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株菌株Cd2及其应用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株菌株Cd2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16191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菌株Cd2及其应用。一株菌株Cd2,所述菌株Cd2的分类学名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保藏号为GDMCC No.64110。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形态学观察、革兰氏染色和16S rRNA序列测序对筛选的菌株进行鉴定,并测定其对十字花科黑腐病菌和果蔗霉变病菌梨孢假壳菌的抑制效果,获得一株菌株Cd2,其对十字花科黑腐病菌和果蔗霉变病菌梨孢假壳菌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为十字花科黑腐病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及果蔗霉变病害的生物防治领域带来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学,具体涉及一株菌株cd2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1、十字花科黑腐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xcc)是引起十字花科植物(包括许多重要的经济作物,如白菜、花椰菜、甘蓝、芥菜、萝卜和芜菁等)黑腐病病原菌。十字花科植物一类重要的粮食作物,具有庞大的种植面积及市场份额,是人类餐桌主要的成分,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十字花科黑腐病菌侵入植物要通过水孔或伤口,在植物细胞的质外体空间增殖并顺着维管束延伸,当病斑变得越来越大,叶会变黑,且病斑的形状变成v字形,因此叫做黑腐病。黑腐病的侵染能力很强,对生长在热带及亚热带十字花科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极严重的影响。

2、在过去,黑腐病防治策略应采取农业防治为主,使用无病种子,辅以药剂防治的综合措施,。比如发病初期及时喷施72%农用硫酸链霉素、新植霉素、50%dt、60%百菌通、10%高效杀菌宝、14%络氨铜水剂等。然而,化学药剂剂长期使用会诱发病原菌产生抗药性,而且化学合成杀菌剂的药物残留对人类和环境安全有潜在很大的危害。因此,生物防治已逐步取代化学杀菌剂的使用,也成为了控制植物病害的主要方式,其中拮抗微生物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成为了研究热点。

3、果蔗(又称鲜食甘蔗)具有丰富的营养,富含葡萄糖、蔗糖和果糖等易吸收的糖类,以及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尤其是铁含量高达9mg/kg,因此又被称为补血果。果蔗因其口感甜蜜、营养丰富,且具有补益身体之功效,而深受消费者喜爱。目前,我国甘蔗种植区域已由过去的江南8省(区)扩延到22省(市、区),全国蔗地总面积约27.0万公顷,年总产量超过2000万吨,产值超过200亿元人民币。我国的甘蔗种植主要集中在广西、广东、福建、云南、海南、四川、江西等南方地区,仅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就超过2.7万公顷,约占全国种植面积的10%,居全国首位。每年元旦前后至春节前后为甘蔗的集中采收季节,大量甘蔗运往我国北方地区的消费市场,但甘蔗在运输和贮存期间极易受病原菌侵染,发生变质,并产生微生物毒素。自1972年我国首次发生变质甘蔗引起中毒病例以来,几乎每年都有因食用变质甘蔗而引起中毒的病例发生。从霉变果蔗中可分离出真菌,经鉴定为果蔗梨孢假壳菌(arthrinium arundinis)。果蔗梨孢假壳菌的代谢产物中含有3-硝基丙酸,是一种神经毒素,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已有研究证实,误食含高浓度3-npa的变质甘蔗可导致严重的食物中毒,临床上一般表现为食用变质甘蔗后2-5h出现中毒症状,轻者伴有恶心、呕吐、腹痛、泻肚等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出现晕厥、视物不清晰、不能站立;重症者则手脚颤抖,阵发性强直抽搐,甚至出现昏迷,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措施。因此,对于如何防止果蔗在贮藏或者运输过程中发生霉变是一件亟待解决的科学难题。

4、在过去,化学合成杀菌剂通常被作为水果采后保鲜的主要方式,然而,化学合成杀菌剂长期使用会诱发病原菌产生抗药性,而且化学合成杀菌剂的药物残留对人类和环境安全有潜在很大的危害。因此,生物防治已逐步取代化学杀菌剂的使用,也成为了控制果蔬采后病害的主要方式,其中拮抗微生物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成为了研究热点。目前,能够抑制果蔬采后病害的拮抗微生物有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和酵母菌属及真菌等。

5、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作为一类根际促生菌,广泛应用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该类微生物防治植物病害的机理主要包括:产生多种抗生素、有效的根际定殖及竞争根际营养、降解微生物的酶类及诱导系统抗性作用,使其可开发成微生物活菌制剂等一系列生物防治产品。近年来,一系列具有很好生物防治效果的根际来源铜绿假单胞菌陆续被分离和鉴定。这些铜绿假单胞治多种物真菌或细菌类病害,称之为铜绿假单胞菌生防菌株。

6、菌株cd2是从根际土壤筛选分离出现的一株铜绿假单胞菌,将其与十字花科黑腐病菌和梨孢假壳菌平板对峙培养,及通过剪叶法同时接种十字花科黑腐病菌和菌株cd2,发现菌株cd2对十字花科黑腐病菌和果蔗霉变病菌梨孢假壳菌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可以为开发防治十字花科黑腐病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及开发新型果蔬保鲜剂提供技术支持,目前尚未见有相关报道。

7、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株菌株cd2及其应用。

2、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株菌株cd2,其是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矿土中采集分离得到的,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于2023年12月05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地址: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保藏编号:gdmcc no.64110。

3、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所述菌株cd2在抑制十字花科黑腐病菌和抑制梨孢假壳菌菌丝生长中的应用。

4、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所述菌株cd2在防治十字花科黑腐病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和防止果蔗霉变中的应用。

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6、本专利技术通过形态学观察、革兰氏染色和16s rrna序列测序对筛选的菌株进行鉴定,并测定其对十字花科黑腐病菌和果蔗霉变病菌梨孢假壳菌的抑制效果,获得一株菌株cd2,其对十字花科黑腐病菌和果蔗霉变病菌梨孢假壳菌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为十字花科黑腐病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及果蔗霉变病害的生物防治领域带来广阔的应用前景。

7、保藏信息说明

8、菌株cd2,保藏编号为gdmcc no.64110,保藏日期为2023年12月05日,保藏单位为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地址为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株菌株Cd2,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株Cd2的分类学名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保藏号为GDMCC No.641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菌株Cd2在抑制十字花科黑腐病菌和抑制梨孢假壳菌菌丝生长中的应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菌株Cd2在防治十字花科黑腐病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和防止果蔗霉变中的应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株菌株cd2,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株cd2的分类学名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保藏号为gdmcc no.64110。

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雪莲廖洁蒋文艳王天顺陈伟卢铁东李慧玲邢钇浩唐莉王海军韦宇宁陆玮璠肖艳妮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