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建筑板材生产用进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2128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的建筑板材生产用进板机,包括呈框体结构的支架、数个间隔平行设置的运输板材用第一连杆和其端部设置有第一轴承的传动用滚筒,支架的顶部呈矩形结构,其包括两沿长度方向的第一护栏和两沿宽度方向的第二护栏,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一支撑平板固定于第二支撑平板的上方,第二支撑平板沿与第二护栏平行的方向设置于框体结构内;其特征在于:第二支撑平板上相邻两第一连杆之间设置有防止板材跳动用的传输结构件,传输结构件包括能转动的第二轴承和用于安装第二轴承的安装底座,第二轴承通过固定结构件固定于安装底座上,且第二轴承的纵向断面与第一连杆的中轴线垂直设置。该进板机能够有效避免板材跳动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改进的建筑板材生产用进板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建筑板材生产用进板机。
技术介绍
建筑板材生产过程中,常用的生产工具如进板机,在生产板材时,由于进板机上数个并排设置的连杆之间间隙较大,导致跳板现象严重,严重影响建筑板材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建筑板材生产用进板机,其能有效避免板材传输过程中出现跳板现象。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建筑板材生产用进板机,包括呈框体结构的支架、数个间隔平行设置的运输板材用第一连杆和其端部设置有第一轴承的传动用滚筒,所述支架的顶部呈矩形结构,其包括两沿长度方向的第一护栏和两沿宽度方向的第二护栏,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一支撑平板固定于第二支撑平板的上方,所述第二支撑平板沿与第二护栏平行的方向设置于框体结构内:所述第二支撑平板上相邻两第一连杆之间设置有防止板材跳动用的传输结构件,所述传输结构件包括能转动的第二轴承和用于安装第二轴承的安装底座,所述第二轴承通过固定结构件固定于安装底座上,且第二轴承的纵向断面与第一连杆的中轴线垂直设置。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安装底座的横截面呈型,所述固定结构件为杆状物,所述杆状物穿过第二轴承的通孔固定于安装底座上。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二轴承和安装底座的数量均为2个,2个安装底座间隔地设置于两第一连杆之间,每一安装底座的型结构上与开口位置相对的面上分别设置有一第二轴承;且2个安装底座的型结构的开口方向相背设置。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二轴承的数量为4个,所述安装底座的数量为2个,每一安装底座上沿与第一护栏平行的方向间隔设置有2个第二轴承:2个安装底座间隔地设置于两第一连杆之间,每一安装底座的型结构上与开口位置相对的面上分别设置有两第二轴承;且2个安装底座的型结构的开口方向相背设置。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二轴承的高度、传动用滚筒的高度及第一连杆的高度均相同。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连杆的直径小于传动用滚筒的直径,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径小于第一轴承的内径。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二护栏靠近进板位置的端部还设置有用于传输中过渡用的筛板,所述筛板包括沿与第二护栏平行的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高度与第一连杆的高度相同。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多个第二连杆中靠近端部的两第二连杆沿宽度方向的距离小于多个第一连杆中靠近端部位置两第一连杆之间沿宽度方向的距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改进的建筑板材生产用进板机具有以下专利法意义的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安装底座呈型结构,使得第二轴承固定于安装底座上与开口相对的面上,便于第二轴承转动,满足帮助传输的需要,能够有效避免跳板现象的发生。2、通过变化第二轴承的数量,从不同程度上满足帮助传输板材的需要,灵活且布局多样化。3、通过将传动用滚筒的直径设置成大于第一连杆的直径尺寸,实现传动用滚筒的主要带动作用。4、通过设置过渡用筛板,避免板材传输出现落空的现象,为生产提供进一步的质量保障。5、通过将第二轴承的内径设置成小于第一轴承的内径的方式,使得板材传输能够发挥传动用滚筒的主动作用。6、通过将第二轴承的高度,第一连杆及传动用滚筒的高度设置成相同的方式,使得板材传输能够平稳有效进行。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改进的建筑板材生产用进板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的改进的建筑板材生产用进板机的端部过渡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的改进的建筑板材生产用进板机的安装底座与第二轴承的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2的改进的建筑板材生产用进板机的端部过渡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二轴承;2、第一连杆;3、第一护栏;4、安装底座;5、第二连杆;6、传动用滚筒。