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4487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7: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茶几,包括桌板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由一块支撑板首尾相连并在空间上弯折而成,且所述支撑板弯折后形成共面的至少三个着地部和共面的至少三个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桌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茶几,其结构简单,稳定可靠,同时具有极好的美观性和艺术性,在搬运时也十分轻便。

tea t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茶几
本技术涉及茶几
,尤其涉及一种结果简单、美观轻巧的茶几。
技术介绍
茶几是中国家庭常用的一种家具,在现代社会中,茶几的应用范围更广,例如在酒店或者办公室内都能见到。茶几一般是用来摆放茶具,供人们饮茶用的。但是现有的茶几,尤其是一些多功能的茶几,结构十分复杂,不仅生产成本高,并且缺乏美观性和艺术性,由于茶几的主要作用和功能是用于摆放物品以及饮茶,因此茶几的美观性和艺术性是十分重要的。中国专利申请201620723352.4公开了一种茶几,包括基座和面板,所述基座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与所述面板之间连接有两组呈四边形设置的连杆机构,每一组连杆机构包括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与所述面板的底壁的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面板与所述容纳腔内壁之间还连接有气弹簧,所述气弹簧的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杆体以及第二杆体与面板底壁的转动连接点之间,所述气弹簧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杆体以及第二杆体与容纳腔内壁的转动连接点之间。其通过十分复杂的机械机构实现桌板的升降以及保证桌板的稳定性,然而桌板的稳定性并不需要复杂的结构进行支撑,相反,简单可靠的结构更适合需要美观性和艺术性的茶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茶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茶几结构复杂、缺乏美观性和艺术性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茶几,包括桌板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由一块支撑板首尾相连并在空间上弯折而成,且所述支撑板弯折后形成共面的至少三个着地部和共面的至少三个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桌板固定连接。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茶几,其结构简单,稳定可靠,同时具有极好的美观性和艺术性,在搬运时也十分轻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4所示,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茶几,包括桌板1和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由一块支撑板首尾相连并在空间上弯折而成,且所述支撑板弯折后形成共面的至少三个着地部3和共面的至少三个支撑部4,所述支撑部4与所述桌板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宽度为60-120mm;所述支撑部4与所述桌板1粘接或焊接连接。上述方案中的茶几结构简单,稳定可靠,同时具有极好的美观性和艺术性,在搬运时也十分轻便。优选的,所述桌板1为圆形、椭圆形、矩形中的一种。桌板1的作用格式用于摆放和实用,因此桌板的形状尽可能满足美观性能和艺术性能时,满足使用要求即可。优选的,所述支撑架2的正投影成矩形,且所述支撑架2四个侧面的投影均为Z字形。Z字形的一方面显得结构简单,使得茶几的桌板下部具有足够的透光性,因此视野较好,在使用时,围坐在茶几周围的人具有更好的舒适度体验;另外最主要的好处是,由于支撑架是首尾相连并且每个侧面都是Z字形,因此必然每个侧面上就会出现两个着地部与地面的接触线是相互垂直的,这样就保证了茶几在地面上的稳定性,并且就有极好的美观性和艺术性,要搬动时,也十分方便。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茶几,包括桌板和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由一块支撑板首尾相连并在空间上弯折而成,且所述支撑板弯折后形成共面的至少三个着地部和共面的至少三个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桌板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茶几,包括桌板和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由一块支撑板首尾相连并在空间上弯折而成,且所述支撑板弯折后形成共面的至少三个着地部和共面的至少三个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桌板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几,其特征在于:所述桌板为圆形、椭圆形、矩形中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娴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博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