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廊减震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2506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廊减震支架,包括上半架和下半架,下半架的顶部开有沿管廊铺设方向延伸的矩形承载槽,承载槽内通过多组第一避震柱连接有用于承载管廊的承载台,承载台的顶面为弧形面,上半架与下半架通过固定组件盖合,上半架中部的底面处沿管廊的铺设方向均匀设有多个支撑座,支撑座的底部开有球形槽,支撑座底部竖直设有第二避震柱,第二避震柱的一端设有与球形槽相配合的球凸,另一端与管廊的顶部铰接。其能够对管廊提供有效的结构支撑,提升管廊的抗震性能,有效削减由地层振动引起的各个方向的震动,有效降低管廊由于震动导致的结构性能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廊减震支架
本技术涉及管廊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管廊减震支架。
技术介绍
地下综合管廊对满足民生基本需求和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降低了路面多次翻修的费用和工程管线的维修费用。保持了路面的完整性和各类管线的耐久性,便于各种管线的敷设、增减、维修和日常管理。并且管线一起入地,减少架空线与绿化的矛盾。但是普通的综合管廊只能短期承受地面各种荷载冲击,难以达到长期抗震作用,仅仅能保证正常自然条件下抵抗荷载作用效果,付突发状况(如遇到地震、爆炸等灾害)时,其承受各个方向施加的动载荷和静载荷,会存在管线散落、结构坍落等隐患,部分装置无法保证长期耐久性,有时容易失效,有的构造设计比较复杂,有的成本过高,严重增加后期地下管廊使用的维修费用,造成地下管廊使用寿命缩短的现象,并且。为了增强综合管廊的承载能力和抵抗地面荷载冲击的能力、防止结构失稳,现有技术中顶和壁需要设置的很厚,且通过现场浇筑或者预制件进行制作,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长、建设成本高,不利于抗震型综合管廊的长期推广使用。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廊减震支架,其能够对管廊提供有效的结构支撑,提升管廊的抗震性能,有效削减由地层振动引起的各个方向的震动,有效降低管廊由于震动导致的结构性能损耗。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管廊减震支架,包括上半架和下半架,所述下半架的顶部开有沿管廊铺设方向延伸的矩形承载槽,承载槽内沿竖直方向设有多组第一避震柱,多组第一避震柱顶部连接有用于承载管廊的承载台,承载台的宽度与承载槽的槽宽相匹配,承载台的顶面为弧形面,所述上半架的截面为弧形,上半架与下半架通过固定组件盖合以使上半架与承载台之间形成截面为椭圆的管廊容纳空间,上半架中部的底面处沿管廊的铺设方向均匀设有多个支撑座,支撑座的底部开有球形槽,支撑座底部竖直设有第二避震柱,第二避震柱的一端设有与球形槽相配合的球凸,另一端与管廊的顶部铰接。优选地,所述上半架两侧设有上夹持部,所述下半架两侧设有与上夹持部对应的下夹持部,所述上夹持部与下夹持部之间夹持有弹性层,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多根固定螺栓以及多个固定螺母,固定螺栓依次贯穿上夹持部、弹性层以及下夹持部并与固定螺母旋接,使所述上半架和下半架盖合固定。优选地,所述承载台的顶面均匀设有多个弹性滚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管廊减震支架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承载台和多根第一避震柱并与第二避震柱相配合,实现管廊竖直方向的减震,通过设置球凸和球形槽使第二避震柱的两端分别与上半架、管廊铰接,使管廊能够沿各个方向滑动,有效泄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管廊减震支架的主视剖面图。图中标记:10-上半架;101-上夹持部;11-支撑座;111-球形槽;12-第二避震柱;121-球凸;20-下半架;201-下夹持部;21-承载槽;22-第一避震柱;23-承载台;231-弹性滚珠;30-管廊容纳空间;40-弹性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请参照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廊减震支架,其包括上半架10和下半架20,上半架10和下半架20用于将管廊与土层隔离,并且为管廊提供用于铺设的空间,并且提供减震效果。