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发动机皮带轮与前动力输出装置之间的连接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27978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发动机皮带轮与前动力输出装置之间的连接结构,涉及动力传输技术领域。该连接结构从前往后依次包括传动轴、橡胶连接块和连接筒。所述的橡胶连接块通过第一螺栓与所述传动轴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的前端与动力输出装置的输入轴相连接。所述的连接筒通过第二固定螺栓与所述的橡胶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的连接筒通过第三固定螺栓与发动机皮带轮的辅板固定连接。所述的橡胶连接块套设于所述传动轴的后端,所述橡胶连接块的端面上设置有端面孔,所述橡胶连接块的外侧圆柱面上设置有径向孔。该连接结构不仅避免了传动轴两端安装位置在不同心情况下,传动轴的震动和噪音的问题,而且避免了发动机承受高扭矩阻力而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发动机皮带轮与前动力输出装置之间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动力传输
,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发动机皮带轮与前动力输出装置之间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拖拉机的发动机前端皮带轮储备有一定的输出功率,为将该功率输出到拖拉机前部安装的动力输出装置,目前拖拉机在该处的传动主要为花键轴直连,受到发动机与前动力输出装置的连接部件(拖架)加工误差影响,很难保证传动轴两端的安装位置保持同心。在此径向及轴向误差影响下,传动过程会产生很大的震动及噪音,并导致发动机与动力输出装置在震动中损伤。另外,发动机与前动力输出装置间没有扭力限制器或安全离合器的保护,在前动力输出装置受到过高扭矩阻力时,发动机会因承受不了该扭矩而损伤,导致维修成本高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发动机皮带轮与前动力输出装置之间的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不仅避免了传动轴两端安装位置在不同心情况下,传动轴的震动和噪音的问题,而且避免了发动机承受高扭矩阻力而损伤。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发动机皮带轮与前动力输出装置之间的连接结构,从前往后依次包括传动轴、橡胶连接块和连接筒;所述的橡胶连接块通过第一螺栓与所述传动轴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的前端与动力输出装置的输入轴相连接;所述的连接筒通过第二固定螺栓与所述的橡胶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的连接筒通过第三固定螺栓与发动机皮带轮的辅板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橡胶连接块套设于所述传动轴的后端,所述橡胶连接块的端面上设置有端面孔,所述橡胶连接块的外侧圆柱面上设置有径向孔,且所述的端面孔和径向孔间隔布置。进一步地,所述传动轴的后端设置有轴头,所述的橡胶连接块套设于所述的轴头上。进一步地,所述橡胶连接块的后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的端面孔相对应的凸起部。进一步地,所述的凸起部呈扇形,且相邻的两个凸起部之间所形成的凹陷部呈扇形。进一步地,所述的端面孔和径向孔均为沉孔。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筒的前端设置有法兰盘,与所述的第二固定螺栓相配合的螺纹孔设置于所述的法兰盘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在两节同和传动轴之间设置橡胶连接块,借助橡胶的弹性,可以实现在径向偏差1-3mm、轴向偏差3-5mm情况下的正常传动,同时借助橡胶连接块的弹性可以过滤掉传输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噪音。2、橡胶连接块设计有最大传动扭矩,当前动力输出装置产生大扭矩阻力时,如果超过橡胶连接块的设计值,橡胶连接块会通过自损来切断传动路线,避免高扭矩阻力导致发动机曲轴等损坏。3、结构紧凑,安装方便,轴向、径向、角补偿能力强,与传动轴的组合形成高弹性传动轴。附图说明图1为连接结构的爆炸视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连接结构的主视图;图4为图3中的A-A剖视图;图5为连接结构的左视图;图6为图5中的B-B剖视图;图7为橡胶连接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连接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发动机皮带轮,11-辅板,2-连接筒,21-法兰盘,3-橡胶连接块,31-凸起部,32-凹陷部,33-端面孔,34-径向孔,4-传动轴,41-轴头,5-动力输出装置,6-第一固定螺栓,7-第二固定螺栓,8-第三固定螺栓,9-联轴器。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为了方便描述,现定义坐标系如图1所示。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发动机皮带轮与前动力输出装置之间的连接结构从前往后依次包括传动轴4、橡胶连接块3和连接筒2。