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中田专利>正文

回墨印章的开口式托架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1804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回墨印章的开口式托架加固结构,其包括有以可滑动方式安装于回墨印章的外壳中的托架,托架具有供回墨印章中的印版滑动的滑动空间,且托架于滑动空间两侧内壁分别向外开设有贯穿托架外表面的第一、第二滑孔,该第一、第二滑孔上端均向上延伸并贯通托架上端面,印版两端成型的第一、第二轴体分别由上至下插装于该第一、第二滑孔中;托架上端两侧分别成型有用于增强结构强度的第一、第二底梁,该第一底梁横跨该第一滑孔上端开口两端;该第二底梁横跨该第二滑孔上端开口两端。该托架上端两侧分别成型有用于增强结构强度的第一、第二底梁,以此增强整个托架的强度,防止托架两侧沿第一、第二滑孔分裂,以此进一步增强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回墨印章的开口式托架加固结构
:本技术涉及回墨印章产品
,特指一种回墨印章的开口式托架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公知的回墨印章是由外壳、活动设置于外壳中的托架、以可转动方式安装于外壳上的印版、安装于托架中的墨盒及设置于外壳与托架之间的弹簧构成。单手握住回墨印章向下按压即可将印版印在纸面和其他可印材质上,并得到相应的图案或文字。随后,只要放松手掌压力,托架在弹簧的弹性作用力下复位,印版又返回重新固定盖在里面的墨盒上,以便下次印制图案或文字。较之于目前市场的原子印和渗透印,回墨印章更经久耐用。换上不同的墨盒,一枚章便可盖出不同颜色。印油用完后,只需要更换墨盒或添加墨油,又可以完成上万次完美盖印。印迹快干而清晰,印章字体永不变形,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常规回墨印章的托架两侧均安装有与印版两端成型的轴体适配的滑孔,该滑孔上端并没有贯通托架上端面,导致该托架上端内壁做得较薄,以致装配印版时,该托架上端能够稍微变形,使印版两端成型的轴体能够用力压入该滑孔中,其装配起来极为不方便,较难将轴体装入该滑孔中,并且滑孔上端与托架上端面之间的部分容易在压入轴体时损坏,影响使用寿命。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回墨印章的开口式托架加固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回墨印章的开口式托架加固结构包括有以可滑动方式安装于回墨印章的外壳中的托架,所述托架具有供回墨印章中的印版滑动的滑动空间,且该托架于滑动空间两侧内壁分别向外开设有贯穿该托架外表面的第一滑孔和第二滑孔,该第一滑孔和第二滑孔上端均向上延伸并贯通托架上端面,印版两端成型的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分别由上至下插装于该第一滑孔和第二滑孔中;该托架上端两侧分别成型有用于增强结构强度的第一底梁和第二底梁,该第一底梁横跨该第一滑孔上端开口两端,并与托架一侧形成第一孔位;该第二底梁横跨该第二滑孔上端开口两端,并与托架另一侧形成第二孔位。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壳内壁并对称分布的第一紧固元件和第二紧固元件,该第一紧固元件和第二紧固元件均朝外壳内部凸伸,使该第一紧固元件与外壳内壁之间形成有间隔,该第二紧固元件与外壳内壁之间形成有间隔,第一紧固元件和第二紧固元件分别穿入第一孔位和第二孔位中,所述第一紧固元件和第二紧固元件分别成型有相对应并供印版装配的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印版两端成型的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分别插装于该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中,使印版安装于第一紧固元件和第二紧固元件之间,并可相对第一紧固元件和第二紧固元件转动。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紧固元件沿其上端向下开设有倾斜的第一导装槽,该第一导装槽位于该第一轴孔上方;所述第二紧固元件沿其上端向下开设有倾斜的第二导装槽,该第二导装槽位于该第二轴孔上方。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轴体端部设置有第一斜切导向面;所述第二轴体端部设置有第二斜切导向面。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底梁和第二底梁上端均匀该托架上端面齐平。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滑孔和第二滑孔的长度均大于托架高度的2/3。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托架上端安装有若干垫块。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托架外表面成型有若干纵向分布的滑轨,该滑轨安装于该外壳设置的滑槽中。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托架下端设置有用于供墨盒插装的安装槽,该安装槽与所述滑动空间连通,且托架下端侧面还向内开设有贯通该安装槽的开口。