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的基桩抗拔静载试验主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2511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良的基桩抗拔静载试验主梁结构,至少包括第一支撑部分,第一支撑部分的底部内侧向内延伸出第二支撑部分,两个第一支撑部分之间架设有主梁,主梁的中部向下延伸出两个呈八字形布置斜撑,斜撑的倾斜端固定在第二支撑部分上,两个斜撑的底部外侧皆设置有斜向加劲肋且斜撑与斜向加劲肋为一体式结构,两个斜向加劲肋之间设置有水平预应力钢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创新性的将主梁设计成K形结构,减小了主梁的跨度,降低主梁的弯矩作用效应,并减小主梁的边支点的反力,进而大幅度减小第一支撑部分底面的基础压力,降低第一支撑部分高度,防止第一支撑部分突然失稳倒塌,同时可减少混凝土配重块的使用数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良的基桩抗拔静载试验主梁结构
本技术设计建筑工程基桩检测的
,具体是一种改良的基桩抗拔静载试验主梁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大型建筑物对桩基抗拔承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有必要对桩基进行大吨位桩基静载试验。传统的基桩检测抗拔静载试验主梁结构通常简单的通过两个混凝土配重块架设主梁(如图1所示),该结构虽然可以完成大吨位基桩抗拔静载试验,然而仍存在以下缺点:一方面,对于大吨位基桩抗拔静载试验,由于混凝土配重块支墩底面的基础压力大,故必须扩大支墩底面以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但是主梁的反力支点落在混凝土配重块顶面,主梁与支墩顶面的接触面积小,要使主梁的支座反力以一定压力扩散角从上到下传递到支墩底面,支墩的侧向立面必然为类似三角形(如图2所示),这样才能使得支墩底面均受到压力,但是这样会使支墩的高度变得很大,试验时在压力的作用下,过高的混凝土配重块很容易失稳,另一方面,由于最大试验荷载很大,并且地基检测规范对受检桩中心与反力支墩边的距离有最小限值的要求,导致主梁的跨度很大,为了满足承载力的要求,只能选用截面尺寸很大的型钢作为主梁或高强型钢作为作为主梁,对主梁运输有更高的要求,并造成费用过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基桩抗拔静载试验主梁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良的基桩抗拔静载试验主梁结构,至少包括两个位置对应的第一支撑部分、主梁、斜撑、斜向加劲肋以及水平预应力钢筋,所述第一支撑部分的底部内侧向内延伸出第二支撑部分且第一支撑部分高于第二支撑部分,两个第一支撑部分之间架设有主梁且主梁的下表面与第一支撑部分的上表面接触,所述主梁的中部向下延伸出两个呈八字形布置斜撑,所述斜撑的倾斜端固定在第二支撑部分上,两个斜撑的底部外侧皆设置有斜向加劲肋且斜撑与斜向加劲肋为一体式结构,两个斜向加劲肋之间设置有水平预应力钢筋。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斜撑与斜向加劲肋之间为焊接固定。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梁与斜撑之间通过销轴固定。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支撑部分为多块相互堆叠的混凝土配重块。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梁与斜撑的横截面皆呈双工字。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斜撑与斜向加劲肋上皆开设有通孔,所述水平预应力钢筋位于通孔内部,所述水平预应力钢筋的两端皆穿过钢垫板,所述钢垫板的一面贴设在斜向加劲肋上,所述钢垫板的另一面设置有螺母。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梁与第一支撑部分的接触面设置有竖向加劲肋。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位于主梁上方的分离式千斤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满足大吨位基桩抗拔静载试验的前提下,在主梁上外加两个呈八字形布置的斜撑,进而形成使主梁K形结构,相当于在主梁中间增加两支点,减小主梁跨度,降低主梁的弯矩作用效应,并减小主梁的边支点的反力,进而大幅度减小第一支撑部分底面的基础压力,降低第一支撑部分高度,有利于保持第一支撑部分的稳定,防止第一支撑部分突然失稳倒塌,同时可减少混凝土配重块的使用数量。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本技术设置了水平预应力钢筋,克服沿着斜撑传递下去的水平分力,使第二支撑部分仅受到竖向压力。并且第二支承斜撑的支撑部分高度很小,有利于保持第二支撑部分的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
