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攀枝花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防丢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33788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防丢器装置,降低物品丢失、小孩走失的风险。该防丢器装置包括主机和子机,所述主机包括第一控制器模块以及与其相连的第一无线收发模块和报警模块;所述子机包括第二控制器模块以及与其相连的第二无线收发模块和定位模块;所述第一无线收发模块与第二无线收发模块在一定距离内进行无线数据通信,当超过所述距离时,第一控制器模块控制报警模块报警,同时,第二控制器模块控制开启所述定位模块,定位子机当前位置并传输给主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丢器装置
本技术涉及通信
,具体涉及一种防丢器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处于忙碌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下,对随身的物品容易遗忘,如:记不清楚将手提包放在何处,将钥匙、钱包丢失等;更可怕的是带孩子上街时,由于疏忽大意而造成孩子走丢的情况也屡有发生。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防丢器装置,降低物品丢失、小孩走失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防丢器装置,降低物品丢失、小孩走失的风险。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丢器装置,包括主机和子机,所述主机包括第一控制器模块以及与其相连的第一无线收发模块和报警模块;所述子机包括第二控制器模块以及与其相连的第二无线收发模块和定位模块;所述第一无线收发模块与第二无线收发模块在一定距离内进行无线数据通信,当超过所述距离时,第一控制器模块控制报警模块报警,同时,第二控制器模块控制开启所述定位模块,定位子机当前位置并传输给主机。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控制器模块和第二控制器模块均采用STM32F103芯片。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无线收发模块和第二无线收发模块均采用nRF24L01芯片,所述nRF24L01芯片的CE脚、CSN脚、IRQ脚、SCK脚、MISO脚和MOSI脚分别对应连接STM32F103芯片的PB10-PB15引脚。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定位模块采用GPS模块;所述GPS模块的RXD1脚和TXD1脚分别对应连接STM32F103芯片的PA9和PA10引脚。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报警模块包括声光报警电路和振动报警电路。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声光报警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发光二极管D1、第二电阻R2、第一三极管Q1以及蜂鸣器;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STM32F103芯片的PA0引脚,另一端通过发光二极管D1接地;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STM32F103芯片的PA1引脚,另一端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蜂鸣器的负极,集电极接地;所述蜂鸣器的正极连接电源。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振动报警电路包括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二三极管Q2以及电机;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STM32F103芯片的PA3引脚,另一端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电源,集电极连接电机的负极;所述电机的正极通过第四电阻R4接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基于本技术设计的防丢器装置,主机由儿童的监护人或者物品的所有者持有,子机配置在儿童身上或者物品上,当子机与主机处于一定距离(无线收发模块的通信距离)内时,子机与主机可进行正常信号传输,当子机与主机之间的距离超过此距离时,传输中断,则主机进行声光报警和振动报警提示,同时,子机开启定位模块,定位子机当前位置并传输给主机,以便及时进行位置跟踪;因此,采用本技术的防丢器装置可以降低物品丢失、小孩走失的风险,方便适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防丢器装置结构框图;图2为nRF24L01芯片与STM32F103芯片的引脚连接图;图3为GPS模块与STM32F103芯片的引脚连接图;图4为声光报警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振动报警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防丢器装置,降低物品丢失、小孩走失的风险。在具体实现上,该装置包括主机和子机,所述主机包括第一控制器模块以及与其相连的第一无线收发模块和报警模块;所述子机包括第二控制器模块以及与其相连的第二无线收发模块和定位模块;所述第一无线收发模块与第二无线收发模块在一定距离内进行无线数据通信,当超过所述距离时,第一控制器模块控制报警模块报警,同时,第二控制器模块控制开启所述定位模块,定位子机当前位置并传输给主机。