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车自适应减震装置、商用车悬架系统以及车辆减震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43101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7: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公开了一种商用车自适应减震装置、商用车悬架系统以及车辆减震方法。其中,所述商用车自适应减震装置包括距离传感器(10),所述距离传感器(10)用于测量所述距离传感器(10)与路面之间的距离;减震器(30),所述减震器(30)用于对车轮提供支撑和减少车辆震动,所述减震器(30)设置为阻尼可变的减震器;控制器(20),所述控制器(20)与所述距离传感器(10)电连接,根据所述距离传感器(10)的测量信号调整所述减震器(30)的阻尼大小。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控制器(20)能够根据距离传感器(10)反馈的信息调节减震器(30)的阻尼力,使车辆能够适应不同的路况,从而改善驾乘人员的舒适性。

Commercial vehicle adaptive damping device, commercial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and vehicle damp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商用车自适应减震装置、商用车悬架系统以及车辆减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商用车自适应减震装置、商用车悬架系统以及车辆减震方法。
技术介绍
悬架系统是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悬架是汽车的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其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扭,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减少由此引起的震动。只有性能良好的悬架系统,才能保证汽车具有良好的行驶平顺性、操纵稳定性和安全可靠性。减震器是悬架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用来抑制弹簧吸收震动后反弹时的震荡和吸收路面冲击的能量,以改善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震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跳跃的。减震器依靠阻尼力来抑制弹簧的跳跃。在车辆的行进过程中,减震器的阻尼一般是不可调节的,阻尼力太小,车身就会上下跳跃,阻尼力太大就会带来太大的阻力,妨碍弹簧正常工作,影响舒适性。而对于一些车辆而言,例如商用车,舒适性、平稳度是评价该类汽车的重要指标。现有商用车减震器的阻尼力一般是不可调的,不能根据路面情况主动适应路面的起伏变化情况,如果车辆所行驶的路面起伏变化较大,减震效果就会很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或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商用车自适应减震装置,该装置能够根据不同的路况调整减震器的阻尼大小,从而改善驾乘人员的舒适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商用车自适应减震装置,包括: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距离传感器与路面之间的距离;减震器,所述减震器用于对车轮提供支撑和减少车辆震动,所述减震器设置为阻尼可变的减震器;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距离传感器电连接,根据所述距离传感器的测量信号调整所述减震器的阻尼大小。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控制器能够根据距离传感器反馈的信息调节减震器的阻尼力,使车辆能够适应不同的路况,从而改善驾乘人员的舒适性。进一步地,所述减震器设置为四个,分别安装在车辆前、后、左、右的悬架上。进一步地,减震器设置为磁流变减震器。进一步地,所述距离传感器安装在车辆头部。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设置为ECU。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商用车悬架系统,所述商用车悬架系统包括上述的商用车自适应减震装置。采用上述的商用车自适应减震装置的商用车悬架系统,能够根据不同路况调整减震器的阻尼力,使车辆能够适应不同的路况,从而改善驾乘人员的舒适性。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减震方法,所述车辆减震方法包括所述商用车自适应减震装置;所述距离传感器测量其与路面的距离,并将测量的数值传递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收到所述距离传感器的信号后,对所述减震器的阻尼进行调整。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控制器能够根据距离传感器反馈的信息,调节减震器的阻尼力,使车辆能够适应不同的路况,从而改善驾乘人员的舒适性。进一步地,所述距离传感器用于测量其与前方路面H米处的距离。进一步地,所述距离传感器发出的激光与路面的夹角设置为A;T时间时,所述距离传感器测量的数值为L,T+X时间时,所述距离传感器测量的数值为L+Y;通过所述控制器计算T时间与T+X时间路面的高度差Z;所述控制器根据高度差Z调整所述减震器的阻尼。进一步地,所述商用车自适应减震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车辆行进速度的速度传感器,所述速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并将速度信号传递给所述控制器;所述速度传感器将车辆的行进速度传递给所述控制器后,结合高度差Z调整所述减震器的阻尼。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商用车自适应减震装置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商用车悬架系统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商用车自适应减震装置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商用车自适应减震装置工作原理的示意图;图5是距离传感器如何测量路面与距离传感器之间的距离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距离传感器20控制器30减震器40速度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在装配使用状态下的方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轮廓的内、外。本专利技术中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商用车自适应减震装置,如图1所示,所述商用车自适应减震装置包括:距离传感器10,所述距离传感器10用于测量所述距离传感器10与路面之间的距离;减震器30,所述减震器30用于对车轮提供支撑和减少车辆震动,所述减震器30设置为阻尼可变的减震器;控制器20,所述控制器20与所述距离传感器10电连接,根据所述距离传感器10的测量信号调整所述减震器30的阻尼大小。上述中,优选地,如图5所示,将所述距离传感器10安装在车辆的头部位置,且位于车辆车轮的前方。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控制器20能够根据所述距离传感器10反馈的信息,根据不同的路况,调节所述减震器30的阻尼力,使车辆能够适应不同的路况,从而改善驾乘人员的舒适性。所述减震器30可以只设置在后轮的悬架上,前轮采用一般的减震器(阻尼力不可调整的减震器),为了提高整车的舒适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所述减震器30设置为四个,四个所述减震器30分别安装在车辆前、后、左、右的悬架上。在上述中,优选地,所述减震器30设置为磁流变减震器。由于磁流变减震器属于现有技术,目前已有部分车辆采用磁流变减震器,其结构和工作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已有公开资料中获知,因此,在本申请中就不再阐述磁流变减震器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优选地,所述控制器20设置为ECU(ElectronicControlUnit)(电子控制单元,又称“行车电脑”、“车载电脑”等)。由于ECU同样属于现有技术,并且已经被广泛使用在目前的车辆上,因此,在本申请就不再叙述ECU的具体结构以及其处理数据和控制减震器30的具体程序和工作原理。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商用车悬架系统,如图2所示,所述商用车悬架系统包括所述的商用车自适应减震装置。采用商用车自适应减震装置的商用车悬架系统,能够根据不同路况调整减震器30的阻尼力,使车辆能够适应不同的路况,从而改善驾乘人员的舒适性。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减震方法,如图1-图5所示,所述车辆减震方法包括所述商用车自适应减震装置;所述距离传感器10测量其与路面的距离,并将测量的数值传递给所述控制器20;所述控制器20接收到所述距离传感器10的信号后,对所述减震器30的阻尼进行调整。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控制器20能够根据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商用车自适应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距离传感器(10),所述距离传感器(10)用于测量所述距离传感器(10)与路面之间的距离;/n减震器(30),所述减震器(30)用于对车轮提供支撑和减少车辆震动,所述减震器(30)设置为阻尼可变的减震器;/n控制器(20),所述控制器(20)与所述距离传感器(10)电连接,根据所述距离传感器(10)的测量信号调整所述减震器(30)的阻尼大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商用车自适应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距离传感器(10),所述距离传感器(10)用于测量所述距离传感器(10)与路面之间的距离;
减震器(30),所述减震器(30)用于对车轮提供支撑和减少车辆震动,所述减震器(30)设置为阻尼可变的减震器;
控制器(20),所述控制器(20)与所述距离传感器(10)电连接,根据所述距离传感器(10)的测量信号调整所述减震器(30)的阻尼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轮悬架主动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30)设置为四个,分别安装在车辆前、后、左、右的悬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商用车自适应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减震器(30)设置为磁流变减震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商用车自适应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传感器(10)安装在车辆头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商用车自适应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20)设置为ECU。


6.一种商用车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商用车悬架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商用车自适应减震装置。


7.一种车辆减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水龙许恩永王衍学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