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生产用缠绕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34801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生产用缠绕结构包括旋转轴,旋转轴的一端设置眼膜,所述旋转轴的另一端固定设置一组对称分布的旋转臂,所述旋转臂延伸至收线盘的外部,所述旋转臂上设置一组以旋转轴为中心对称分布的牵引轮,所述一组牵引轮与旋转臂旋转连接,集合线依次经过旋转轴的轴通孔、牵引轮、旋转臂最后缠绕于收线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电缆生产用缠绕结构中旋转轴与旋转齿轮间存在相对转动,旋转臂旋转一周即形成缠绕导体的一个节距,牵引轮在旋转臂旋转一周的时间内牵引的距离即为一个节距的长度,如此将中央芯线和金属单丝进行缠绕,结构简单,同时本缠绕结构可拉动收线结构转动,实现被动收线,节省动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生产用缠绕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缆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电缆生产用缠绕结构。
技术介绍
电缆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多架设在空中或装在地下、水底,用于电讯或电力输送。多层电缆生产用过程中需要进行绞线,绞线使用缠绕机将金属单丝缠绕到中间芯线上,电缆缠绕机的缠绕结构内部传动多为齿轮传动,在工作过程中,噪声较大,不利于工作车间中工人的工作环境,同时结构复杂,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电缆生产用缠绕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缆生产用缠绕结构,包括缠绕底座和位于缠绕底座且与缠绕底座旋转连接的旋转轴,旋转轴的一端设置眼膜,所述旋转轴的另一端固定设置一组对称分布的旋转臂,所述旋转臂延伸至收线盘的外部,所述旋转臂上设置一组以旋转轴为中心对称分布的牵引轮,所述一组牵引轮与旋转臂旋转连接,所述旋转轴的端部设和旋转臂均设置导线转向导轮,集合线依次经过旋转轴的轴通孔、牵引轮、旋转臂,形成成品导线最后缠绕于收线盘。进一步的,所述缠绕底座上设置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与旋转轴通过旋转同步带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旋转轴的外部设置旋转齿轮,所述旋转轴与旋转齿轮旋转连接,所述缠绕底座设置牵引电机,所述牵引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牵引同步带与旋转齿轮连接,所述牵引轮包括下牵引轮和上牵引轮,所述下牵引轮和上牵引轮均与旋转臂旋转连接,所述下牵引轮的一端通过下同步带与旋转齿轮连接,所述上牵引轮的一端通过上同步带与旋转齿轮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旋转轴的端部设置将集合线从旋转轴的轴部通孔导向牵引轮的中心转向导轮。进一步的,所述旋转臂上设置将集合线从牵引轮上导向旋转臂的旋转导向轮以及限制集合线走线的限位导轮。进一步的,本电缆生产用缠绕结构还包括配套的辅助收线结构,所述辅助收线结构包括收线底座和与收线底座滑动连接的收线盘,所述收线盘的一端固定设置收线轴,所述收线轴旋转连接排线支架,所述排线支架与收线底座滑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排线支架内框设置收线磁粉张力器,所述收线磁粉张力器的输出轴通过收线同步带与收线轴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收线底座还设置排线丝杆和驱动排线丝杆转动的排线电机,所述排线丝杆与排线支架螺纹连接,所述排线丝杆与收线底座旋转连接,所述排线电机的输出轴与排线丝杆的一端通过排线同步带连接。相比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电缆生产用缠绕结构中,通过同步带传动,噪声小,且旋转轴与旋转齿轮间存在相对转动,旋转臂旋转一周即形成缠绕导体的一个节距,牵引轮在旋转臂旋转一周的时间内牵引的距离即为一个节距的长度,如此将中央芯线和金属单丝进行缠绕形成成品导线,结构简单,同时本缠绕结构可拉动收线结构转动,实现被动收线,节省动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电缆生产用缠绕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电缆生产用缠绕结构牵引轮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31、缠绕底座;32、旋转轴;321、旋转同步带;322、旋转电机;33、眼膜;34、旋转齿轮;35、牵引电机;351、牵引同步带;36、下同步带;37、下牵引轮;38、上同步带;39、上牵引轮;310、中心转向导轮;311、旋转臂;312、旋转导向轮;313、限位导轮;314、收线盘;315、收线轴;316、收线磁粉张力器;317、收线同步带;318、收线底座;319、排线丝杆;3191、排线同步带;3192、排线电机;320、排线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2,一种电缆生产用缠绕结构包括缠绕底座31,缠绕底座31上设置旋转轴32,旋转轴32与缠绕底座31通过轴承旋转连接,所述旋转轴的中心轴线处设置通孔,所述集合线从旋转轴32的轴部通孔通过,所述缠绕底座31上设置旋转电机322,所述旋转电机322的输出轴与旋转轴32通过旋转同步带321连接,旋转电机322可带动旋转轴32转动。