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管线加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3165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抗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管线加载装置。包括柔性管线、杠杆、直线导轨、第一反力地梁、第二反力地梁、第三反力地梁、作动器。柔性管线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杠杆一端连接,杠杆放置于直线导轨上方,保证加载过程中柔性管线移动端沿直线运动;杠杆中间某一部位设有圆孔并安装重载轴承,实现杠杆绕重载轴承的转动;杠杆另一端与加载用作动器连接,通过作动器运动带动杠杆运动,实现对柔性管线的位移加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易于安装,可实现不同长度柔性管线试验检测加载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柔性管线加载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抗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管线加载装置。
技术介绍
鉴于地震的巨大破坏性,隔震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医院、学校等重要公共建筑以减轻地震中建筑结构的损伤及损失,穿越隔震层的柔性管线对保障隔震建筑的使用功能至关重要。为了规范柔性管线市场,达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和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对柔性管线进行检测试验是最有效的控制方法。目前市场上用于隔震建筑的柔性管线长度多种多样,但没有一套完整的能够检测各种不同长度的检测装置,都是根据实际长度临时搭建加载装置,无法有效的节省资源、把控质量。且现有试验加载用作动器行程有限,经常无法满足变形能力较大的柔性管线的加载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柔性管线加载装置,通过杠杆原理实现对具有固定行程的作动器加载能力的放大,进而实现对不同长度柔性管线的加载检测。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柔性管线加载装置,包括柔性管线100、杠杆111、直线导轨108、第一反力地梁110、第二反力地梁117、第三反力地梁116、作动器114。其中柔性管线100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杠杆111一端连接,杠杆111放置于直线导轨108上方,保证加载过程中柔性管线100移动端沿直线运动;其中杠杆111中间某一部位设有圆孔112并安装重载轴承113,实现杠杆111绕重载轴承113的转动;其中杠杆111另一端与加载用作动器114连接,通过作动器114运动带动杠杆111运动,进而实现对柔性管线100的位移加载。所述柔性管线100固接在连接法兰101上,所述连接法兰101与弯头硬管102一端固接。进一步的,所述弯头硬管102另一端固定在连接件104。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104上设有注水口,用于为柔性管线100充水打压至试验检测要求压强。进一步的,所述柔性管线100与杠杆111一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杠杆111放置于直线导轨108上方,保证加载过程中柔性管线100移动端沿直线运动。进一步的,所述杠杆111中间某一部位设有圆孔112并安装重载轴承113,实现杠杆111绕重载轴承113的转动。进一步的,所述圆孔112位置可根据实际加载需求及作动器114的加载能力确定。进一步的,所述杠杆111另一端与加载用作动器114连接,通过作动器114运动带动杠杆111运动,进而实现对柔性管线100的位移加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与
技术介绍
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易于安装,通过杠杆原理实现对具有固定行程的作动器加载能力的放大,进而可满足不同长度柔性管线试验检测的加载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左视图。图中:柔性管线100、连接法兰101、弯头硬管102、密封圈103、连接件104、连接底座105、注水口106、滑块107、直线导轨108、导轨底座109、第一反力地梁110、第二反力地梁117、杠杆111、圆孔112、重载轴承113、作动器114、作动器连接板115、第三反力地梁116。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的说明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参照图1及图2,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柔性管线加载装置,包括柔性管线100、杠杆111、直线导轨108、第一反力地梁110、第二反力地梁117、第三反力地梁116、作动器114。其中柔性管线110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杠杆111一端连接,杠杆111放置于直线导轨108上方,保证加载过程中柔性管线100移动端沿直线运动;其中杠杆111中间某一部位设有圆孔112并安装重载轴承113,实现杠杆111绕轴承的转动;其中杠杆111另一端与加载用作动器114连接,通过作动器114运动带动杠杆111运动,实现对柔性管线100的位移加载。参照图1及图2,所述柔性管线100右端固接在连接法兰101上,所述连接法兰101与弯头硬管102一端固接,所述连接法兰101与弯头硬管102之间设有密封圈103用于密封接口处防止漏水,所述柔性管线100左右两端各需要两个密封圈103。参照图1及图2,所述弯头硬管102另一端通过多个高强螺栓(图中未标出)固定在连接件104。参照图1及图2,所述连接件104上设有注水口,注水口可连接细软管,细软管与水泵连接,用于为柔性管线100充水打压至试验检测要求压强。参照图1及图2,所述连接件104固定于连接底座105上方。参照图1及图2,所述直线导轨108通过导轨底座109固定于第二反力地梁117上,导轨底座109与第二反力地梁117可通过高强螺栓连接。参照图1及图2,所述杠杆111中间某一部位设有圆孔112并安装重载轴承113,实现杠杆111绕轴承的转动。参照图1及图2,所述杠杆111安装于第一反力地梁110上方。参照图1及图2,所述柔性管线100左端(即图2左端)与连接法兰101连接后,通过高强螺栓(图中未标出)与杠杆111一端(即图2右端)连接。参照图1及图2,所述杠杆111连接放置于直线导轨108上方的滑块107,保证加载过程中柔性管线100移动端(即图2左端)沿直线运动。参照图1及图2,所述圆孔112位置可根据实际加载需求及作动器114加载能力确定,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实现对作动器加载能力的放大,圆孔112一般位于杠杆中点偏左侧位置,且偏离中点越远,放大后加载能力越大。参照图1及图2,所述作动器114固定于第三反力地梁116。参照图1及图2,所述杠杆111另一端通过作动器连接板115及高强螺栓与加载用作动器114连接。参照图1及图2,通过所述作动器114运动带动杠杆111运动,实现对柔性管线100的位移加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与
技术介绍
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易于安装,通过杠杆原理实现对具有固定行程的作动器加载能力的放大,可满足不同长度柔性管线试验检测加载需求。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当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柔性管线加载装置,包括柔性管线(100)、弯头硬管(102)、杠杆(111)、直线导轨(108)、第一反力地梁(110)、第二反力地梁(117)、第三反力地梁(116)、作动器(114);其中柔性管线(100)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杠杆(111)一端连接,杠杆(111)放置于直线导轨(108)上方,保证加载过程中柔性管线(100)移动端沿直线运动;其中杠杆(111)中间某一部位设有圆孔(112)并安装重载轴承(113),实现杠杆(111)绕重载轴承(113)的转动;其中杠杆(111)另一端与加载用作动器(114)连接,通过作动器(114)运动带动杠杆(111)运动,实现对柔性管线(100)的位移加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管线加载装置,包括柔性管线(100)、弯头硬管(102)、杠杆(111)、直线导轨(108)、第一反力地梁(110)、第二反力地梁(117)、第三反力地梁(116)、作动器(114);其中柔性管线(100)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杠杆(111)一端连接,杠杆(111)放置于直线导轨(108)上方,保证加载过程中柔性管线(100)移动端沿直线运动;其中杠杆(111)中间某一部位设有圆孔(112)并安装重载轴承(113),实现杠杆(111)绕重载轴承(113)的转动;其中杠杆(111)另一端与加载用作动器(114)连接,通过作动器(114)运动带动杠杆(111)运动,实现对柔性管线(100)的位移加载。


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涛尚庆学周中一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