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动滚螺旋缠绕管成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4262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7: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动滚螺旋缠绕管成型机,包括驱动辊和包围套,所述包围套套设在驱动辊外,所述驱动辊的一端连接有动力源,所述驱动辊上沿周向均匀地设有多个滚轮,所述滚轮能够沿驱动辊的轴向转动。使用上述一种全动滚螺旋缠绕管成型机,能够减小螺旋管与驱动辊的摩擦,降低螺旋管在成型时轴向所受阻力,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动滚螺旋缠绕管成型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型材螺旋缠绕
,具体涉及一种全动滚螺旋缠绕管成型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城市地下污水排放管网中的管路多采用水泥预制管,但因它体积大,重量沉,随着国内城市年龄的增长,城市下面的水泥管道受日积月累的腐蚀和地质条件的变化影响,很多管道都有泄露问题却难以维修。现有技术中用于市政的管道,特别是大型的市政管道主要采用铸铁管、水泥管等。这些管道在制作时需要大型的模具,产品的运输业非常困难。还存在耐酸碱腐蚀性差等缺陷。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大力推进,给排水领域的技术创新也随之日新月异,水泥管正逐渐被重量轻、寿命长的螺旋塑料管取代。现有技术的成型机中,螺旋管在缠绕成型时,通过驱动辊和包围套将板材夹住,带动板材呈螺旋状向前转动,从而成型为螺旋管,因此在螺旋成型时,板材同时在周向和轴向运动。由于驱动辊要带动板材旋转,因此需要驱动辊和包围套之间的间隙将板材固定住,对板材施加了较大的压力,使得板材往轴向方向运动非常困难,会受到较大的阻力,导致成型效率低,影响生产进度,并且较大的摩擦还会刮花螺旋管的内壁,影响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全动滚螺旋缠绕管成型机,能够减小螺旋管与驱动辊的摩擦,降低螺旋管在成型时轴向所受阻力,提高生产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全动滚螺旋缠绕管成型机,包括驱动辊和包围套,所述包围套套设在驱动辊外,所述驱动辊上沿周向均匀地设有多个滚轮,所述滚轮能够沿驱动辊的轴向转动。螺旋管在成型时,内壁与滚轮相接触,螺旋管向轴向运动时,通过滚轮向轴向滑动,减小轴向所受的摩擦力,使螺旋管能够更顺畅地成型。上述一种全动滚螺旋缠绕管成型机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滚轮减小螺旋管的内壁在轴向所受的摩擦力,使出料更快,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辊上沿周向开设有多个凹槽,所述滚轮设置在凹槽内。设置在凹槽内,使滚轮的外侧更接近驱动辊,从而让螺旋管的内壁更贴近驱动辊,在驱动辊带动滚轮成型时,支撑更加稳固。进一步地,所述滚轮包括外辊筒、连接轴和轴承,所述连接轴的两端设有螺纹通孔,所述凹槽的两侧设有螺纹孔,所述连接轴与驱动辊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轴承设置在连接轴上,所述外辊筒套设置在轴承上。连接轴通过螺栓固定在驱动辊的凹槽中,外辊筒通过轴承相对于连接轴转动。进一步地,所述滚轮的母线呈圆弧状,且与螺旋管的内圆同心,所述滚轮的母线始终与螺旋管的内壁相贴合。呈圆弧状的滚轮,在转动时始终与螺旋管的内壁相贴,进一步减小摩擦力,使螺旋管更顺滑地沿轴向运动,并且避免刮花螺旋管的内壁。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滚轮沿周向设置为一个滚轮组,所述驱动辊上沿轴向均匀地设有多个滚轮组。多个滚轮组能够进一步地降低螺旋管内壁所受的摩擦力,成型更快。进一步地,相邻所述滚轮组的滚轮相错开,且相邻滚轮组的滚轮的母线能够合围呈圆形,并与螺旋管的内径相重合。相邻的滚轮组的母线组成一个整圆,使螺旋管的内壁与滚轮接触时所受的摩擦力更加均匀,得到的管道质量更好。进一步地,所述包围套包括多个辅助辊、端面护罩和主机安装法兰,所述驱动辊的一端与动力源相连接,所述主机安装法兰设置在驱动辊的靠近动力源的一侧;所述驱动辊的周向上的一侧为送料口,所述辅助辊绕驱动辊的除送料口的周向上均匀地布置,且设置方向与驱动辊相平行,所述辅助辊的两端分别与端面护罩和主机安装法兰可转动地连接。驱动辊通过动力源驱动旋转,带动送料口送入的板材进行缠绕,主机安装法兰用于安装整个装置。管道成型时,板材绕周向转动,在通过辅助辊进行引导板材绕周向缠绕,能够减小摩擦,使周向成型更加顺畅,避免使用硬质导向壳时出现的板材磨损的情况。进一步地,所述辅助辊包括从动辊和主动辊,所述主动辊的靠近主机安装法兰的一端穿过主机安装法兰并连接有动力源。从动辊没有动力驱动,主动辊具有动力驱动,驱动辊在带动板材周向缠绕时,主动辊能够提供辅助力,同时从动辊板材一起转动,也能够减小摩擦力。进一步地,所述主动辊具有4个,且沿周向均匀地布置。均匀分布的4个主动辊,使板材受力更均匀,成型得到的螺旋管质量更好。