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沛翔专利>正文

一种低温烘焙乌龙茶茶叶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73869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6: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温烘焙乌龙茶茶叶的生产方法,低温烘焙乌龙茶的温度≤100℃可以保证有益成份更好的保留下来,从而更好保证饮茶能保健的效果,根据植物的特性,采取低温慢焙的方法,使植物内部结构发生改变,逐步去除茶叶的异味和杂质,而不是用强火猛攻造成有益成份也同时被焙死,低温烘焙能够更加完美的保持原生态的特性,本低温烘焙的工艺必须经过三道火(三次烘焙即烘干、烘焙、复焙),只是区别在于整个低温烘焙过程全部控制在≤100℃的范围,延长烘焙的时间,使得所烘焙的茶叶的色、香、味更加完美的具备原生态,并且茶叶成品达到色泽、香味极为稳定,饮用感觉润喉、回甘特别显著,更重要的是耐久性好,保质期较长,不容易反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温烘焙乌龙茶茶叶的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乌龙茶生产
,特别涉及一种低温烘焙乌龙茶茶叶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乌龙茶(oolongtea),亦称青茶、半发酵茶,品种较多,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中国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称之为“美容茶”、“健美茶”。乌龙茶为中国特有的茶类,主要产于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产。乌龙茶除了内销广东、福建等省外,主要出口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地区。主要生产地区是福建省武夷山市、安溪县等地。现有通常乌龙茶烘焙的温度>100℃,容易造成有益成份的流失以及味道的改变,也就是说不能保留原生态的色、香、味的最佳品质,导致所烘焙的茶叶的成品色泽暗淡、香味较差,影响乌龙茶的饮用感觉,且容易反青,造成乌龙茶保质期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低温烘焙乌龙茶茶叶的生产方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低温烘焙乌龙茶茶叶的生产方法,该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青:采下带驻芽的二、三片嫩叶,放入保鲜箱(笼)内收集;S2、晒青:将乌龙茶茶叶放在太阳下进行晾晒,鲜叶晒青程度以叶面光泽消失、叶质柔软、嫩叶叶缘稍卷、呈轻萎凋状为适度;S3、做青:将晒好的茶青进行做青处理,通过摇青机将茶青均匀翻滚,至叶缘三分之二呈现红褐、叶面微青色(或黄绿),叶脉、叶缘背卷呈汤匙状、外观挺硬、嫩叶手摸柔软如绸、散发出浓郁的茶香味即为适度;S4、杀青:将做青后的茶叶放入已加热的锅或滚筒杀青机内翻滚、炒青即为杀青;S5、揉捻:将杀青后的茶叶放入揉捻机内或用纱布包裹杀青后的茶叶,进行热揉、适当重压、快速、短时的原则,趁热将茶叶揉捻至出微汁,手感有汁即为乌龙茶茶叶热揉捻;同时进行整形(整条)。S6、烘干:采用全自动烘干机对揉捻后的乌龙茶茶叶进行加热烘干处理;S7、烘焙:将烘干处理后的茶叶放置在烘焙装置内进行烘焙加工;S8、复焙:将烘焙处理后的茶叶放置在烘焙装置内进行复焙加工。5、优选的,S6中茶叶烘干的温度在85-90℃之间,摊叶厚度2-3.5cm,烘干时间为10-15min,每隔5min翻拌一次,以手指压能碎为准即为适度,即可装箱打包,观其发酵再决定烘焙。优选的,S7中茶叶烘焙温度在100℃之内(不可大于100℃),烘焙时间为8-10h。优选的,S8中茶叶复焙是在茶叶烘焙的多日后观其发酵情况,决定再次烘焙,再次烘焙温度在100℃之内(不可大于100℃),烘焙时间为8-10h。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与传统的低温烘焙乌龙茶茶叶的生产方法相比较,该方法低温烘焙乌龙茶的温度≤100℃可以保证有益成份更好的保留下来,从而更好保证饮茶能保健的效果,根据植物的特性,采取低温慢焙的方法,使植物内部结构发生改变,逐步去除茶叶的异味和杂质,而不是用强火猛攻造成有益成份也同时被焙死,低温烘焙能够更加完美的保持原生态的特性,现有通常乌龙茶烘焙的温度>100℃容易造成有益成份的流失以及味道的改变,也就是说不能保留原生态的品质,本低温烘焙的工艺也是跟通常高温烘焙的工艺一样,都必须经过三道火(三次烘焙即烘干、烘焙、复焙)),只是区别在于整个低温烘焙过程全部控制在≤100℃的范围,延长烘焙的时间,使得所烘焙的茶叶的色、香、味更加完美的具备原生态,并且茶叶成品达到色泽、香味极为稳定,饮用感觉润喉、回甘特别显著,更重要的是耐久性好,也就是说保质期较长,不容易反青。