基于本技术设计的防丢器装置,主机由儿童的监护人或者物品的所有者持有,子机配置在儿童身上或者物品上,当子机与主机处于一定距离(无线收发模块的通信距离)内时,子机与主机可进行正常信号传输,当子机与主机之间的距离超过此距离时,传输中断,则主机进行声光报警和振动报警提示,同时,子机开启定位模块,定位子机当前位置并传输给主机,以便及时进行位置跟踪;因此,采用本技术的防丢器装置可以降低物品丢失、小孩走失的风险,方便适用。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防丢器装置包括主机和子机,所述主机包括STM32F103芯片以及与其相连的nRF24L01芯片和声光报警电路、振动报警电路;所述子机包括STM32F103芯片以及与其相连的nRF24L01芯片和GPS模块;如图2所示,主机和子机中的无线信号收发均采用nRF24L01与STM32F103相连。nRF24L01的片选信号CSN与STM32F103的PB11相连,当CSN为低电平时芯片工作;芯片工作模式信号CE与PB10连接,在CSN为低电平时CE配合nRF24L01的CONFIG寄存器共同决定nRF24L01的状态;中断信号IRQ与PB12连接,当芯片接收到信息,信息发送完成到ACK(自动应答)或达到最大重发次数时产生低电平,发出中断信号。SCK、MISO、MOSI与STM32F103的PB13、PB14和PB15引脚相连,用于高速传输收发信息。GPS模块NEO-6作为通信模块的追踪定位系统,可以定位物品或人的位置。如图3所示,GPS_NEO-6的RXD1、TXD1引脚与STM32F103的PA9、PA10引脚相连,用于发送位置信息进行跟踪。如图4所示,声光报警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发光二极管D1、第二电阻R2、第一三极管Q1以及蜂鸣器;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STM32F103芯片的PA0引脚,另一端通过发光二极管D1接地;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STM32F103芯片的PA1引脚,另一端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蜂鸣器的负极,集电极接地;所述蜂鸣器的正极连接电源。如图5所示,所述振动报警电路包括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二三极管Q2及电机;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STM32F103芯片的PA3引脚,另一端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电源,集电极连接电机的负极;所述电机的正极通过第四电阻R4接地。此电机为振动电机,在电机的转子两端均安装有可调偏心块,电机旋转时,偏心块产生激振力,转子的平衡量超出设定的范围时,电机就会振动。上述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子机配置在贵重物品或者佩戴在被监护人身上,主机由监护人持有,当配置子机的物品或被监护人(老人或儿童)距离监护人超过一定距离(无线收发模块的传输距离)时,主机上的nRF24L01与子机上的nRF24L01信号传输断开,主机上的STM32F103芯片的PA0引脚为高电平,发光二极管D1点亮,PA1引脚为低电平,则三极管Q1的基极也为低电平,蜂鸣器进行声音报警;同时STM32F103芯片的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丢器装置,其特征在于,/n包括主机和子机,所述主机包括第一控制器模块以及与其相连的第一无线收发模块和报警模块;所述子机包括第二控制器模块以及与其相连的第二无线收发模块和定位模块;所述第一无线收发模块与第二无线收发模块在一定距离内进行无线数据通信,当超过所述距离时,第一控制器模块控制报警模块报警,同时,第二控制器模块控制开启所述定位模块,定位子机当前位置并传输给主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丢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主机和子机,所述主机包括第一控制器模块以及与其相连的第一无线收发模块和报警模块;所述子机包括第二控制器模块以及与其相连的第二无线收发模块和定位模块;所述第一无线收发模块与第二无线收发模块在一定距离内进行无线数据通信,当超过所述距离时,第一控制器模块控制报警模块报警,同时,第二控制器模块控制开启所述定位模块,定位子机当前位置并传输给主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丢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控制器模块和第二控制器模块均采用STM32F103芯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丢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无线收发模块和第二无线收发模块均采用nRF24L01芯片,所述nRF24L01芯片的CE脚、CSN脚、IRQ脚、SCK脚、MISO脚和MOSI脚分别对应连接STM32F103芯片的PB10-PB15引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丢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模块采用GPS模块;所述GPS模块的RXD1脚和TXD1脚分别对应连接STM32F1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小江
申请(专利权)人:攀枝花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