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型模块组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37938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震型模块组合,包括大连接柱、小连接柱、连接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连接模块安装于控制模块的上端面中心位置处,所述大连接柱和小连接柱设置在连接模块的上端面,所述控制模块的外壳由外壁和内壁组成,所述外壁和内壁的拐角处之间固定连接有四角支撑杆,所述外壁和内壁之间等距设置有多个伸缩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控制模块为外壁和内壁组成的双壳结构,通过外壁和内壁之间拐角处的四角支撑杆,保证了控制模块整体的稳定性和拐角处的抗磕碰能力,通过外壁和内部之间等距安装有多个伸缩杆,伸缩杆的外壁套接有弹簧,使得外壁和内壁之间有一定的缓冲力,从而实现了模块组合的减震缓冲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震型模块组合
本技术涉及电子元件
,尤其涉及一种减震型模块组合。
技术介绍
电子元件是组成电子产品的基础,了解常用的电子元件的种类、结构、性能并能正确选用是学习、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常用的电子元件有:电阻、电容、电感、电位器、变压器等,就安装方式而言,目前可分为传统安装(又称通孔装即DIP)和表面安装两大类(即又称SMT或SMD),三极管、二极管称为电子器件。然而现有的模块组合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本身不具有减震性,无法降低震动保证连接处的稳定性,降低了模块组合的使用性;其次,现有的模块组合,大多采用螺栓旋紧固定,需要借助外界工具,降低了模块组合连接和拆卸的便捷性,降低了模块组合的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模块组合不具有减震性和不便于连接和拆卸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减震型模块组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震型模块组合,包括大连接柱、小连接柱、连接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连接模块安装于控制模块的上端面中心位置处,所述大连接柱和小连接柱设置在连接模块的上端面,所述控制模块的外壳由外壁和内壁组成,所述外壁和内壁的拐角处之间固定连接有四角支撑杆,所述外壁和内壁之间等距设置有多个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外部套接有弹簧,所述伸缩杆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于外壁和内壁固定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连接模块对应大连接柱和小连接柱位置处嵌设有限位箱,所述大连接柱的底部延伸端滑嵌与限位箱的内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大连接柱的底部延伸端两侧对称连接有呈L型结构的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下端面通过弹簧与限位箱的内表壁弹性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限位箱的底部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呈等腰梯形结构的第二连接块,所述大连接柱的底端中心位置处安装有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与第二连接块上端面的芯片电性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内部两侧对称开设有呈L型结构的限位孔,所述安装杆靠近第二连接块的一侧安装有转辊,所述转辊在第二连接块的倾斜面上滑动,所述限位孔的宽度等于安装杆的水平端高度。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大连接柱的内部两侧滑动连接有呈几字形结构的快拆杆,所述快拆杆的底端呈L型结构,且延伸部位的水平端长度等于限位孔的宽度,所述快拆杆的底部延伸端通过弹簧与大连接柱的下端面弹性连接。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通过控制模块为外壁和内壁组成的双壳结构,通过外壁和内壁之间拐角处的四角支撑杆,保证了控制模块整体的稳定性和拐角处的抗磕碰能力,通过外壁和内部之间等距安装有多个伸缩杆,伸缩杆的外壁套接有弹簧,使得外壁和内壁之间有一定的缓冲力,从而实现了模块组合的减震缓冲效果。