进一步的,所述旋转轴32的进线一端设置眼膜33,眼膜33用于减小集合线的摆动,提高稳定性,本技术中的集合线为通过集线模中间芯线和金属单丝集合形成的结合线束。进一步的,所述旋转轴32的另一端固定设置一组以旋转轴32为中心对称分布的旋转臂311,所述旋转臂311延伸至收线盘314的外部,所述旋转臂311上设置牵引轮,牵引轮与旋转臂311通过轴承旋转连接,一组所述牵引轮以旋转轴32为中心对称分布的,旋转臂311上的所有部件均对称设置,以减小旋转臂311在高速旋转时的不平衡。进一步的,所述旋转轴32的外部套有旋转齿轮34,所述旋转轴32与旋转齿轮34通过轴承旋转连接,旋转轴32与旋转齿轮34间存在相对转动,所述缠绕底座31设置牵引电机35,所述牵引电机35的输出轴设置齿轮,输出轴上的齿轮通过内圈带齿的牵引同步带351与旋转齿轮34连接,所述牵引轮包括下牵引轮37和上牵引轮39,所述下牵引轮37和上牵引轮39均与旋转臂311旋转连接,所述下牵引轮37的一端设置齿轮,该齿轮通过内圈带齿的下同步带36与旋转齿轮34连接,所述上牵引轮39的一端设置齿轮,该齿轮通过内圈带齿的上同步带38与旋转齿轮34连接。牵引电机35可带动两牵引轮转动。所述旋转轴32的端部设置将集合线从旋转轴32的轴部通孔导向牵引轮的中心转向导轮310,所述旋转臂311上设置将集合线从牵引轮上导向旋转臂311的旋转导向轮312以及限制集合线走线的限位导轮313。集合线依次经过眼模33、旋转轴32的轴部通孔、中心转向导轮310后,回往返于上牵引轮39和下牵引轮37三圈以上经旋转导向轮312和限位导轮313,形成成品导线,成品导线由旋转臂311均匀排列缠绕于收线盘314上。旋转臂311旋转一周即形成缠绕导体的一个节距,牵引轮在旋转臂311旋转一周的时间内牵引的距离即为一个节距的长度。通过设置牵引电机35和旋转电机322的转速,即可实现工艺设计的导体节距。进一步的,本电缆生产用缠绕结构还包括配套的辅助收线结构,所述辅助收线结构包括收线底座318和与收线底座318滑动连接的收线盘314,所述收线盘314的一端固定设置收线轴315,所述收线轴315旋转连接排线支架320,所述排线支架320与收线底座318上滑轨滑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排线支架320内框设置收线磁粉张力器316,所述收线磁粉张力器316的输出轴通过收线同步带317与收线轴315连接,收线磁粉张力器316以提供收线轴315旋转时的阻力,阻力的大小与所缠绕电缆的截面大小有关,以最大阻力100%为参考,阻力设置为30%~80%。阻力太小则出现收线盘314的惯性旋转,张力太大则会造成电缆导体拉断。因旋转臂311旋转一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生产用缠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缠绕底座(31)和位于缠绕底座(31)且与缠绕底座(31)旋转连接的旋转轴(32),旋转轴(32)的一端设置眼膜(33),所述旋转轴(32)的另一端固定设置一组对称分布的旋转臂(311),所述旋转臂(311)延伸至收线盘(314)的外部,所述旋转臂(311)上设置一组以旋转轴(32)为中心对称分布的牵引轮,所述一组牵引轮与旋转臂(311)旋转连接,所述旋转轴(32)的端部设和旋转臂(311)均设置导线转向导轮,集合线依次经过旋转轴(32)的轴通孔、牵引轮、旋转臂(311),形成成品最后缠绕于收线盘(3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生产用缠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缠绕底座(31)和位于缠绕底座(31)且与缠绕底座(31)旋转连接的旋转轴(32),旋转轴(32)的一端设置眼膜(33),所述旋转轴(32)的另一端固定设置一组对称分布的旋转臂(311),所述旋转臂(311)延伸至收线盘(314)的外部,所述旋转臂(311)上设置一组以旋转轴(32)为中心对称分布的牵引轮,所述一组牵引轮与旋转臂(311)旋转连接,所述旋转轴(32)的端部设和旋转臂(311)均设置导线转向导轮,集合线依次经过旋转轴(32)的轴通孔、牵引轮、旋转臂(311),形成成品最后缠绕于收线盘(3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生产用缠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底座(31)上设置旋转电机(322),所述旋转电机(322)的输出轴与旋转轴(32)通过旋转同步带(32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生产用缠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32)的外部设置旋转齿轮(34),所述旋转轴(32)与旋转齿轮(34)旋转连接,所述缠绕底座(31)设置牵引电机(35),所述牵引电机(35)的输出轴通过牵引同步带(351)与旋转齿轮(34)连接,所述牵引轮包括下牵引轮(37)和上牵引轮(39),所述下牵引轮(37)和上牵引轮(39)均与旋转臂(311)旋转连接,所述下牵引轮(37)的一端通过下同步带(36)与旋转齿轮(34)连接,所述上牵引轮(39)的一端通过上同步带(38)与旋转齿轮(34)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辽林李华斌张文钢余熊王湘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华菱线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