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栽培基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738424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6: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食用菌栽培基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食用菌栽培基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淮山渣10‑20份、凤梨渣5‑10份、菌渣8‑16份、微囊藻素3‑8份、琼脂6‑9份和复硝酚钠3‑5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食用菌栽培基料对淮山渣、菌渣和凤梨渣的利用减少了传统工艺中栽培基料原料用量,节省了食用菌栽培基料制备成本,同时解决了食品加工下脚料处理不当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变废为宝,经济效益高,同时,本申请的栽培基料从从配方到生产过程均不添加任何有害物质,所得到的基料科学合理,制备方法简单,能够为食用菌的生长提供充足合理的养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用菌栽培基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食用菌栽培
,特别涉及一种食用菌栽培基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常见的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口蘑、红菇、灵芝、虫草、松露、百灵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其中有:羊肚菌、马鞍菌、块菌等。已有传统技术中,食用菌栽培习惯上采用棉子壳、杂木屑及其它农作物秸杆如稻草、麦杆、玉米杆、豆杆、玉米芯等,并配合以牛粪、马粪、猪粪、鸡粪等畜禽粪便为主要原料为配制栽培料的材料。然而,现有食用菌栽培基质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1.对栽培基灭菌不不科学,灭菌不到位,使得培养基中的嗜热耐酸性的芽杆菌及其它杂菌影响了栽培食用菌的生长,栽培的食用菌产量不高,达不到栽培食用菌的经济效益;2.栽培基质的养分不足,使得食用菌生长缓慢;3.栽培基质有对食用菌菌丝生长不利的物质,影响食用菌生长过程中对养分的吸收。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通过提供一种食用菌栽培基料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食用菌栽培基料对淮山渣、菌渣和凤梨渣的利用减少了传统工艺中栽培基料原料用量,节省了食用菌栽培基料制备成本,同时解决了食品加工下脚料处理不当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变废为宝,经济效益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食用菌栽培基料,该食用菌栽培基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淮山渣10-20份、凤梨渣5-10份、菌渣8-16份、微囊藻素3-8份、琼脂6-9份和复硝酚钠3-5份。上述原料中,淮山渣为淮山榨汁后所得滤渣(下脚料),凤梨渣为凤梨榨汁后所得滤渣(下脚料)。本专利技术中,进一步地,所述食用菌栽培基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淮山渣15份、凤梨渣7份、菌渣12份、微囊藻素6份、琼脂8份和复硝酚钠4份。本专利技术中,进一步地,所述菌渣是将栽培食用菌后的副产物即菌糠进行进一步处理后所得,所述处理方式如下:将食用菌栽培后剩下的固体废物粉碎过30目筛,得到菌渣粉,接着在菌渣粉中按质量比为菌渣粉:蚯蚓种苗等于10:1-2的比例放入蚯蚓种苗,得到培养基质,将培养基质于温度为26-28℃,湿度为62-65%的条件下培养一个月,然后将培养基质进行烘干,粉碎至40-50目筛,即可得到所述菌渣。本专利技术中,进一步地,所述凤梨渣为改性后的凤梨渣,其通过以下方法得到:a.将凤梨渣进行干燥、粉碎,然后加入离子液体至凤梨渣的质量浓度为4-9%,接着于转速为85-100r/min、温度为100-105℃的条件下搅拌30-50min,得到凤梨渣溶液,再加入凤梨渣溶液5-6倍体积的水充分搅拌30-60min,接着离心收集沉淀,并将沉淀在50-55℃的条件下进行真空干燥3-5h,得到再生凤梨渣;b.将步骤a所得再生凤梨渣加适量水充分混匀,再加入纤维素酶进行酶解,得到改性凤梨渣。本专利技术中,进一步地,所述的纤维素酶解的条件为:pH值为5-6,温度为50-60℃,酶解时间为9-11h。本专利技术中,进一步地,所述离子液体为季铵盐类离子液体、胍盐类离子液体、多元胺类离子液体、吡咯啉类离子液体和苯并三氮唑类离子液体中的一种。本专利技术中,进一步地,所述菌糠具体是利用中草药渣、油菜籽壳、米糠、果糖、磷酸二氢钾按照重量比为3-5:4-5:2-3:2:1-2混合后栽培食用菌后的副产物。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一种食用菌栽培基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为:将所述淮山渣、凤梨渣、菌渣、微囊藻素、琼脂和复硝酚钠采用机械搅拌的方式混合均匀,得到混合基质,接着调节混合基质的pH为6-8,然后在70-80℃下进行灭菌处理2-4h,即可得到所述食用菌栽培基料。制得后再将处理后的食用菌栽培基料灌装入制作食用菌培养基包装袋的菌棒形式,菌棒直径为15-25cm,该菌棒即可用于食用菌栽培。