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永发专利>正文

蚕茧自动烘干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3160 阅读:4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蚕茧自动烘干机,其特征是该烘干机由机身1、进料装置2、出料装置3、传动机构4以及机房控温装置构成,机身1由机架11及多个导板12、小滚筒13、护板14、转轴15、大滚筒16、传动带17组成,传动机构4带动机身1的传动带和进料装置2的上料带运动。同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实现了烘茧过程自动化,达到高效率、低能耗、高质量烘茧的目的,同时也提高了缫丝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烘干机还适用于烘干谷物、花生、果品、笋干等各种农副产品。(*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传送带运送材料完成运动的进行干燥的机器或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蚕茧自动烘干机。蚕茧烘干机械,亦称烘茧机,鲜茧须经过两次(或一次)烘干才能真正干燥,当进行两次烘干时,首次烘干后搁置3~5天,进行二次烘干,合理控制烘干温度和烘干时间,才能保证烘干后的蚕茧质量。现有常用的烘茧机有大型烘茧机和小型烘茧机之分,采用大型烘茧机投资大,单机售价几十万元,能耗大,烘茧效益低。我国产茧区域分布广,又零星分散,规模小,计有收茧站近万个,不适宜采用大型烘茧机;小型烘茧机在烘茧过程中落地茧多,采用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烘干温度难于控制,如翻板式烘茧机,机身分为多层,操作时采用长柄扳手,人工操作时先翻动底层翻板,使茧落下后再复位,这样自下而上逐层扳动,蚕茧逐层下落换位,以达到烘干的目的,操作人员达六、七人之多,操作麻烦,劳动强度大,茧子前后不能换位,也影响烘干均匀度和烘干质量。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个蚕茧自动烘干机,利用现有翻板式烘干机或73-1型烘茧灶的机房空间及机身尺寸,将每一层的翻板或茧格结构改为传送带传送,设置传动机构,达到自动化、高效率、低能耗、高质量烘茧的目的,同时也提高了缫丝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种蚕茧自动烘干机,包括机身,进料装置,出料装置,机房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烘干机由机身1、进料装置2、出料装置3、传动机构4以及机房控温装置构成,机身1由机架11、导板12、小滚筒13、护板14、转轴15、大滚筒16、传动带17组成,传动带17采用金属网带且分层布置,每一层传动带17内侧套装在转轴15和大滚筒16上,转轴15和大滚筒16分别安装在机架11的前部和后部,护板14位于传动带17的两侧,固定在机架11上,自顶部第2层起每层设有一个导板12,其中奇数层的导板12布置在机架11的前端部,偶数层的导板12布置机架11的后端部;进料装置2由支架21、连杆22、转轴23、大滚筒24、上料带25、护板26、料斗27组成,该装置通过连杆22与机身1连为一体,转轴23安装在支架21上部,大滚筒24和料斗27安装在支架21下部,护板26布置在上料带25两侧,固定在支架21上;出料装置3为机身底层传送带17的延伸部,且在该延伸部下方配置收集干料的容器或者输送带;传动机构4由电机41、皮带及其皮带轮42、转轴43、小齿轮44、大齿轮45、链轮46、链条47组成,小齿轮44安装在转轴43上,大齿轮45分别安装在机身1各层的转轴15上,小齿轮44与底层的大齿轮45啮合,大齿轮45自下而上逐个依次啮合,链轮46安装在转轴15、23上,链条47分别套紧在链轮46和大滚筒16上,机身顶层的转轴15和进料装置转轴23上另设一对链轮46,且分别用链条连接;转轴43上设置的小齿轮44为1~4个,分别带动1~4台机身1及其进料装置2工作,机身1设置传送带为8~14层。根据本机机身设置层次的不同,采用表1所示的相关数据。表1 同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实现了烘茧过程自动化,只需操作人员1~2人,且劳动强度低;(2)机身设有导板和护板,蚕茧不会掉至地面;(3)烘茧过程中无需打开烘室大门,控温合理,能耗低;(4)蚕茧烘干度均匀,首烘、二烘时间共计4至4.5小时,比现有的烘干时间缩短2小时,且干茧质量显著提高。本机还可用于烘干谷物、花生、果品、笋干等各种农副产品。附图说明图1为蚕茧自动烘干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机身的一个传送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机身底层处的出料装置结构图。实施例1一种蚕茧自动烘干机,设置一台机身,一个进料装置,一个出料装置及传动装置,机身设置8个传送层,用4目金属网带制成,层距为0.35米,顶层长度为3.8米,底层长度为4.1米,其余层次长度为3.0米,层宽为1.0米,传送速度为每分钟0.22米,铺茧厚度为8公分,上料带用帆布制成,传送长度为5米,带宽1米,倾斜度为45°,电机功率为1千瓦,配置大齿轮8个,其直径皆为0.37米,机身高度为3.1米,烘干温度为80~120℃,其中顶层温度为120℃,底层温度为80℃,中间层温度介于两者之间,鲜茧烘干时间为2小时,再次烘干时间为2.5小时。