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伍绍忠专利>正文

一种列管式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3752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列管式加热装置,它由铁制列管4,炉体3,炉膛2,灰渣池11,集烟箱5等组成,燃料在炉膛2内燃烧后,高温气体加热铁制列管4和集烟箱5形成炽热工作表面,通过风机12强制加热烘房内的空气,再通过空气将热传递到被烘物体表面。它适用于木林、谷物、坚果、烟叶等产品的烘干。(*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传热设备,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传热的列管式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常见的烘木材、谷物、装置,一般均为火砖砌成的壁炉式装置,由于火砖传热系数低,因而传热速度慢,燃料浪费严重,到目前为止,未见有更好的改善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传热速度快、节省燃料的列管式加热装置。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在烘房墙壁7后用铁质材料制成炉体3,炉体3分成上下两层,上层为炉膛2,下层为灰渣池11,炉膛2与灰渣池11间的前端设炉篦8,炉膛2设有炉口9,灰渣池11前端设有扒灰口10,后部设百页窗式风口1,在炉膛2上部设铁制列管4,铁制列管4下与炉膛2连通,上与集烟箱5连通,集烟箱5与烟囱6连通,炉体3一侧设风机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铁制列管,因而传热系数高,传热速度快,燃料得到了节约。由于采用风机强制对流,不但加快了传热速度,还可对炉体降温,降低铁制炉体的热应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A-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按图制作本技术。工作时,燃料通过炉口9进入炉膛2燃烧,高温气体进入铁制列管4,再进入集烟箱5,由烟囱6进入大气。高温气体进入铁制列管4和集烟箱5后,迅速形成传热工作表面,通过风机12将工作表面的热气流鼓入烘房,加热被烘物体,完成热传递过程。权利要求1.一种列管式加热装置,它由铁质材料炉体(3)、炉膛(2)、灰渣池(11)、铁制列管(4)、集烟箱(5)等组成,其特征是,在烘房墙壁(7)后用铁质材料砌成炉体(3),炉体(3)分成上下两层,上层为炉膛(2),下层为灰渣池(11),炉膛(2)与灰渣池(11)间的前端设炉篦(8),炉膛(2)设有炉口(9),灰渣池(11)前端设有扒灰口(10),后部设百页窗式风口(1),在炉膛(2)上部设铁制列管(4),铁制列管(4)下与炉膛(2)连通,上与集烟箱(5)连通,集烟箱(5)与烟囱(6)连通,炉体(3)一侧设风机(12)。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列管式加热装置,它由铁制列管4,炉体3,炉膛2,灰渣池11,集烟箱5等组成,燃料在炉膛2内燃烧后,高温气体加热铁制列管4和集烟箱5形成炽热工作表面,通过风机12强制加热烘房内的空气,再通过空气将热传递到被烘物体表面。它适用于木林、谷物、坚果、烟叶等产品的烘干。文档编号F26B23/02GK2727666SQ20042009157公开日2005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7日专利技术者伍绍忠 申请人:伍绍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列管式加热装置,它由铁质材料炉体(3)、炉膛(2)、灰渣池(11)、铁制列管(4)、集烟箱(5)等组成,其特征是,在烘房墙壁(7)后用铁质材料砌成炉体(3),炉体(3)分成上下两层,上层为炉膛(2),下层为灰渣池(11),炉膛(2)与灰渣池(11)间的前端设炉篦(8),炉膛(2)设有炉口(9),灰渣池(11)前端设有扒灰口(10),后部设百页窗式风口(1),在炉膛(2)上部设铁制列管(4),铁制列管(4)下与炉膛(2)连通,上与集烟箱(5)连通,集烟箱(5)与烟囱(6)连通,炉体(3)一侧设风机(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绍忠
申请(专利权)人:伍绍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