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食用菌栽培基料对淮山渣、菌渣和凤梨渣的利用减少了传统工艺中栽培基料原料用量,节省了食用菌栽培基料制备成本,同时解决了食品加工下脚料处理不当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变废为宝,经济效益高,同时,本申请的栽培基料从从配方到生产过程均不添加任何有害物质,所得到的基料科学合理,制备方法简单,能够为食用菌的生长提供充足合理的养分。2.本专利技术组成食用菌栽培原料中,淮山渣能够提供充足的蛋白质,凤梨渣为经过水解改性处理所得,采用离子液体对凤梨渣其进行再生处理,然后用纤维素酶进行水解,凤梨渣中主要含有纤维素、还原糖等成分,溶解后的纤维素溶液加水之后可使纤维素沉淀析出,实现纤维素的再生,再生过程可去除木质素成分,降低对后续酶水解过程的抑制作用,同时再生过程可使纤维素分子中部分氢键断裂,聚合度、结晶度降低,使纤维素的表面形态发生改变,表面积增大,进而与酶的接触面积增大,对凤梨渣的利用为栽培基质减少了传统工艺中提供碳源的栽培基质原料用量,节省了栽培基质制备成本;微囊藻素中富含有活性氧,食用菌中低浓度的活性氧作为第二信使能在食用菌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中介导多种应答反应,复硝酚钠与食用菌接触后能迅速渗透到食用菌体内,促进细胞的原生质流动,提高细胞活力,将微囊藻素和复硝酚钠配合使用,微囊藻素能够在复硝酚钠的带动下也能迅速的渗透至食用菌体内,添加的菌渣是经过微生物转换的粗纤维生物质,栽培原料所含难溶性大分子化合物被菌丝体分解变成简单可溶性物质,可有效地提高被食用菌吸收利用的养分,不仅如此,菌渣具有疏松多孔性能增加有机质含量,促进腐殖质和团粒基团的形成与转化,提高栽培基料的保水性能和肥力,肥效分散均匀。3.本专利技术将利用蚯蚓将菌渣转化成食用菌培养基料,将含有蚯蚓的高蛋白菌渣与其他原料进行组合,解决菌渣无法循环利用的问题,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3.本专利技术的食用菌栽培基质通用性强,适用于大多数木腐型食用菌(如灵芝、杏鲍菇、猴头菇、金针菇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的实施例可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可以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食用菌栽培基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淮山渣100份、凤梨渣5份、菌渣8份、微囊藻素3份、琼脂6份和复硝酚钠3份。本实施例还提供上述一种食用菌栽培基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凤梨渣:a.将凤梨渣进行干燥、粉碎,然后加入离子液体至凤梨渣的质量浓度为4%,接着于转速为85r/min、温度为100℃的条件下搅拌30min,得到凤梨渣溶液,再加入凤梨渣溶液5倍体积的水充分搅拌30min,接着离心收集沉淀,并将沉淀在50℃的条件下进行真空干燥3h,得到再生凤梨渣;b.将步骤a所得再生凤梨渣加适量水充分混匀,再加入纤维素酶进行酶解,得到凤梨渣;所述的纤维素酶解的条件为:pH值为5-6,温度为50℃,酶解时间为9h;所述离子液体为季铵盐类离子液体;(2)制备菌渣:将栽培食用菌后的副产物即菌糠进行进一步处理后所得,所述处理方式如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食用菌栽培基料,其特征在于,该食用菌栽培基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淮山渣10-20份、凤梨渣5-10份、菌渣8-16份、微囊藻素3-8份、琼脂6-9份和复硝酚钠3-5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菌栽培基料,其特征在于,该食用菌栽培基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淮山渣10-20份、凤梨渣5-10份、菌渣8-16份、微囊藻素3-8份、琼脂6-9份和复硝酚钠3-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栽培基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用菌栽培基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淮山渣15份、凤梨渣7份、菌渣12份、微囊藻素6份、琼脂8份和复硝酚钠4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栽培基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渣是将栽培食用菌后的副产物即菌糠进行进一步处理后所得,所述处理方式如下:将食用菌栽培后剩下的固体废物粉碎过30目筛,得到菌渣粉,接着在菌渣粉中按质量比为菌渣粉:蚯蚓种苗等于10:1-2的比例放入蚯蚓种苗,得到培养基质,将培养基质于温度为26-28℃,湿度为62-65%的条件下培养一个月,然后将培养基质进行烘干,粉碎至40-50目筛,即可得到所述菌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栽培基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凤梨渣为改性后的凤梨渣,其通过以下方法得到:a.将凤梨渣进行干燥、粉碎,然后加入离子液体至凤梨渣的质量浓度为4-9%,接着于转速为85-100r/min、温度为100-105℃的条件下搅拌30-50min,得到凤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海江韦民政杨曼生黄红杨唐秀桦熊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南宁市昇立中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