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将托架两侧的第一滑孔和第二滑孔向上延伸并贯通托架上端面,以便印版两端成型的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分别由上至下插装于该第一滑孔和第二滑孔,其装配起来更加方便,并且不会损坏托架,降低货损率;另外,在将托架及印版装配于外壳中时,可先将印版两端的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分别由上至下插装于该托架两侧的第一滑孔和第二滑孔中,使印版与托架形成一个整体,并将该整体安装于该外壳中,最后将印版两端的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安装于外壳上端设置的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中,且由于托架两侧的第一滑孔和第二滑孔向上延伸并贯通其上端面,以致不会影响印版与外壳装配,以此可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令本技术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再者,该托架上端两侧分别成型有用于增强结构强度的第一底梁和第二底梁,以此增强整个托架的强度,防止托架两侧沿第一滑孔和第二滑孔分裂,以此进一步增强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与印版及墨盒的装配图;图3是图2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装有本技术的回墨印章的立体图;图5是外壳与印版的装配图;图6是图5的立体分解图;图7是印版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见图1-4所示,为一种回墨印章的开口式托架加固结构,其包括有以可滑动方式安装于回墨印章的外壳1中的托架2,所述托架2具有供回墨印章中的印版3滑动的滑动空间21,且该托架2于滑动空间21两侧内壁分别向外开设有贯穿该托架2外表面的第一滑孔22和第二滑孔23,该第一滑孔22和第二滑孔23上端均向上延伸并贯通托架2上端面,印版3两端成型的第一轴体31和第二轴体32分别由上至下插装于该第一滑孔22和第二滑孔23中;该托架2上端两侧分别成型有用于增强结构强度的第一底梁27和第二底梁28,该第一底梁27横跨该第一滑孔22上端开口两端,并与托架2一侧形成第一孔位201;该第二底梁28横跨该第二滑孔23上端开口两端,并与托架2另一侧形成第二孔位202。本技术将托架2两侧的第一滑孔22和第二滑孔23向上延伸并贯通托架2上端面,以便印版3两端成型的第一轴体31和第二轴体32分别由上至下插装于该第一滑孔22和第二滑孔23,其装配起来更加方便,并且不会损坏托架2,降低货损率;另外,在将托架2及印版3装配于外壳1中时,可先将印版3两端的第一轴体31和第二轴体32分别由上至下插装于该托架2两侧的第一滑孔22和第二滑孔23中,使印版3与托架2形成一个整体,并将该整体安装于该外壳1中,最后将印版3两端的第一轴体31和第二轴体32安装于外壳1上端设置的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中,且由于托架2两侧的第一滑孔22和第二滑孔23向上延伸并贯通其上端面,以致不会影响印版3与外壳1装配,以此可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令本技术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再者,该托架2上端两侧分别成型有用于增强结构强度的第一底梁27和第二底梁28,以此增强整个托架2的强度,防止托架2两侧沿第一滑孔22和第二滑孔23分裂,以此进一步增强使用寿命。结合图5-7所示,所述外壳1内壁并对称分布的第一紧固元件11和第二紧固元件12,该第一紧固元件11和第二紧固元件12均朝外壳1内部凸伸,使该第一紧固元件11与外壳1内壁之间形成有间隔,该第二紧固元件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回墨印章的开口式托架加固结构,其包括有以可滑动方式安装于回墨印章的外壳(1)中的托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2)具有供回墨印章中的印版(3)滑动的滑动空间(21),且该托架(2)于滑动空间(21)两侧内壁分别向外开设有贯穿该托架(2)外表面的第一滑孔(22)和第二滑孔(23),该第一滑孔(22)和第二滑孔(23)上端均向上延伸并贯通托架(2)上端面,印版(3)两端成型的第一轴体(31)和第二轴体(32)分别由上至下插装于该第一滑孔(22)和第二滑孔(23)中;该托架(2)上端两侧分别成型有用于增强结构强度的第一底梁(27)和第二底梁(28),该第一底梁(27)横跨该第一滑孔(22)上端开口两端,并与托架(2)一侧形成第一孔位(201);该第二底梁(28)横跨该第二滑孔(23)上端开口两端,并与托架(2)另一侧形成第二孔位(202)。/n

【技术特征摘要】
1.回墨印章的开口式托架加固结构,其包括有以可滑动方式安装于回墨印章的外壳(1)中的托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2)具有供回墨印章中的印版(3)滑动的滑动空间(21),且该托架(2)于滑动空间(21)两侧内壁分别向外开设有贯穿该托架(2)外表面的第一滑孔(22)和第二滑孔(23),该第一滑孔(22)和第二滑孔(23)上端均向上延伸并贯通托架(2)上端面,印版(3)两端成型的第一轴体(31)和第二轴体(32)分别由上至下插装于该第一滑孔(22)和第二滑孔(23)中;该托架(2)上端两侧分别成型有用于增强结构强度的第一底梁(27)和第二底梁(28),该第一底梁(27)横跨该第一滑孔(22)上端开口两端,并与托架(2)一侧形成第一孔位(201);该第二底梁(28)横跨该第二滑孔(23)上端开口两端,并与托架(2)另一侧形成第二孔位(2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墨印章的开口式托架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壁并对称分布的第一紧固元件(11)和第二紧固元件(12),该第一紧固元件(11)和第二紧固元件(12)均朝外壳(1)内部凸伸,使该第一紧固元件(11)与外壳(1)内壁之间形成有间隔,该第二紧固元件(12)与外壳(1)内壁之间形成有间隔,第一紧固元件(11)和第二紧固元件(12)分别穿入第一孔位(201)和第二孔位(202)中,所述第一紧固元件(11)和第二紧固元件(12)分别成型有相对应并供印版(3)装配的第一轴孔(111)和第二轴孔(121),印版(3)两端成型的第一轴体(31)和第二轴体(32)分别插装于该第一轴孔(111)和第二轴孔(121)中,使印版(3)安装于第一紧固元件(11)和第二紧固元件(12)之间,并可相对第一紧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中田宋超
申请(专利权)人:刘中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