技术介绍
中传统的基桩检测抗拔静载试验主梁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
技术介绍
中支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改良的基桩抗拔静载试验主梁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改良的基桩抗拔静载试验主梁结构,至少包括两个位置对应的第一支撑部分10、主梁20、斜撑30、斜向加劲肋40以及水平预应力钢筋50,所述第一支撑部分10为多块相互堆叠的混凝土配重块,所述第一支撑部分10的底部内侧向内延伸出第二支撑部分11且第一支撑部分10高于第二支撑部分11,两个第一支撑部分10之间架设有主梁20且主梁20的下表面与第一支撑部分10的上表面接触,所述主梁20的上方设置有分离式千斤顶70,所述主梁20的中部向下延伸出两个呈八字形布置斜撑30,具体的,所述主梁20与斜撑30之间通过销轴固定,所述主梁20与斜撑30的横截面皆呈双工字,所述斜撑30的倾斜端固定在第二支撑部分11上,两个斜撑30的底部外侧皆设置有斜向加劲肋40且斜撑30与斜向加劲肋40为一体式结构,具体的,所述斜撑30与斜向加劲肋40之间为焊接固定,两个斜向加劲肋40之间设置有水平预应力钢筋50。如图4所示所述斜撑30与斜向加劲肋40上皆开设有通孔60,所述水平预应力钢筋50位于通孔60内部,所述水平预应力钢筋50的两端皆穿过钢垫板51,所述钢垫板51的一面贴设在斜向加劲肋40上,所述钢垫板51的另一面设置有螺母52。实际安装时,所述主梁20与第一支撑部分10的接触面设置有竖向加劲肋21。由上述结构可知力的传递路径依次为千斤顶70、主梁20、斜撑30、水平预应力钢筋50、第一支撑部分10以及第二支撑部分11,进而大幅度减小第一支撑部分10底面的基础压力。综上所述,本技术创新性的将主梁20设计成K形结构,相当于在主梁20中间增加两支点,减小主梁20跨度,降低主梁20的弯矩作用效应,并减小主梁20的边支点的反力,进而大幅度减小第一支撑部分10底面的基础压力,降低第一支撑部分10高度,有利于保持第一支撑部分10的稳定,防止第一支撑部分10突然失稳倒塌,同时可减少混凝土配重块的使用数量。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本技术设置了水平预应力钢筋50,克服沿着斜撑30传递下去的水平分力,使第二支撑部分11仅受到竖向压力。并且支承斜撑30的第二支撑部分11高度很小,有利于保持第二支撑部分11的稳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良的基桩抗拔静载试验主梁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两个位置对应的第一支撑部分(10)、主梁(20)、斜撑(30)、斜向加劲肋(40)以及水平预应力钢筋(50),所述第一支撑部分(10)的底部内侧向内延伸出第二支撑部分(11)且第一支撑部分(10)高于第二支撑部分(11),两个第一支撑部分(10)之间架设有主梁(20)且主梁(20)的下表面与第一支撑部分(10)的上表面接触,所述主梁(20)的中部向下延伸出两个呈八字形布置斜撑(30),所述斜撑(30)的倾斜端固定在第二支撑部分(11)上,两个斜撑(30)的底部外侧皆设置有斜向加劲肋(40)且斜撑(30)与斜向加劲肋(40)为一体式结构,两个斜向加劲肋(40)之间设置有水平预应力钢筋(5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的基桩抗拔静载试验主梁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两个位置对应的第一支撑部分(10)、主梁(20)、斜撑(30)、斜向加劲肋(40)以及水平预应力钢筋(50),所述第一支撑部分(10)的底部内侧向内延伸出第二支撑部分(11)且第一支撑部分(10)高于第二支撑部分(11),两个第一支撑部分(10)之间架设有主梁(20)且主梁(20)的下表面与第一支撑部分(10)的上表面接触,所述主梁(20)的中部向下延伸出两个呈八字形布置斜撑(30),所述斜撑(30)的倾斜端固定在第二支撑部分(11)上,两个斜撑(30)的底部外侧皆设置有斜向加劲肋(40)且斜撑(30)与斜向加劲肋(40)为一体式结构,两个斜向加劲肋(40)之间设置有水平预应力钢筋(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的基桩抗拔静载试验主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30)与斜向加劲肋(40)之间为焊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的基桩抗拔静载试验主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20)与斜撑(30)之间通过销轴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仕坤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惠和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