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带用缓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2189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板带用缓冲装置,涉及牵引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板带用缓冲装置,包括进料板道和出料板道,所述进料板道的出口与出料板道的入口间隔设置;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板带在进料板道与出料板道间隔处距离检测机构的距离,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进料板道的路径上且用于驱动板带运动,所述驱动机构与检测机构信号连接;支架,用于支撑进料板道、出料板道、检测机构、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进料板道和出料板道间隔设置,使得板带在两者之间形成拱形,起到了缓冲的作用,当板带形成的拱形超过了预设的范围,检测机构控制驱动机构改变转速,实现板带动态平衡,具有缓冲和存储的功能,避免了牵引设备因牵引而对放料设备的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板带用缓冲装置
本技术涉及牵引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板带用缓冲装置。
技术介绍
在板带材料的牵引中,常常采用牵引设备牵引板带向前运动,在板带的后端有放料设备进行放料操作。在牵引速度与放料速度相同时,能够达到动态平衡,实现板带的持续供料。然而,大多数的时候板带的牵引不是匀速的牵引,而是间或牵引或者是变速牵引,这就导致放料设备无法及时的根据牵引速度改变供料速度,经过牵引设备的牵引,容易出现对放料设备损坏,不利于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板带用缓冲装置,为牵引设备的牵引提供了缓冲、避免损坏后续的放料设备。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板带用缓冲装置,包括进料板道和出料板道,所述进料板道的出口与出料板道的入口间隔设置;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板带在进料板道与出料板道间隔处距离检测机构的距离,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进料板道的路径上且用于驱动板带运动,所述驱动机构与检测机构信号连接;支架,用于支撑进料板道、出料板道、检测机构、驱动机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所述进料板道包括引导板和限位板,所述引导板和限位板竖直设置,所述引导板与限位板间隔设置,所述引导板与限位板下方设置驱动机构,所述出料板道包括弧形板,两块所述弧形板之间间隔设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定支架和动支架,所述定支架与动支架间隔设置,所述动支架在底端设置有倒角,两块所述的动支架之间夹设有定辊,两个所述的定支架之间夹设有动辊,两个所述动支架的外侧还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与动支架的底端铰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支架的上端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的固定端设置在定支架的上端,气缸的活动端设置在动支架的上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还电机、离合器,所述离合器的输出轴一端与动辊连接,离合器的输入端与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电机与检测机构信号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检测支架,所述检测支架设置在进料板道的出口与出料板道入口之间,所述检测机构设置于检测支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检测机构为距离传感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将进料板道和出料板道间隔设置,使得板带在两者之间形成拱形,起到了缓冲的作用,当板带形成的拱形超过了预设的范围,检测机构控制驱动机构改变转速,实现板带的动态平衡,具有缓冲和存储的功能,避免了牵引设备因牵引而对放料设备的损坏。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纵向剖视图结构示意图;图3是在图2中A部分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的板带用缓冲装置,包括进料板道和出料板道2,其中进料板道的出口与出料板道2的入口之间间隔设置,在进料板道的出口与出料板道2的入口之间还设置有检测机构3,所述检测机构3用于检测板带经过进料板道与出料板道2的间隔时距离检测机构3的距离。为了方便板带的运输,在进料板道的路径上设置有驱动机构4,驱动机构4驱动板带的运动,驱动机构4与检测机构3信号连接,驱动机构4的动作状态由检测机构3决定。前述的部分均设置在支架5上。支架5包括左支架51和右支架52、左支架51与右支架52之间设置有工作台,所述进料板道、出料板道2、检测机构3和驱动机构4均设置在工作台上。具体的,进料板道包括引导板11和限位板12,引导板11与限位板12均竖直设置,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板12适当倾斜形成,方便板带由下方上料的装填。