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雷德启专利>正文

双层回风式干燥装置及其干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1554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层回风式干燥装置及其干燥方法,其采用箱式干燥室,内部分隔为干湿分隔层、干燥室和混合风箱室,设有回风结构与进风结构,在干燥室和混合风箱内设有温度湿度控制仪,在排气口、回风口和新风口处均设有风量调节开关,温度湿度控制仪和风量调节开关与控制中心相连;其干燥方法为:由控制中心分析温度湿度控制仪探测的当前温度、湿度,在保证总风量不变的情况下,控制排风口、回风口和新风口的风量大小和比例,使物料在最短时间内达到干燥后所需的成品要求。当采用上述结构及干燥方法后,不仅有效地提高了不饱和气体的利用率,并且使空气加热源所需消耗的能源减小,能源利用率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干燥装置领域,尤其涉及采用双层结构及回风设计的干燥器及其干 燥方法的

技术介绍
一般工业或农业上的干燥装置常利用热空气来干燥谷物、果品、蔬菜、中草药 等农副产品,其结构有的采用单向通风方式结合排气结构,由于通风效果欠佳, 一般多用于 水份较低的待干燥物;有的采用双向通风结构模拟自然风的效果,如专利技术专利200510134574.9 《双向通风调湿干燥方法及装置》中公开了一种干燥装置,其通过在干燥库的一端安装有送 风机、风量均分装置及电热装置,另一端安装均匀热风送风装置、送风机及风量均分装置, 在干燥装置库的两端设置利用太阳能加热的温风通风口、送风口和风门,并由风门的开合来 控制风量,使空气高效地双向流动,由于该干燥装置的隧道两端均可通风的,可在干燥机的 库内形成均分气流,避免待干燥物的表面硬化,可适用于干燥水果、蔬菜、薯类等含淀粉、 糖分较多的农产品。传统的干燥装置及干燥方法不论是加热方式还是太阳能方式提供能量来源的,经加热后 的热气体在通过物料后,带走物料的水分后成为含有一定水分的不饱和气体,通过排风结构 直接排出干燥装置,避免其对物料的干燥效果的影响。但是该不饱和气体仍保有部分能量, 并且干燥装置新吸入的未加热气体其温度较低,比之该不饱和气体其加热所需的能量亦较高, 因此传统的干燥装置未能对该不饱和气体进行合理处理及利用,其热效率的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对干燥装置内通过待干燥物后形成的含有一定水 分的不饱和气体进行合理处理及利用的热效率较高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箱式干燥室,其外置一控制中心,其内部分隔为干湿分隔 层、干燥室和混合风箱室,该干湿分隔层位于箱式干燥器的顶层,该干燥室和混合风箱室均 位于干湿分隔层的下方,其中干燥室位于混合风箱室的前方;在干燥室内设有上回风槽、下 回风槽、下回风通道和温度湿度控制仪,在干湿分隔层内设有上回风通道、排风口和排风风 机,在混合风箱室内设有空气加热源、新风风机、上回风口、下回风口、新风口和温度湿度 控制仪,在排气口、上回风口、下回风口和新风口处均设有风量调节开关,该温度湿度控制 仪和风量调节开关与控制中心相连;空气加热源贯通混合风箱室与干燥室之间,新风风机位 于混合风箱室内的空气加热源之后;上回风槽开口向下并横向设置于干燥室内的前上方,其 槽顶面位于干燥室顶面,其上开设有间隔排列的排湿孔和回风孔,在干燥室顶面与干湿分隔 层底面均设有与排湿孔和回风孔相对应的开孔;下回风槽开口向后并横向设置于干燥室的前下方,与上回风槽呈垂直放置;上回风通道一端连接上回风槽的回风孔,另一端连接混合风 箱室的上回风口,下回风通道一端连接下回风槽,另一端连接混合风箱室的下回风口。本专利技术在具体使用时的干燥方法为由控制中心根据所需干燥的物料的不同情况,确定物料干燥所需的总风量,该总风量由通过上、下回风槽及上、下回风通道输入的回风与通过 新风口输入的新风在混合风箱室内混合形成,混合气体经空气加热源加热后,直接输出到干 燥室,干燥物料后产生的含有一定水分的不饱和气体由控制中心控制再经上、下回风槽收回 所需份量的风量,多余的不饱和气体经排湿口和排风口排出,并由新风口补充等量的新风; 在此过程中,通过设置在混合风箱室和干燥室内的温度湿度控制仪探测当前混合风箱室和干 燥室的的温度、湿度,并将数据传送到控制中心,在保证总风量不变的情况下,由控制中心 联动调节排气口、上回风口、下回风口和新风口处的风量调节开关,并同步变频调控排风风 机和新风风机,从而控制排风口、上回风口、下回风口和新风口的风量大小和比例,使物料 在最短时间内达到干燥后所需的成品要求。当采用上述结构及干燥方法后,通过物料后形成的含有一定水分的不饱和气体可根据需 要经由上、下回风槽和上、下回风通道进行回收,经过在混合风箱室内与新风进行混合后再 经空气加热源加热,不仅有效地提高了不饱和气体的利用率,并且不饱和气体所含有的热量 可降低混合气体中新风的比例,使空气加热源所需消耗的能源减小,能源利用率提高;同时 通过控制中心对排风口、回风口和新风口的风量大小和比例的联动调节,可有效保证物料干 燥的时效性。