其中,下半架20的底部与管廊沟渠的渠底连接,例如通过膨胀螺栓、锁紧销等与渠底的地层固定连接,下半架20的顶部开有沿管廊铺设方向延伸的矩形承载槽21,承载槽21内沿竖直方向设有多组第一避震柱22,多组第一避震柱22的顶部连接有用于承载管廊的承载台23,承载台23的宽度与承载槽21的槽宽相匹配,承载台23能够通过压缩第一避震柱22实现在承载槽21内沿竖直方向滑动,相匹配的宽度能够防止承载台23发生水平方向的晃动和位移,提升结构的合理性,承载台23的顶面为弧形面,且承载台23的顶面均匀设有多个弹性滚珠231,具体地,承载台23的顶面均匀设有多个球槽,每个球槽内卡接有一个弹性滚珠231,且弹性滚珠231能够在对应的球槽内沿任意方向滚动,此处所指弹性滚珠231为具有一定弹性的滚珠,例如橡胶制成的滚珠,其能够在球槽内滚动,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与弧形的承载台23相对应的,上半架10的截面为弧形,截面为弧形的上半架10具有更好的承载能力与结构强度,上半架1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沿承载槽21的延伸方向延伸的上夹持部101,同时,下半架2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与上夹持部101相对应的下夹持部201,上夹持部101与下夹持部201之间夹持有弹性层40,上半架10与下半架20通过固定组件盖合以使上半架10与承载台23之间形成截面为椭圆的管廊容纳空间30,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固定组件包括多根固定螺栓以及多个固定螺母,固定螺栓依次贯穿上夹持部101、弹性层40以及下夹持部201并与固定螺母旋接,多根固定螺栓以及固定螺母的配合使上半架10与下半架20相对盖合,与此同时,上夹持部101与下夹持部201之间夹持的弹性层40也被固定螺栓固定,当上半架10承受竖直方向的压力时,其通过上夹持部101对弹性层40向下挤压使弹性层40压缩,从而实现上半架10与下半架20之间竖直方向的相对减震,并防止上半架10与下半架20之间的连接处发生刚性断裂。上半架10中部的底面处沿管廊的铺设方向均匀设有多个支撑座11,支撑座11的顶部与上半架10连接,支撑座11的底部开有球形槽111,对应地,每个支撑座11的底部分别竖直设有一个第二避震柱12,第二避震柱12的顶端设有与球形槽111相配合的球凸121,球凸121卡入对应的球形槽111内,以使第二避震柱12与对应的支撑座11实现多角度的铰接,第二避震柱12的底端与管廊的顶部铰接,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通过与上述球形槽111和球凸121的铰接方式相同的方式使第二避震柱12的底端与管廊的顶部铰接。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避震柱22和第二避震柱12均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避震元件,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使用液压伸缩柱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拉力和压力的减震元件实现减震效果。本实施例提供的管廊减震支架的布置与使用方式为:首先,在底层挖设用于铺设与下半架20的形状相匹配的管廊沟渠,而后将下半架20放置于管廊沟渠内,通过膨胀螺栓等将下半架20与管廊沟渠的渠底地层进行固定,而后将所要铺设的圆管形管廊放置于承载台23上,承载台23在管廊的重力的作用下通过与多根第一避震柱22的配合下压一定高度,而后将上半架10与下半架20盖合,使对应的上夹持部101和对应的下夹持部201对齐,在两者之间夹持弹性层40,而后通过多根固定螺栓和螺母将上夹持部101与下夹持部201固定,而后进入上半架10与下半架20之间的管廊容纳空间30内,将多个第二避震柱12的底端分别与管廊的顶部铰接即可。需要说明的是,该管廊减震支架采用分段式的方法进行安装,沿管廊的铺设方向间断地安装多个,对管廊易振动或变形的部分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廊减震支架,包括上半架(10)和下半架(20),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半架(20)的顶部开有沿管廊铺设方向延伸的矩形承载槽(21),承载槽(21)内沿竖直方向设有多组第一避震柱(22),多组第一避震柱(22)顶部连接有用于承载管廊的承载台(23),承载台(23)的宽度与承载槽(21)的槽宽相匹配,承载台(23)的顶面为弧形面,所述上半架(10)的截面为弧形,上半架(10)与下半架(20)通过固定组件盖合以使上半架(10)与承载台(23)之间形成截面为椭圆的管廊容纳空间(30),上半架(10)中部的底面处沿管廊的铺设方向均匀设有多个支撑座(11),支撑座(11)的底部开有球形槽(111),支撑座(11)底部竖直设有第二避震柱(12),第二避震柱(12)的一端设有与球形槽(111)相配合的球凸(121),另一端与管廊的顶部铰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廊减震支架,包括上半架(10)和下半架(20),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半架(20)的顶部开有沿管廊铺设方向延伸的矩形承载槽(21),承载槽(21)内沿竖直方向设有多组第一避震柱(22),多组第一避震柱(22)顶部连接有用于承载管廊的承载台(23),承载台(23)的宽度与承载槽(21)的槽宽相匹配,承载台(23)的顶面为弧形面,所述上半架(10)的截面为弧形,上半架(10)与下半架(20)通过固定组件盖合以使上半架(10)与承载台(23)之间形成截面为椭圆的管廊容纳空间(30),上半架(10)中部的底面处沿管廊的铺设方向均匀设有多个支撑座(11),支撑座(11)的底部开有球形槽(111),支撑座(11)底部竖直设有第二避震柱(12),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长保陈春林魏洪星蒋海民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宝汉丰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