实施例2一种蚕茧自动烘干机,设置2台机身,每台机身配置一个进料装置和一个出料装置,传动机构由一台电机带动。每台机身设置14个传送层,用10目金属网带制作,层距为0.20米,顶层长度为3.8米,底层长度为4.1米,其余层次长度为3.3米,层宽为1.0米,传送速度为0.39米/分,配置小齿轮1个,大齿轮14个,导板13块,护板14付,每台机身鲜茧重量为700公斤,每层重量为50公斤,机房温度为80~120℃,其中顶层温度为120℃,底层温度为80℃,呈上高下低分布,首烘时间为2小时,二烘时间为2.5小时。电机功率为1.5千瓦,拖动2台机身工作。实施例3一种蚕茧自动烘干机,电机功率3千瓦,拖动4台机身及其进料装置工作,每台机身设置传送层10层,层距为0.28米,机器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权利要求1.一种蚕茧自动烘干机,包括机身,进料装置,出料装置,机房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烘干机由机身(1)、进料装置(2)、出料装置(3)、传动机构(4)以及机房控温装置构成,机身(1)由机架(11)、导板(12)、小滚筒(13)、护板(14)、转轴(15)、大滚筒(16)、传动带(17)组成,传动带(17)采用金属网带且分层布置,每一层传动带(17)内侧套装在转轴(15)和大滚筒(16)上,转轴(15)和大滚筒(16)分别安装在机架(11)的前部和后部,护板(14)位于传动带(17)的两侧,固定在机架(11)上,自顶部第2层起每层设有一个导板(12),其中奇数层的导板(12)布置在机架(11)的前端部,偶数层的导板(12)布置机架(11)的后端部;进料装置(2)由支架(21)、连杆(22)、转轴(23)、大滚筒(24)、上料带(25)、护板(26)、料斗(27)组成,该装置通过连杆(22)与机身(1)连为一体,转轴(23)安装在支架(21)上部,大滚筒(24)和料斗(27)安装在支架(21)下部,护板(26)布置在上料带(25)两侧,固定在支架(21)上;出料装置(3)为机身底层传送带(17)的延伸部,且在该延伸部下方配置收集干料的容器或者输送带;传动机构(4)由电机(41)、皮带及其皮带轮(42)、转轴(43)、小齿轮(44)、大齿轮(45)、链轮(46)、链条(47)组成,小齿轮(44)安装在转轴(43)上,大齿轮(45)分别安装在机身(1)各层的转轴(15)上,小齿轮(44)与底层的大齿轮(45)啮合,大齿轮(45)自下而上逐个依次啮合,链轮(46)安装在转轴(15、23)上,链条(47)分别套紧在链轮(46)和大滚筒(16)上,机身顶层的转轴(15)和进料装置转轴(23)上另设一对链轮(46),且分别用链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蚕茧自动烘干机,其特征在于转轴(43)上设置的小齿轮(44)为1~4个,分别带动1~4台机身(1)及其进料装置(2)工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蚕茧自动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机身(1)设置传送带为8~14层。专利摘要一种蚕茧自动烘干机,其特征是该烘干机由机身1、进料装置2、出料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蚕茧自动烘干机,包括机身,进料装置,出料装置,机房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烘干机由机身(1)、进料装置(2)、出料装置(3)、传动机构(4)以及机房控温装置构成,机身(1)由机架(11)、导板(12)、小滚筒(13)、护板(14)、转轴(15)、大滚筒(16)、传动带(17)组成,传动带(17)采用金属网带且分层布置,每一层传动带(17)内侧套装在转轴(15)和大滚筒(16)上,转轴(15)和大滚筒(16)分别安装在机架(11)的前部和后部,护板(14)位于传动带(17)的两侧,固定在机架(11)上,自顶部第2层起每层设有一个导板(12),其中奇数层的导板(12)布置在机架(11)的前端部,偶数层的导板(12)布置机架(11)的后端部;进料装置(2)由支架(21)、连杆(22)、转轴(23)、大滚筒(24)、上料带(25)、护板(26)、料斗(27)组成,该装置通过连杆(22)与机身(1)连为一体,转轴(23)安装在支架(21)上部,大滚筒(24)和料斗(27)安装在支架(21)下部,护板(26)布置在上料带(25)两侧,固定在支架(21)上;出料装置(3)为机身底层传送带(17)的延伸部,且在该延伸部下方配置收集干料的容器或者输送带;传动机构(4)由电机(41)、皮带及其皮带轮(42)、转轴(43)、小齿轮(44)、大齿轮(45)、链轮(46)、链条(47)组成,小齿轮(44)安装在转轴(43)上,大齿轮(45)分别安装在机身(1)各层的转轴(15)上,小齿轮(44)与底层的大齿轮(45)啮合,大齿轮(45)自下而上逐个依次啮合,链轮(46)安装在转轴(15、23)上,链条(47)分别套紧在链轮(46)和大滚筒(16)上,机身顶层的转轴(15)和进料装置转轴(23)上另设一对链轮(46),且分别用链条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发
申请(专利权)人:李永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