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车载服务器启动环境温度控制系统、方法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743110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7: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车载服务器启动环境温度控制系统、方法及车辆,所述车辆车载服务器启动环境温度控制系统包括:包括:温度检测模块,装设于车载服务器处,用于检测所述车载服务器所处的环境温度;温度控制模块,与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相连,用于根据所述温度检测模块检测的环境温度控制车辆空调工作,以通过所述车辆空调的空调风调节所述车载服务器所处的环境温度。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汽车空调风对车载服务器所在位置空间的环境温度进行调节,使车载服务器处在合适的环境温度中,保证车载服务器顺利启动和平稳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车载服务器启动环境温度控制系统、方法及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是涉及车辆智能控制
,具体为一种车辆车载服务器启动环境温度控制系统、方法及车辆。
技术介绍
汽车暴露在外界环境中,车内温度受外界自然环境影响,存在低温和高温两种情况。车载服务器的启动和运行需要适合的温度环境,车载服务器启动时一般要求环境温度最低温>0℃,运行时最高环境温度<50℃;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车载服务器所处空间的环境温度进行控制和调节,以保证车载服务器正常启动和平稳运行。在冬季,外界环境温度通常在0℃以下,对车载服务器的启动会有影响;尤其在高纬度地区,环境温度通常低于-20℃[1],车载服务器无法启动。在夏季,外界环境气温通常在30℃以上,离路面1m左右,最高气温超过40℃(见图1),汽车暴露在阳光下且内部是密封环境,通风换热条件不良,车内的温度在夏季最高可以达到70℃~80℃。当汽车车内的车载服务器在过高的环境温度下启动并运行,会加重散热系统的负担,可能导致运行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车载服务器启动环境温度控制系统、方法及车辆,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有效调节车载服务器所处环境空间的温度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车载服务器启动环境温度控制系统,包括:温度检测模块,装设于车载服务器处,用于检测所述车载服务器所处的环境温度;温度控制模块,与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相连,用于根据所述温度检测模块检测的环境温度控制车辆空调工作,以通过所述车辆空调的空调风调节所述车载服务器所处的环境温度。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车辆车载服务器启动环境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空调风道,供所述车辆空调的空调风流通;所述空调风道的风道入口配置于车辆空调的出风处,接收来自于车辆空调的空调风;所述空调风道的的风道出口配置于所述车载服务器所处,将接收的空调风吹向所述车载服务器所处的环境中,以调节所述车载服务器所处的环境温度;空调阀门,装设于所述空调风道的风道入口处,根据所述温度检测模块检测的环境温度控制所述空调阀门打开或关闭,以控制车辆空调的空调风是否进入所述空调风道。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车载服务器配置于车辆的后备厢内,所述空调风道经车辆车厢底板铺设至所述车载服务器所处。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温度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比较单元,用于将检测的环境温度与低温阈值进行比较,并输出第一比较结果;第二比较单元,用于将检测的环境温度与高温阈值进行比较,并输出第二比较结果;空调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比较单元和所述第二比较单元相连,在所述第一比较结果为环境温度小于低温阈值时,控制所述车辆空调处于暖风工作模式;在所述第二比较结果为环境温度大于高温阈值时,控制所述车辆空调处于冷风工作模式;在所述第一比较结果为环境温度大于低温阈值且所述第二比较结果为环境温度小于高温阈值时,控制所述车辆空调处于停止运行工作模式。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温度控制模块配置于车辆ECU中。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温度检测模块包括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车辆车载服务器启动环境温度控制系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车载服务器启动环境温度控制方法,包括:检测车载服务器所处的环境温度;根据检测的所述环境温度控制车辆空调工作,以通过所述车辆空调的空调风调节所述车载服务器所处的环境温度。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通过一空调风道将接收的空调风吹向所述车载服务器所处的环境中,通过控制一空调阀门的打开或关闭打开或关闭控制车辆空调的空调风是否进入所述空调风道,以调节所述车载服务器所处的环境温度。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汽根据检测的环境温度控制车辆空调工作的一种实现方式包括:分别将检测的环境温度与低温阈值、高温阈值进行比较,若环境温度小于低温阈值,则控制所述车辆空调处于暖风工作模式,环境温度大于高温阈值,则控制所述车辆空调处于冷风工作模式,若环境温度大于低温阈值且所述第二比较结果为环境温度小于高温阈值,则控制所述车辆空调处于停止运行工作模式。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车辆车载服务器启动环境温度控制系统、方法及车辆,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利用汽车空调风对车载服务器所在位置空间的环境温度进行调节,使车载服务器处在合适的环境温度中,保证车载服务器顺利启动和平稳运行。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车辆车载服务器启动环境温度控制系统的原理结构框图。图2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车辆车载服务器启动环境温度控制系统的原理结构框图。图3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温度控制模块的原理结构框图。图4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车载服务器和空调风道的安装位置侧视示意图。图5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车载服务器和空调风道的安装位置主视示意图。图6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车辆车载服务器启动环境温度控制方法的实例流程示意图。图7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车辆车载服务器启动环境温度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8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车辆车载服务器启动环境温度控制的测试数据曲线图。元件标号说明100车辆车载服务器启动环境温度控制系统110温度检测模块120温度控制模块121第一比较单元122第二比较单元123空调控制单元130空调风道140空调阀门200车载服务器300车辆空调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请参阅图1至图8。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车载服务器启动环境温度控制系统、方法及车辆,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有效调节车载服务器所处环境空间的温度的问题。以下将详细阐述本实施例的一种车辆车载服务器启动环境温度控制系统、方法及车辆的原理及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创造性劳动即可理解本实施例的一种车辆车载服务器启动环境温度控制系统、方法及车辆。...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车载服务器启动环境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温度检测模块,装设于车载服务器处,用于检测所述车载服务器所处的环境温度;/n温度控制模块,与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相连,用于根据所述温度检测模块检测的环境温度控制车辆空调工作,以通过所述车辆空调的空调风调节所述车载服务器所处的环境温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车载服务器启动环境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温度检测模块,装设于车载服务器处,用于检测所述车载服务器所处的环境温度;
温度控制模块,与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相连,用于根据所述温度检测模块检测的环境温度控制车辆空调工作,以通过所述车辆空调的空调风调节所述车载服务器所处的环境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车载服务器启动环境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车载服务器启动环境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
空调风道,供所述车辆空调的空调风流通;所述空调风道的风道入口配置于车辆空调的出风处,接收来自于车辆空调的空调风;所述空调风道的的风道出口配置于所述车载服务器所处,将接收的空调风吹向所述车载服务器所处的环境中,以调节所述车载服务器所处的环境温度;
空调阀门,装设于所述空调风道的风道入口处,根据所述温度检测模块检测的环境温度控制所述空调阀门打开或关闭,以控制车辆空调的空调风是否进入所述空调风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车载服务器启动环境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服务器配置于车辆的后备厢内,所述空调风道经车辆车厢底板铺设至所述车载服务器所处。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车辆车载服务器启动环境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模块包括:
第一比较单元,用于将检测的环境温度与低温阈值进行比较,并输出第一比较结果;
第二比较单元,用于将检测的环境温度与高温阈值进行比较,并输出第二比较结果;
空调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比较单元和所述第二比较单元相连,在所述第一比较结果为环境温度小于低温阈值时,控制所述车辆空调处于暖风工作模式;在所述第二比较结果为环境温度大于高温阈值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戚德彬项品义陈雪锋薛冬锐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