进一步地,所述端面护罩上沿周向设有多个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的另一端与主机安装法兰相连接。端面护罩通过连接支架与主机安装法兰连接,避免从动辊的位置出现偏差。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滚轮和驱动辊的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滚轮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滚轮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包围套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辅助辊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0-驱动辊、200-滚轮组、210-滚轮、211-连接轴、212-螺纹通孔、213-外辊筒、214-轴承、300-包围套、310-送料口、320-主机安装法兰、330-端面护罩、340-连接支架、350-辅助辊、351-从动辊、352-主动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部件或结构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至图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全动滚螺旋缠绕管成型机,包括驱动辊100和包围套300,包围套300套设在驱动辊100外,且包围套300上设有送料口310,将板材倾斜,并从送料口310送入到驱动辊100和包围套300之间,在驱动辊100的带动下,板材绕周向转动,并沿轴向运动,螺旋缠绕成螺旋管。具体地,驱动辊100上沿周向均匀地设置有多个滚轮210和凹槽,滚轮210数量与凹槽数量相同,且滚轮210设置在凹槽中。如图2所示,滚轮210能够沿驱动辊100的轴向转动,滚轮210包括外辊筒213、连接轴211和轴承214,连接轴211设置在凹槽内,且两端均设有螺纹通孔212,凹槽的两侧也设有螺纹孔,连接轴211通过螺栓固定在凹槽内。轴承214设置在连接轴211上,滚轮210套设在轴承214上,能够相对于连接轴211转动。在螺旋管成型时,板材被夹在滚轮210和包围套300之间,驱动辊100带动板材绕周向转动,并沿轴向出料,沿轴向运动时,螺旋管的内壁在滚轮210上滑动,从而减小了摩擦力,使螺旋管出料更加顺滑,生产效率更高。具体地,滚轮210的母线呈圆弧状,且与螺旋管的内圆同心,在滚轮210转动时,能够始终与螺旋管的内壁紧贴,防止滚轮210将螺旋管的内壁刮花,并降低对螺旋管内壁的阻力。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动滚螺旋缠绕管成型机,包括驱动辊和包围套,所述包围套套设在驱动辊外,所述驱动辊的一端连接有动力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辊上沿周向均匀地设有多个滚轮,所述滚轮能够沿驱动辊的轴向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动滚螺旋缠绕管成型机,包括驱动辊和包围套,所述包围套套设在驱动辊外,所述驱动辊的一端连接有动力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辊上沿周向均匀地设有多个滚轮,所述滚轮能够沿驱动辊的轴向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动滚螺旋缠绕管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辊上沿周向开设有多个凹槽,所述滚轮设置在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动滚螺旋缠绕管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包括外辊筒、连接轴和轴承,所述连接轴的两端设有螺纹通孔,所述凹槽的两侧设有螺纹孔,所述连接轴与驱动辊通过螺栓相连接;
所述轴承设置在连接轴上,所述外辊筒套设置在轴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动滚螺旋缠绕管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的母线呈圆弧状,且与螺旋管的内圆同心,所述滚轮的母线始终与螺旋管的内壁相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全动滚螺旋缠绕管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沿周向设置的多个所述滚轮为一个滚轮组,所述驱动辊上沿轴向均匀地设有多个滚轮组。


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佩杨金明罗著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里程管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