图中未示),其在冷凝器40的外框上形成一入口,并通过冷凝器40内部所有的散热片41后,再在冷凝器40外框上管缘入口位置旁通出,此在冷凝器40外框上形成的两内管的出、入口便是提供冷凝器40内的冷媒出、入的位置部,其连接冷媒管21后再往下延伸,通过一冷热交换器50,该冷热交换器50为由上而下环绕状的管体,一端为热水出口51、一端为冷水入口52,冷媒管21由冷热交换器50一端热水出口51旁的管壁上穿入管体,再依随管体内部结构环绕至另一端的冷水出口52下方时穿出管壁,并弯曲延伸回到本体10底部边缘上与干燥过滤器22另一端相接,便形成一套除湿干燥系统,另在本体10的冷凝器40下方装设有两组吸气风扇70供空气吸、排时使用,上述系统借由本体10上方冷凝器40旁的控制盒61与以控制线连接的控制仪60作功能操控,如上所述的整体结构即为传统除湿干燥机大致的位置结构。传统的除湿干燥机结构,其原理是利用本体10底部的干燥过滤器22内的冷媒作为介质,因冷媒具有高度的散热、吸热能力,故在目前市面中已成空调机、冰箱等调节空气温度的最佳媒介,而本结构经控制仪60启动后,经与本体10连线的控制盒61启动吸气风扇70与加压泵20动作,进而驱动本结构中的冷媒流动及外部空气的吸入,此时冷媒从干燥过滤器22流出后,经冷媒管21到达蒸发器30内部,其在蒸发器30内部的集热片31中流动,集热片31为一密集排列在蒸发器30内的结构,其是利用散热片的平面面积配合其密集的数量而产生出巨大的吸热面积,利用其大吸热面积将所吸入空气中的热量吸附,并由在集热片31内部管中流动的冷媒带走其所吸收的热量,且经吸附的空气因其热量被带走,便产生水汽凝结而产生水滴并置留在集热片31上,如此经过集热片31后的空气便形成低温且干燥的空气,此时干、冷的空气被区隔在本体10所设的隔板11上部的空间内,而集热片31中所流出的冷媒因带走热量而形成″热″冷媒,其从蒸发器30流出后,″热″冷媒进入到加压泵20后,加压输送到本体10上方的冷凝器40内,此时″热″冷媒便将热量经由冷凝器40内密集排列的散热片41巨大的散热面积散热,该散热片41散热的原理与前述蒸发器30中集热片31冷却的原理相同,不同的地方只是将集热转变为散热。因此,其原本通过蒸发器30的干、冷空气经由吸气风扇70的抽排后,再通过释放温度的冷凝器40便形成干燥且高温的空气,另该″热″冷媒通过冷凝器40的散热片41后,已将温度大量释放,在流出冷凝器40后,冷媒的温度只成为稍微较高的温度,并沿冷媒管21流入本体10底部的冷、热交换器50中,借由冷、热交换器50旋转管路的水温再次带走冷媒的温度,至流出冷、热交换器50时,冷媒便恢复到正常温度而流入原本的干燥过滤器22,并依上述的工作过程循环动作,其冷、热交换器50则是由一端的冷水入口52进冷水,在环绕管路中将较高温冷媒的温度带走而成为热水,再由另一端热水出口51流出排放,或带往散热水塔等机器进行排热后再回收使用。上述的工作循环即是传统除湿干澡机的动作原理,但传统除湿干燥机的冷、热交换器50中的冷、热水只供降温使用,便产生出以下的缺点如果整体运转的时间过长时,其在冷、热交换器50中的水便必须以相当的水量持续流通,所需耗费的水量相当大,又其单纯使用于降低冷媒温度,却要使用如此庞大的水量,需花费巨资投资建造水源的散热回收系统,投资大得到的效益却不多,实不合乎成本效益。有鉴于此,本技术设计人以丰富的设计经验及专业知识,针对传统产品的缺点努力加以改良,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试制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一种能改善传统产品缺点的除温干燥机。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点,而提供一种改良结构的除湿干燥机,使其利用在本体中加装水介质的蒸发器、水介质的冷凝器,借由其水管的延伸与两装置连接,可以达到将水的冷、热输送功效提高至最大,更因其整体功能的提高,使其原有加压泵所需的输出力亦可随着降低,进而使用电成本连带降低,而可获最大的使用效益。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改良结构的除湿干燥机,其以一外框为本体,该本体内包括设有一干燥过滤器,一蒸发器其内部设有集热片及管线,一加压泵,一冷凝器内部设有散热片及管线,及一冷、热交换器,上述结构均以冷媒管相连接流通,并设有一控制盒外接一控制仪,本体中段设有冷凝器,其与加压泵间设有一隔板,蒸发器与冷凝器间设有一吸气风扇,其特征在于上述本体外接水管通入一设在蒸发器外缘的水介质蒸发器,该水介质蒸发器连接一流通水管,连接至设在冷凝器上方的水介质冷凝器,该冷凝器再连接流出水管至下方的冷、热交换器上,形成将水的冷热输送能力提高至最大的整体配合结构。本技术的目的还可由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改良结构的除湿干燥机,其中所述的本体其外连接水源水管,该水源水管由冷水入口进入本体内,与设在蒸发器前方的水介质蒸发器接通,接通位置为水介质蒸发器外框上所设的内部管线入口处,该内部管线为贯穿水介质蒸发器内排状设置的众多集热片的输热管线,其再在外框出口处旁形成一出口处,并与枢通的水管连接,又往上延伸至设在原有冷凝器下方所设水介质冷凝器的外框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结构的除湿干燥机,其以一外框为本体,该本体内包括设有一干燥过滤器,一蒸发器其内部设有集热片及管线,一加压泵,一冷凝器内部设有散热片及管线,及一冷、热交换器,上述结构均以冷媒管相连接流通,并设有一控制盒外接一控制仪,本体中段设有冷凝器,其与加压泵间设有一隔板,蒸发器与冷凝器间设有一吸气风扇,其特征在于:上述本体外接水管通入一设在蒸发器外缘的水介质蒸发器,该水介质蒸发器连接一流通水管,连接至设在冷凝器上方的水介质冷凝器,该冷凝器再连接流出水管至下方的冷、热交换器上,形 成将水的冷热输送能力提高至最大的整体配合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桂昌
申请(专利权)人:张桂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