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道路缝隙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24568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沥青道路缝隙处理装置,包括平板车,平板车上安装有原料桶、上料机构以及出料机构;出料机构安装在平板车尾部的底部位置,上料机构包括上料桶,上料桶的底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料口以及出料口,进料口通过第一管体与原料桶连接,出料口通过第二管体与出料机构连接,上料桶内还滑动连接有活塞体,进料口以及出料口分别安装有第一单向阀以及第二单向阀;出料机构包括出料头,出料头内部具有贯穿整个出料头的通道,出料头的一端与第二管体连接,另一端倾斜向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沥青出料时,通过活塞的方式将沥青压出,防止了气体被压入沥青中,保证了填补到缝隙中的沥青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沥青道路缝隙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沥青道路处理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沥青道路缝隙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在沥青道路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缝隙,这些缝隙的存在通常会导致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产生颠簸感,因而通常都会将缝隙填补上新的沥青。目前,填补沥青缝隙的装置在出料时大多是通过向装有沥青的罐内通入高压气体,将沥青从罐内压出。在通过高压将气体压入罐内的同时,气体也会被压入沥青内部,造成沥青鼓泡的现象,从而导致沥青的质量下降。另外,在将罐内的沥青压出后,才可将新的沥青原料倒入罐内,不利于持续性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沥青道路缝隙处理装置,该装置在沥青出料时,通过活塞的方式将沥青压出,防止了气体被压入沥青中,保证了填补到缝隙中的沥青的质量。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沥青道路缝隙处理装置,包括平板车,所述平板车上安装有用于盛装沥青的原料桶、用于输出沥青的上料机构以及用于将沥青灌入道路缝隙中的出料机构;所述原料桶与上料机构并列安装在平板车上,所述出料机构安装在平板车尾部的底部位置,平板车的尾部还设有把手;所述上料机构包括上料桶,所述上料桶的底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料口以及出料口,所述进料口通过第一管体与原料桶连接,出料口通过第二管体与出料机构连接,所述上料桶内还滑动连接有活塞体,所述活塞体通过驱动机构在上料桶内上下移动,所述进料口以及出料口分别安装有第一单向阀以及第二单向阀,其中,所述第一单向阀的流向为从第一管体流向上料桶,第二单向阀的流向为从上料桶流向第二管体;所述出料机构包括出料头,所述出料头内部具有贯穿整个出料头的通道,所述出料头的一端与第二管体连接,另一端倾斜向下。可选的,所述进料口以及出料口在上料桶上的位置的高度一致。可选的,所述上料桶在与出料口齐平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若干挡板,若干所述挡板在上料桶的内壁上沿同一圆周分布。可选的,每个所述挡板的上表面分别固定安装有规格一致的第一弹簧。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转动块以及连杆,所述电机安装在平板车上,所述转动块通过支架转动连接在上料桶的上方,所述转动块通过电机驱动转动,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铰接在活塞体的顶部以及转动块的一端。可选的,所述转动块的转动中心位于活塞体的轴线的延长线上。可选的,所述活塞体包括第一活塞以及第二活塞,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之间通过短杆连接固定。可选的,所述短杆与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同轴设置。可选的,所述出料头远离第二管体的一端的下方固定安装有一根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外端部固定安装有一根拉绳,所述平板车的尾部的底部还固定安装有一个用于穿插拉绳的套筒,所述套筒与连接柱之间还设有第二弹簧;所述拉绳在穿过套筒后向把手延伸;所述出料头铰接在所述平板车尾部的底部。可选的,所述拉绳位于把手位置的端部固定安装有拉杆。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在出料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活塞体在出料桶内上下移动,当活塞体向下移动时,可将沥青压到出料机构中,实现对缝隙的填补,而当活塞体向上移动时,可将原料桶内的沥青吸入出料桶内,实现沥青的及时补给,有利于持续填补缝隙。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右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技术,而非对该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技术相关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如图1和2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沥青道路缝隙处理装置,包括平板车1,平板车1上安装有用于盛装沥青的原料桶2、用于输出沥青的上料机构3以及用于将沥青灌入道路缝隙中的出料机构4。原料桶2与上料机构3并列安装在平板车1上,出料机构4安装在平板车1尾部的底部位置,平板车1的尾部还设有把手101,用于向前推动平板车1.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料机构3具体包括上料桶301,上料桶301的底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料口302以及出料口303,进料口302和出料口303等高设置,即进料口302和出料口303分布在出料桶301内壁的同一圆周上,其中,进料口302通过第一管体304与原料桶2连接,出料口303通过第二管体305与出料机构4连接。进料口302以及出料口303分别安装有第一单向阀308以及第二单向阀309,第一单向阀308的流向为从第一管体304流向上料桶301,第二单向阀309的流向为从上料桶301流向第二管体305。