所述的橡胶连接块3通过第一固定螺栓6与所述传动轴4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4的前端通过联轴器9与动力输出装置5的输入轴相连接。所述的连接筒2通过第二固定螺栓7与所述的橡胶连接块3固定连接。所述的连接筒2通过第三固定螺栓8与发动机皮带轮1的辅板11固定连接。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的橡胶连接块3呈圆环状,所述的橡胶连接块3套设于所述传动轴4的后端。所述橡胶连接块3的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固定螺栓7的端面孔33,所述橡胶连接块3的外侧圆柱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固定螺栓6的径向孔34,且所述的端面孔33和径向孔34间隔布置。优选的,所述的端面孔33和径向孔34均为沉孔。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橡胶连接块3上分别设置有四个端面孔33和四个径向孔34。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传动轴4的后端设置有一呈圆柱体的轴头41,与所述的第一固定螺栓6相配合的螺纹孔设置于所述轴头41的圆柱面上。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所述橡胶连接块3的后端面上沿圆周方向设置有至少两个凸起部31,且所述凸起部31的数量与所述端面孔33的数量相同,位置一一对应。优选的,所述的凸起部31呈扇形,且相邻的两个凸起部31之间所形成的凹陷部32呈扇形。优选的,所述凸起部31和所述凹陷部32所对应的圆心角大小相同。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所述连接筒2的前端设置有法兰盘21,优选的,所述的法兰盘21和连接筒2为一体式结构。如图5和图6所示,与所述的第二固定螺栓7相配合的螺纹孔设置于所述的法兰盘21上。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橡胶连接块3和法兰盘21之间设置有四个第二固定螺栓7,且四个所述的第二固定螺栓7沿圆周方向均布。所述的连接筒2和发动机皮带轮1的辅板11之间设置有六个第三固定螺栓8,且六个所述的第三固定螺栓8沿圆周方向均布。实施例二所述传动轴4的后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设置有一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呈圆形,并与所述的传动轴4垂直布置。所述橡胶连接块3的后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容纳第一固定螺栓6的第一端面孔33,且所述的第一端面孔33向前延伸贯穿所述的橡胶连接块3。所述橡胶连接块3的前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容纳第二固定螺栓7的第二端面孔33,且所述的第二端面孔33向后延伸贯穿所述的橡胶连接块3。所述的第一端面孔33为沉孔。所述的凸起部31与所述的第二端面孔33数量相同,位置一一对应,其余结构同实施例一。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橡胶连接块3上分别设置有四个第一端面孔33和四个第二端面孔33,且所述的第一端面孔33和第二端面孔33间隔布置。优选的,所述的第二端面孔33为沉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发动机皮带轮与前动力输出装置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从前往后依次包括传动轴、橡胶连接块和连接筒;/n所述的橡胶连接块通过第一螺栓与所述传动轴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的前端与动力输出装置的输入轴相连接;/n所述的连接筒通过第二固定螺栓与所述的橡胶连接块固定连接;/n所述的连接筒通过第三固定螺栓与发动机皮带轮的辅板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发动机皮带轮与前动力输出装置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从前往后依次包括传动轴、橡胶连接块和连接筒;
所述的橡胶连接块通过第一螺栓与所述传动轴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的前端与动力输出装置的输入轴相连接;
所述的连接筒通过第二固定螺栓与所述的橡胶连接块固定连接;
所述的连接筒通过第三固定螺栓与发动机皮带轮的辅板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发动机皮带轮与前动力输出装置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橡胶连接块套设于所述传动轴的后端,所述橡胶连接块的端面上设置有端面孔,所述橡胶连接块的外侧圆柱面上设置有径向孔,且所述的端面孔和径向孔间隔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发动机皮带轮与前动力输出装置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牟善杰欧德亭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荣力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