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低温烘焙乌龙茶茶叶的生产方法,该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青:采下带驻芽的二、三片嫩叶,放入保鲜箱(笼)内收集;S2、晒青:将乌龙茶茶叶放在太阳下进行晾晒,鲜叶晒青程度以叶面光泽消失、叶质柔软、嫩叶叶缘稍卷、呈轻萎凋状为适度;S3、做青:将晒好的茶青进行做青处理,通过摇青机将茶青均匀翻滚,至叶缘三分之二呈现红褐、叶面微青色(或黄绿),叶脉、叶缘背卷呈汤匙状、外观挺硬、嫩叶手摸柔软如绸、散发出浓郁的茶香味即为适度;S4、杀青:将做青后的茶叶放入已加热的锅或滚筒杀青机内翻滚、炒青即为杀青;S5、揉捻:将杀青后的茶叶放入揉捻机内或用纱布包裹杀青后的茶叶,进行热揉、适当重压、快速、短时的原则,趁热将茶叶揉捻至出微汁,手感有汁即为乌龙茶茶叶热揉捻;同时进行整形(整条)。S6、烘干:采用全自动烘干机对揉捻后的乌龙茶茶叶进行加热烘干处理;S7、烘焙:将烘干处理后的茶叶放置在烘焙装置内进行烘焙加工;S8、复焙:将烘焙处理后的茶叶放置在烘焙装置内进行复焙加工。其中,S1中茶叶采青过程中按照“一芽一叶、一芽两叶、一芽三叶”的茶叶进行采摘收集。其中,S2中茶叶晒青过程中将采摘的茶叶中的杂叶杂物拣选去除。其中,S3中茶叶做青由摇青和晾青两个过程组成,采用摇青机将晒青的茶叶摇青,每筒装7-9kg,转速20r/min,在摇青过程中,叶片组织因振动而增强细胞吸水力,增进输导组织的输送机能,茎梗里的水分通过叶脉往叶片输送,梗里的香味物质随着水分向叶片转移,水分从叶面蒸发,而水溶性物质在叶片内积累起来。由于梗脉中的水分向叶片渗透,使摇青后叶子恢复苏胀状态,摇青之后进入晾青,晾青过程中,做青叶处于相对停止状态,叶片继续蒸发水分,叶片失水多,梗里失水少,叶片又呈凋萎状态,称为退青。在做青过程中,叶片进行着萎凋的化学变化,绿色逐渐减退,边缘部位逐渐变红,通过5-7次的摇青和晾青的交替进行。其中,S4中茶叶杀青时杀青机滚筒以15-25转/min的速度转动,一芽一叶的杀青时间为6-8min,一芽两叶杀青时间为8-12min,杀青后茶叶含水量65-70%。其中,S5中茶叶揉捻在炒青出锅后不待冷却立即趁热装桶揉捻,以每桶装叶量10斤左右,采用转速40-50转/分,揉捻时间4-6分钟,转数180-240转,揉捻过程中应当在揉桶中解决或翻拌一次,揉捻压力应掌握“轻、重、轻”。其中,S6中茶叶烘干的温度在85-90℃之间,摊叶厚度2-3.5cm,烘干时间为10-15min,每隔5min翻拌一次,以手指压能碎为准即为适度,即可装箱打包,观其发酵再决定烘焙。其中,S7中茶叶烘焙温度在100℃之内(不可大于100℃),烘焙时间为8-10h。烘焙时间则视茶叶需求而在8-10h作弹性选择,原料粗老而带微香的茶叶,烘焙时间宜缩短,幼嫩茶叶烘焙温度比粗老的茶叶微高。其中,S8中茶叶复焙是在茶叶烘焙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温烘焙乌龙茶茶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生产方法下步骤:/nS1、采青:采下带驻芽的二、三片嫩叶,放入保鲜箱(笼)内收集;/nS2、晒青:将乌龙茶茶叶放在太阳下进行晾晒,鲜叶晒青程度以叶面光泽消失、叶质柔软、嫩叶叶缘稍卷、呈轻萎凋状为适度;/nS3、做青:将晒好的茶青进行做青处理,通过摇青机将茶青均匀翻滚,至叶缘三分之二呈现红褐、叶面微青色(或黄绿),叶脉、叶缘背卷呈汤匙状、外观挺硬、嫩叶手摸柔软如绸、散发出浓郁的茶香味即为适度;/nS4、杀青:将做青后的茶叶放入已加热的锅或滚筒杀青机内翻滚、炒青即为杀青;/nS5、揉捻:将杀青后的茶叶放入揉捻机内或用纱布包裹杀青后的茶叶,进行热揉、适当重压、快速、短时的原则,趁热将茶叶揉捻至出微汁,手感有汁即为乌龙茶茶叶热揉捻;同时进行整形(整条)。/nS6、烘干:采用全自动烘干机对揉捻后的乌龙茶茶叶进行加热烘干处理;/nS7、烘焙:将烘干处理后的茶叶放置在烘焙装置内进行烘焙加工;/nS8、复焙:将烘焙处理后的茶叶放置在烘焙装置内进行复焙加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温烘焙乌龙茶茶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生产方法下步骤:
S1、采青:采下带驻芽的二、三片嫩叶,放入保鲜箱(笼)内收集;
S2、晒青:将乌龙茶茶叶放在太阳下进行晾晒,鲜叶晒青程度以叶面光泽消失、叶质柔软、嫩叶叶缘稍卷、呈轻萎凋状为适度;
S3、做青:将晒好的茶青进行做青处理,通过摇青机将茶青均匀翻滚,至叶缘三分之二呈现红褐、叶面微青色(或黄绿),叶脉、叶缘背卷呈汤匙状、外观挺硬、嫩叶手摸柔软如绸、散发出浓郁的茶香味即为适度;
S4、杀青:将做青后的茶叶放入已加热的锅或滚筒杀青机内翻滚、炒青即为杀青;
S5、揉捻:将杀青后的茶叶放入揉捻机内或用纱布包裹杀青后的茶叶,进行热揉、适当重压、快速、短时的原则,趁热将茶叶揉捻至出微汁,手感有汁即为乌龙茶茶叶热揉捻;同时进行整形(整条)。
S6、烘干:采用全自动烘干机对揉捻后的乌龙茶茶叶进行加热烘干处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沛翔
申请(专利权)人:李沛翔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