2、本技术中,通过将电片套接在大连接柱顶端之后,按压大连接柱,使得底部的两个呈L型结构的安装杆的转辊沿第二连接块的倾斜端面滑动,最后限位在呈L型结构的限位孔内,使得第一连接片与第二连接块的电片电性连接,从而完成了模块组合的连接安装,通过按压快拆杆,使得快拆杆的底端进入限位孔并挤压安装杆的转辊,从而使得安装杆脱离第二连接块,实现了模块组合的快速拆卸,大大提高了模块组合使用的便捷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减震型模块组合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减震型模块组合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减震型模块组合的大连接柱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连接模块;2、控制模块;3、大连接柱;4、小连接柱;5、外壁;6、内壁;7、伸缩杆;8、四角支撑杆;9、快拆杆;10、第一连接片;11、第二连接块;12、限位箱;13、限位孔;14、安装杆;15、转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减震型模块组合,包括大连接柱3、小连接柱4、连接模块1和控制模块2,连接模块1安装于控制模块2的上端面中心位置处,大连接柱3和小连接柱4设置在连接模块1的上端面,控制模块2的外壳由外壁5和内壁6组成,外壁5和内壁6的拐角处之间固定连接有四角支撑杆8,保证了控制模块2整体的稳定性和拐角处的抗磕碰能力,外壁5和内壁6之间等距设置有多个伸缩杆7,伸缩杆7的外部套接有弹簧,使得外壁5和内壁6之间有一定的缓冲力,伸缩杆7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于外壁5和内壁6固定连接。具体的,如图3所示,连接模块1对应大连接柱3和小连接柱4位置处嵌设有限位箱12,大连接柱3的底部延伸端滑嵌与限位箱12的内部,避免使用外接工具进行旋紧操作,提高了模块组合连接安装的便捷性。具体的,如图3所示,大连接柱3的底部延伸端两侧对称连接有呈L型结构的安装杆14,安装杆14的下端面通过弹簧与限位箱12的内表壁弹性连接,便于后期拆卸时,安装杆14的复位。具体的,如图3所示,限位箱12的底部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呈等腰梯形结构的第二连接块11,大连接柱3的底端中心位置处安装有第一连接片10,第一连接片10与第二连接块11上端面的芯片电性连接,使得接触时形成通路。具体的,如图3所示,第二连接块11的内部两侧对称开设有呈L型结构的限位孔13,安装杆14靠近第二连接块11的一侧安装有转辊15,转辊15在第二连接块11的倾斜面上滑动,限位孔13的宽度等于安装杆14的水平端高度,便于安装杆14与限位孔13之间的卡接,保证了模块组合连接安装时的稳定性。具体的,如图3所示,大连接柱3的内部两侧滑动连接有呈几字形结构的快拆杆9,快拆杆9的底端呈L型结构,且延伸部位的水平端长度等于限位孔13的宽度,快拆杆9的底部延伸端通过弹簧与大连接柱3的下端面弹性连接,便于后期拆卸时,通过按压快拆杆9将安装杆14与第二连接块11脱离。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将电片套接在大连接柱3顶端之后,按压大连接柱3,使得底部的两个呈L型结构的安装杆14的转辊15沿第二连接块11的倾斜端面滑动,最后限位在呈L型结构的限位孔13内,使得第一连接片10与第二连接块11的电片电性连接,大连接柱3顶部的连接电片被大连接柱3夹紧,从而完成了模块组合的快速连接安装,通过按压快拆杆9,使得快拆杆9的底端进入限位孔13并挤压安装杆14的转辊15,从而使得安装杆14脱离第二连接块11,实现了模块组合的快速拆卸,大大提高了模块组合使用的便捷性,同时控制模块2的外壁5和内壁6之间的伸缩杆7,使得控制模块2具有减震缓冲的作用,提高了模块组合的使用性。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震型模块组合,包括大连接柱(3)、小连接柱(4)、连接模块(1)和控制模块(2),所述连接模块(1)安装于控制模块(2)的上端面中心位置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连接柱(3)和小连接柱(4)设置在连接模块(1)的上端面,所述控制模块(2)的外壳由外壁(5)和内壁(6)组成,所述外壁(5)和内壁(6)的拐角处之间固定连接有四角支撑杆(8),所述外壁(5)和内壁(6)之间等距设置有多个伸缩杆(7),所述伸缩杆(7)的外部套接有弹簧,所述伸缩杆(7)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于外壁(5)和内壁(6)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型模块组合,包括大连接柱(3)、小连接柱(4)、连接模块(1)和控制模块(2),所述连接模块(1)安装于控制模块(2)的上端面中心位置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连接柱(3)和小连接柱(4)设置在连接模块(1)的上端面,所述控制模块(2)的外壳由外壁(5)和内壁(6)组成,所述外壁(5)和内壁(6)的拐角处之间固定连接有四角支撑杆(8),所述外壁(5)和内壁(6)之间等距设置有多个伸缩杆(7),所述伸缩杆(7)的外部套接有弹簧,所述伸缩杆(7)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于外壁(5)和内壁(6)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型模块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模块(1)对应大连接柱(3)和小连接柱(4)位置处嵌设有限位箱(12),所述大连接柱(3)的底部延伸端滑嵌与限位箱(12)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震型模块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连接柱(3)的底部延伸端两侧对称连接有呈L型结构的安装杆(14),所述安装杆(14)的下端面通过弹簧与限位箱(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全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全诚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