如图3所示,上料桶301内还滑动连接有活塞体306,活塞体306通过驱动机构307在上料桶301内上下移动。具体在设置活塞体306时,活塞体306向下移动到最大行程时,活塞体306的底部恰好与进料口302或者出料口303的圆心齐平。当活塞体306在驱动机构307的作用下向下移动时,第一单向阀308以及第二单向阀309均受正压作用,第一单向阀308关闭,第二单向阀309打开,此时,装在上料桶301内的沥青则被压入出料机构4内;当活塞体306在驱动机构307的作用下向上移动时,第一单向阀308以及第二单向阀309均受负压作用,第一单向阀308打开,而第二单向阀309关闭,此时,位于原料桶2内的沥青则被吸入出料桶301内,对出料桶301进行补给。如此往复循环,则可持续的对沥青道路的缝隙进行填补。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活塞体306在向下移动时具有缓冲的效果,可在上料桶301在与出料口303齐平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若干挡板310,若干挡板310在上料桶301的内壁上沿同一圆周分布,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可设置两个挡板310,两个挡板310与进料口302和出料口303相间分布,使得两个挡板310、进料口302、出料口303之间的相位角为90°。另外,在每个挡板310的上表面分别固定安装有规格一致的第一弹簧311。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驱动机构307包括电机3071、转动块3072以及连杆3073,电机3071安装在平板车1上,转动块3072通过支架3074转动连接在上料桶301的上方,并且转动块3072的转动中心位于活塞体306的轴线的延长线上,转动块3072通过电机3071驱动转动,连杆3073的两端分别铰接在活塞体306的顶部以及转动块3072的一端。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活塞体306包括第一活塞3061以及第二活塞3062,第一活塞3061与第二活塞3062之间通过短杆3063连接固定,短杆3063与第一活塞3061和第二活塞3062同轴设置。通过这种结构的活塞体306,可降低活塞体306的制造材料成本。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出料机构4包括出料头401,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沥青道路缝隙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平板车(1),所述平板车(1)上安装有用于盛装沥青的原料桶(2)、用于输出沥青的上料机构(3)以及用于将沥青灌入道路缝隙中的出料机构(4);/n所述原料桶(2)与上料机构(3)并列安装在平板车(1)上,所述出料机构(4)安装在平板车(1)尾部的底部位置,平板车(1)的尾部还设有把手(101);/n所述上料机构(3)包括上料桶(301),所述上料桶(301)的底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料口(302)以及出料口(303),所述进料口(302)通过第一管体(304)与原料桶(2)连接,出料口(303)通过第二管体(305)与出料机构(4)连接,所述上料桶(301)内还滑动连接有活塞体(306),所述活塞体(306)通过驱动机构(307)在上料桶(301)内上下移动,所述进料口(302)以及出料口(303)分别安装有第一单向阀(308)以及第二单向阀(309),其中,所述第一单向阀(308)的流向为从第一管体(304)流向上料桶(301),第二单向阀(309)的流向为从上料桶(301)流向第二管体(305);/n所述出料机构(4)包括出料头(401),所述出料头(401)内部具有贯穿整个出料头(401)的通道,所述出料头(401)的一端与第二管体(305)连接,另一端倾斜向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沥青道路缝隙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平板车(1),所述平板车(1)上安装有用于盛装沥青的原料桶(2)、用于输出沥青的上料机构(3)以及用于将沥青灌入道路缝隙中的出料机构(4);
所述原料桶(2)与上料机构(3)并列安装在平板车(1)上,所述出料机构(4)安装在平板车(1)尾部的底部位置,平板车(1)的尾部还设有把手(101);
所述上料机构(3)包括上料桶(301),所述上料桶(301)的底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料口(302)以及出料口(303),所述进料口(302)通过第一管体(304)与原料桶(2)连接,出料口(303)通过第二管体(305)与出料机构(4)连接,所述上料桶(301)内还滑动连接有活塞体(306),所述活塞体(306)通过驱动机构(307)在上料桶(301)内上下移动,所述进料口(302)以及出料口(303)分别安装有第一单向阀(308)以及第二单向阀(309),其中,所述第一单向阀(308)的流向为从第一管体(304)流向上料桶(301),第二单向阀(309)的流向为从上料桶(301)流向第二管体(305);
所述出料机构(4)包括出料头(401),所述出料头(401)内部具有贯穿整个出料头(401)的通道,所述出料头(401)的一端与第二管体(305)连接,另一端倾斜向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道路缝隙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302)以及出料口(303)在上料桶(301)上的位置的高度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沥青道路缝隙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桶(301)在与出料口(303)齐平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若干挡板(310),若干所述挡板(310)在上料桶(301)的内壁上沿同一圆周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沥青道路缝隙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挡板(310)的上表面分别固定安装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明张全峰王松青李少华申五刚杨谢生张艺张广柱吴孝勇葛小虎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城市交通建设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