引导板11与限位板12间隔设置即引导板11与限位板12之间具有一定空隙,在引导板11与限位板12形成的间隙设置驱动机构4;出料板道2包括弧形板21,优选的弧形板21为四分之一圆,两块弧形板21间隔设置,两块弧形板21之间形成的间隙即为出料板道2。进一步的,驱动机构4包括定支架41和动支架42,其中定支架41和动支架42设置在进料板道的两侧,定支架41与动支架42间隔设置,优选的,动支架42和定支架41均采用矩形体,动支架42的底端设置有倒角,两块动支架42之间夹设有定辊44,两个定支架41之间夹设有动辊43,定辊44与动辊43等高设置,且高于进料板道的出口。两个动支架42的外侧还设置有挡块45,挡块45与动支架42的底端铰接。在定支架41的上端还设置有气缸46,气缸46的固定端设置在定支架41的上端,气缸46的活动端设置在动支架42的上端。当气缸46伸长时,推动动支架42发生一定角度的偏转,使得定辊44与动辊43之间的距离增大,方便将板带的始端夹设在定辊44与动辊43之间,方便板带持续被定辊44和动辊43通过摩擦力上料。挡块45起到限制动支架42的水平自由度的作用,而且还起到了为动支架42的转动起到支撑作用。动支架42的倒角处理更是方便使动支架42发生小幅度转动。前述的驱动机构4还包括电机47、离合器48,其中离合器48的输出轴与定辊44连接,离合器48的输入端与电机47传动连接,这里的传动连接是齿轮连接、联轴器连接等能够传递动力的方式进行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离合器48采用空压式通轴离合器48,将动辊43的转动轴插入空压式通轴离合器48中,在空压式通轴离合器48的输入端设置皮带轮,电机47与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当离合器48发生接合时,电机47的动力通过离合器48的输入端传递至动辊43,完成传动,当离合器48发生分离时,输入端无法与动辊43进行传动。电机47与检测机构3信号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电机47优选的为步进电机47或者伺服电机47。在检测机构3将检测信号传递至电机47和离合器48的电路属于比较常见的PLC控制技术,一般检测机构3信号连接于PLC元件,PLC元件在分别信号连接于电机47和离合器48。为了方便检测机构3的检测,检测机构3通过检测支架51固定在进料板道的出口与出料板道2的入口之间,优选的检测机构3为距离传感器,当然的,还可以选择其他可以距离检测传感器。在本技术中,进料板道与出料板道2间隔设置使得板带在经过两者之间的间隙会形成向上突起的拱形,此时,板带的前端在被牵引时,能够减轻这种突起的程度,起到缓冲拉扯和存储的效果。本技术能够防止因板带前端的牵引速度过快造成后续板带供料不足,保证了板带的供料效率,避免的了设备的损坏。此外,在进料板道与出料板道2之间设置有检测机构3,用于检测板带形成的拱形,当板带拱起的幅度在预设的范围内,检测机构3通过信号传递至电机47,保持电机47的转速,实现板带的出料速度处于动态的平衡;当板带的拱形幅度高于预设值时,PLC元件通过驱动离合器48,使得离合器48分离,在此时,电机47仍旧在转动,但由于离合器48的分离,使得离合器48内部无法传递动力,也就无法使得上料结构继续上料。这种利用离合器48的结构,避免了电机47的停机,随时可以热启动,方便快捷。以上所述只是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其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带用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板道和出料板道(2),所述进料板道的出口与出料板道(2)的入口间隔设置;检测机构(3),用于检测板带在进料板道与出料板道(2)间隔处距离检测机构(3)的距离,驱动机构(4),所述驱动机构(4)设置于进料板道的路径上且用于驱动板带运动,所述驱动机构(4)与检测机构(3)信号连接;支架(5),用于支撑进料板道、出料板道(2)、检测机构(3)、驱动机构(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带用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板道和出料板道(2),所述进料板道的出口与出料板道(2)的入口间隔设置;检测机构(3),用于检测板带在进料板道与出料板道(2)间隔处距离检测机构(3)的距离,驱动机构(4),所述驱动机构(4)设置于进料板道的路径上且用于驱动板带运动,所述驱动机构(4)与检测机构(3)信号连接;支架(5),用于支撑进料板道、出料板道(2)、检测机构(3)、驱动机构(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带用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板道包括引导板(11)和限位板(12),所述引导板(11)和限位板(12)竖直设置,所述引导板(11)与限位板(12)间隔设置,所述引导板(11)与限位板(12)下方设置驱动机构(4),所述出料板道(2)包括弧形板(21),两块所述弧形板(21)之间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带用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4)包括定支架(41)和动支架(42),所述定支架(41)与动支架(42)间隔设置,所述动支架(42)在底端设置有倒角,两块所述的动支架(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北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通上德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