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改进的建筑板材生产用进板机做进一步更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改进的建筑板材生产用进板机,请参看图1和图2所示,包括呈框体结构的支架、数个间隔平行设置的运输板材用第一连杆和其端部设置有第一轴承的传动用滚筒,所述支架的顶部呈矩形结构,其包括两沿长度方向的第一护栏3和两沿宽度方向的第二护栏,所述第一连杆2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一支撑平板固定于第二支撑平板的上方,所述第二支撑平板沿与第二护栏平行的方向设置于框体结构内:所述第二支撑平板上相邻两第一连杆2之间设置有防止板材跳动用的传输结构件,所述传输结构件包括能转动的第二轴承1和用于安装第二轴承1的安装底座4,所述第二轴承1通过固定结构件固定于安装底座4上,且第二轴承1的纵向断面与第一连杆2的中轴线垂直设置。所述安装底座4的横截面呈型,该种结构使得安装底座4的稳固性更好,进一步保障传输的平稳顺利进行,所述固定结构件为杆状物,所述杆状物穿过第二轴承1的通孔固定于安装底座4上,即杆状物垂直于安装底座4型结构上与开口相对的外侧面,且杆状物的外端部的直径大于第二轴承的内径,目的是避免第二轴承1转动时滑出。所述第二轴承1的数量为4个,所述安装底座4的数量为2个,每一安装底座4上沿与第一护栏平行的方向间隔设置有2个第二轴承1:2个安装底座4间隔地设置于两第一连杆2之间,每一安装底座4的型结构上与开口位置相对的面上分别设置有两第二轴承1,两第二轴承1之间设置间隙,所述间隙的宽度为0.2-2cm,避免两第二轴承1相距太近因摩擦力原因影响传输;且2个安装底座4的型结构的开口方向相背设置。所述第二轴承1的高度、传动用滚筒6的高度及第一连杆2的高度均相同,其目的是保障保障板材传输能够平稳进行。所述第一连杆2的直径小于传动用滚筒6的直径,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径小于第一轴承的内径,其目的是使得传动用滚筒6能起到主要的传动和带动作用。所述第二护栏靠近进板位置的端部还设置有用于传输中过渡用的筛板,其作用为避免板材在设备之间传输时出现落空的现象,所述筛板包括沿与第二护栏平行的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连杆5,所述第二连杆5的高度与第一连杆2的高度相同,其作用同样是保障传输的平稳进行。所述多个第二连杆5中靠近端部的两第二连杆5沿宽度方向的距离小于多个第一连杆2中靠近端部位置两第一连杆2之间沿宽度方向的距离,其目的是避免筛板的宽度过宽影响传输。本实施例的改进的建筑板材生产用进板机,适合传输较厚的建筑板材,传输过程中不会出现跳板的现象,为建筑板材的质量提供了进一步的保障。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改进的建筑板材生产用进板机,基本同实施例1,唯有不同之处在于:请参看图3所示,所述第二轴承1和安装底座4的数量均为2个,2个安装底座4间隔地设置于两第一连杆1之间,每一安装底座4的型结构上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改进的建筑板材生产用进板机,包括呈框体结构的支架、数个间隔平行设置的运输板材用第一连杆和其端部设置有第一轴承的传动用滚筒,所述支架的顶部呈矩形结构,其包括两沿长度方向的第一护栏和两沿宽度方向的第二护栏,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一支撑平板固定于第二支撑平板的上方,所述第二支撑平板沿与第二护栏平行的方向设置于框体结构内;其特征在于:/n所述第二支撑平板上相邻两第一连杆之间设置有防止板材跳动用的传输结构件,所述传输结构件包括能转动的第二轴承和用于安装第二轴承的安装底座,所述第二轴承通过固定结构件固定于安装底座上,且第二轴承的纵向断面与第一连杆的中轴线垂直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改进的建筑板材生产用进板机,包括呈框体结构的支架、数个间隔平行设置的运输板材用第一连杆和其端部设置有第一轴承的传动用滚筒,所述支架的顶部呈矩形结构,其包括两沿长度方向的第一护栏和两沿宽度方向的第二护栏,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一支撑平板固定于第二支撑平板的上方,所述第二支撑平板沿与第二护栏平行的方向设置于框体结构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支撑平板上相邻两第一连杆之间设置有防止板材跳动用的传输结构件,所述传输结构件包括能转动的第二轴承和用于安装第二轴承的安装底座,所述第二轴承通过固定结构件固定于安装底座上,且第二轴承的纵向断面与第一连杆的中轴线垂直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建筑板材生产用进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底座的横截面呈型,所述固定结构件为杆状物,所述杆状物穿过第二轴承的通孔固定于安装底座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的建筑板材生产用进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承和安装底座的数量均为2个,2个安装底座间隔地设置于两第一连杆之间,每一安装底座的型结构上与开口位置相对的面上分别设置有一第二轴承;
且2个安装底座的型结构的开口方向相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戚红阳戚德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强恒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