为使本专利技术回风和进风所形成的空气对流效果更好,回风量更大,本专利技术的上回风槽、 下回风槽的纵切面均为梯形,其开口处为梯形长边。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下回风的效果更好,并有效防止下回风出现倒吹的情况,本专利技术的下回风 通道与水平面的夹角为锐角0, 10°《0《20° ;当(干燥室的宽度/干燥室高度)"1时,下 回风通道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 。为提高物料干燥效率,应提供物料干燥所需的合适空间或合适风量,本专利技术的箱式干燥 器长2.0m,宽4.7m,高3.3m,该干湿分隔层高1.2m,该混合风箱室的宽》1.5m;或者是将 通过干燥室内的总风量控制在》32000m3/11。控制中心在控制排风口、回风口和新风口的风量大小和比例时,还应使物料在最短时间 内达到最佳平衡区域的温度范围值内,该最佳平衡区域的温度值《物料干燥最佳温度。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述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透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后视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干燥室的左视透视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上回风槽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以加工海产品为例,本专利技术釆用箱式干燥器,其 长A二6.4m,宽B二4.7m,高H-3.3m,内部分隔为干湿分隔层1 、干燥室2和混合风箱室3, 该干湿分隔层1位于箱式干燥器的顶层,其高Hl = 1.2m,该干燥室2和混合风箱室3均位于 干湿分隔层l的下方,干燥室2位于混合风箱室3的前方,混合风箱室的宽Bl二2.5m。干湿 分隔层1用于排出湿气,干燥室2用于干燥物料,混合风箱室3起到将新风与回风均匀混合, 即让进入空气加热源31之前的空气温度是均匀的。根据实际情况,本专利技术可采用多个箱式干 燥器沿长度方向进行叠加;或者将该结构进行等比例縮放,在縮放时应考虑风机的大小由 于海产品的含水量较高,要求在干燥过程中的温度不能过高,因此为保证风力和风量,常用 的风机为直径0.4m以上,为保证风机放置位置, 一般混合风箱室的宽度Bl应》1.5m。其中,在箱式干燥器外设有控制中心4;在干湿分隔层l内设有上回风通道ll、排风口 12和排 风风机13;在干燥室内2设有上回风槽21、下回风槽22、下回风通道23和温度湿度控制仪 5;在混合风箱室3内设有空气加热源31、新风风机32、上回风口33、下回风口 34、新风口 35和温度湿度控制仪5;在排风口 12、上回风口 33、下回风口 34和新风口 35处均设有风量 调节开关,该温度湿度控制仪5和风量调节开关与控制中心4相连。在上述结构中,控制中心4在收到温度湿度控制仪的信号后,发出指令,控制排风、回 风及新风量的多少。空气加热源31贯通混合风箱室3与千燥室2之间,新风风机32位于混 合风箱室3内的空气加热源之31后,在常见的太阳能干燥系统中,该空气加热源31可采用 室内换热器,新风风机32工作时,新风由其后的新风口35吸入,在新风风机32的带动下, 经由室内换热器后形成热空气输出到干燥室2。上回风槽21和下回风槽22的纵切面均为梯 形,其开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双层回风式干燥装置,其在箱式干燥器内设有空气加热源,其特征在于:该箱式干燥器外置一控制中心,其内部分隔为干湿分隔层、干燥室和混合风箱室,该干湿分隔层位于箱式干燥器的顶层,该干燥室和混合风箱室均位于干湿分隔层的下方,其中干燥室位于混合风箱室的前方;在干燥室内设有上回风槽、下回风槽、下回风通道和温度湿度控制仪,在干湿分隔层内设有上回风通道、排风口和排风风机,在混合风箱室内设有空气加热源、新风风机、上回风口、下回风口、新风口和温度湿度控制仪,在排气口、上回风口、下回风口和新 风口处均设有风量调节开关,该温度湿度控制仪和风量调节开关与控制中心相连;空气加热源贯通混合风箱室与干燥室之间,新风风机位于混合风箱室内的空气加热源之后;上回风槽开口向下并横向设置于干燥室内的前上方,其槽顶面位于干燥室顶面,其 上开设有间隔排列的排湿孔和回风孔,在干燥室顶面与干湿分隔层底面均设有与排湿孔和回风孔相对应的开孔;下回风槽开口向后并横向设置于干燥室的前下方,与上回风槽呈垂直放置;上回风通道一端连接上回风槽的回风孔,另一端连接混合风箱室的上 回风口,下回风通道一端连接下回风槽,另一端连接混合风箱室的下回风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德启
申请(专利权)人:雷德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